网络文学产业的基因、问题和发展趋势

2023-08-15 12:59谢清风
出版广角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作家文化

【摘要】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产业的强大推动力。创造力、阅读力遵循的文学逻辑和文化逻辑,是网络文学产业内在的发展逻辑。产出网络力、产业力的技术逻辑和经济逻辑,是网络文学产业外在的发展逻辑。新技术反作用问题、文学质量问题、文化价值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是网络文学产业面临的挑战。新技术变革效应持续发挥、文学主流化效应持续凸显、主流文化价值效应持续彰显、产业链创新效应持续迸发,是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网络文学产业;基因;产业链创新;趋势

【作者单位】谢清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话语权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创新体系研究”(19BXW032)。

【中图分类号】G239.2;I206.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2.005

网络文学产业是网络文学作家、读者、平台(企业)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度等,为读者提供网络文学阅读产品、服务的活动。网络文学作家拥有的创造力和网络文学读者产生的阅读力,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创造力、阅读力遵循的文学逻辑和文化逻辑,是网络文学产业内在的发展逻辑。互联网产生的网络力和商业运营产生的产业力,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出网络力、产业力的技术逻辑和经济逻辑,是网络文学产业外在的发展逻辑。发展逻辑显示基因和问题,体现规律和动力,指引方向和趋势,是认识和实践网络文学产业的工具和依据。

一、基因:四位一体驱动发展

1.互联网基因:新技术产物

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1]。网络文学产业基于网络文学,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网络文学内容与用户,是新技术产物。网络文学的互联网基因是网络文学产业的基因。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份中文电子刊物《華夏文摘》诞生,打开了中国网络文学新领域。网络文学要想在中国市场大规模生产,就要解决汉字输入、传输、显示技术等问题。我国留学生在英语网络环境中成功探索了这些技术,为网络文学的生产打下了技术基础。同时,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列表、新闻组等网络应用,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媒介基础。技术条件催生,媒介条件孕育,网络文学应运而生,网络文学产业有了内核。

互联网是网络文学产业的土壤和腾飞的翅膀。于网络文学而言,键盘代替了笔。于网络文学产业而言,互联网代替了纸、印刷、发行、销售和阅读环境。网络文学概念的重心不在文学而在网络,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时代的文学性需要在网络性中诞生[2]。相对于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学出版产业,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产业创作主体扩张,创作速度加快,储存成本降低,作品丰富、量大,产品形态立体多样,传播快速便捷。基于此,读者的阅读活动能够随时随地开展,互动体验服务即时充分。超文本的产品新形态融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凸显技术强势与体验优势。

2.文学基因:传承和创新

网络文学产业发掘、培育、创作、生产、推广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样态,是文学的一脉、一类、一支。网络文学及其产业的发展既要区分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的区别和特质,又要注重二者之间的承续和联系[3]。网络文学产业的文学基因,体现在网络文学对文学的传承和创新。首先,在体裁上,网络文学释放了传统文学的能量,且继承和发扬了通俗文学。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学同时具备新(高度依赖网络媒介)和旧(沿袭纸质通俗文学的部分文本特征)两个方面[4]。同时,网络文学在存在方式、表意形态、知识谱系、生产和传播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惯例和做法,展现了其活力和功能。其次,在内容上,网络文学继承和赓续传统文学的内容主题和领域,如历史、都市、言情等。同时,网络文学拓展内容,创造了新主题,运用了新素材,如玄幻、仙侠等。最后,在形式上,网络文学充分运用传统文学的体裁、表现方式、表达方法,并完成了极致的创新和突破,在现实、幻想、历史等主要类别下大放异彩。

3.文化基因:大众文化

网络文学属于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大众文化是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5],消费性和娱乐性是其鲜明的特点。读者选择、阅读网络文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大众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学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与此一致,遵循大众文化的规律适应和满足读者。从纵向看,网络文学从小众创作开始,短期内快速发展,成为大规模、成体系的世界级文化现象,得益于门槛低的大众消费和娱乐化体验。网络文学作品特别强调阅读愉悦的饱满度和节奏性,爽感不仅是网络文学阅读的典型体验,也是网络文学娱乐性的充分体现。

4.经济基因:需求驱动

读者需求、作者需求驱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读者需求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土壤,读者规模的快速扩大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数为4.92亿。显然,超大规模的网络文学用户与网络文学产业的兴旺现状和强劲势头一致。读者需求驱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是粉丝经济的典型体现。粉丝对作家、作品的关注、忠诚甚至依赖,促使网络文学产业成型,使网络文学产业获得经济回报。随着用户的拓展,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作家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根本,作家需求得到满足是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作家的大规模创作能够推动作品的大聚集,作家的脱颖而出带来作品的大突破。近年,更多年轻的作家加入网络文学产业,既拓展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为其增添了发展活力。

二、问题:四重困境阻碍发展

1.新技术反作用困境

盗版行为借助新技术重创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新技术带来了复制和传播的便捷性,既有利于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也给盗版提供了条件,极大地降低了盗版的成本。网络文学盗版的大规模和严重程度令人震惊。《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2021》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62亿元。盗版秒速窃取、同步更新和远超正版的传播面,严重危及网络文学的IP运营模式。

平台的技术强势反噬网络文学产业。平台发挥技术优势支撑、服务网络文学作家、读者,促进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然而,平台肆意运用技术强势形成技术霸权,影响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平台不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挤压中下层作家群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严重损害网络文学产业的核心。平台不重视网络文学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一味强调点击率、播放率和流量,迎合甚至诱导读者产生不良阅读需求,严重破坏网络文学产业的基础。

2.文学质量困境

网络文学作品规模和质量不对等,是网络文学产业的一大问题。第一,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规模巨大,质量参差不齐。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近十年,全国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上百万名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2022年,新增网络文学作品300多万部。网络文学写作门槛低,作家和作品良莠不齐,精英作家和精品力作占比极低。据阅文集团2019年财报数据,阅文集团平台入驻作家达到810万位,作品数量达到1220万部。第二,网络文学同质化问题严重。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家还是作品,都是金字塔结构,其只有处于塔上部或塔尖,才能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于是,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朝着塔尖趋同。网络文学属于类型文学,类型文学具有一定的格式和套路,往往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模仿甚至抄袭成为网络文学创作领域的惯常现象,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

3.文化价值困境

“三俗”是网络文学文化价值之痛,也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之碍。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起点低,存在内容低俗倾向,带来不良影响,导致一些人以此给网络文学贴上标签。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没有高于生活,没有充分体现艺术性,庸俗之风盛行。一些网络文学作者迎合和讨好读者的低级趣味,以功利性为目的写作。涉嫌“三俗”的网络文学作品或可给网络文学平台带来短期利益,但不利于网络文学产业的长远发展。

4.商业模式困境

网络文学产业主要有内容商业模式和版权商业模式,两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造过程构成其发展史。内容商业模式基于读者的阅读需求,表现为付费阅读模式和免费阅读+广告模式。版权商业模式是网络文学内容跨载体、跨界和跨域运用的结果,跨载体运用集中表现为网络文学内容实体出版,跨界运用充分体现在网络文学内容的影视、动漫、游戏等转化上,跨域运用主要是网络文学的海外售卖和服务。

网络文学产业的商业模式问题重重。付费阅读模式导致网络精英作者与平台达成联盟,垄断网络作品资源和网络市场,破坏网络文学产业环境,不利于中下层作家的生存和发展。免费阅读+广告模式一味追求广告点击量,把作品作为引流的工具,忽视了作品的文学性,削弱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基础。版权商业模式的产生激化了作家群体与网络平台之间的版权之争,削弱了网络文学产业的整体发展力。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一直支撑网络文学发展,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只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变迁而变化[3]。网络文学产业商业模式的困境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在突破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三、趋势:四条路径引领发展

1.新技术变革效应持续发挥

新技术变革持续夯实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基础。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产业的基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赋能网络文学。人工智能为网络文学作家提供更好的创作工具,提高他们的创作效能和效率。人工智能独立的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可以支持其创作、翻译模式化作品,满足部分读者的需要。ChatGPT等技术辅助网络文学写作,激发读者的热情。AI翻译充分降低了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成本,提高了翻译效率,准确度接近95%。高容量的网络文学,特别是融文字、音频和视频于一体的超文本网络文学,需要更强更快的5G应用支撑其创新和传输。5G应用可以帮助读者扩大阅读空间,改善阅读体验。新技术创新周期短,不断换代和出新,不断强化网络文学的即时性、伴随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为网络文学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新技术变革持续推动网络文学产业生态升级。网络文学产业基于新技术,围绕网络文学的创作和消费构建生态。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力量解决了网络文学产业生态存在的问题,如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网络文学作品识别的唯一性,保障其在线上传播中的安全性,解决版权确权、监测等难题,有效防止和打击盗版。新技术变革通过优化网络文学产业的运营服务(如人工智能优化网络文学的传播、推广方法)改善网络文学的生态结构,提高其生态功能,创新模式,为读者提供精准定制服务。

2.文學主流化效应持续凸显

网络文学题材主流化是网络文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文学题材转向明显,现实、科幻、传统文化等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增、质量升,特别突出的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作品近几年受到重视,现实主义精神成为创作者的转型动力,不仅丰富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品类,也让网络文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6]。阅文集团数据显示,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在2016—2021年内的复合增长率达34%,位于全类目第二,也是2021年增速TOP 5的品类。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2年新增20余万部现实题材作品,出现了《关键路径》《奔涌》等代表作。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展现社会生活生动画面,再现时代发展奔涌潮流,发扬民族和时代精神的磅礴力量,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网络文学主题主流化是网络文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管理部门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2019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2020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2022年、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分别支持45部、40部作品的创作,这些选题所属的主题包括新时代山乡巨变、科技创新和科幻、中华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网络文学作家也表达主题主流化的愿望。2020年12月30日,136名知名网络作家联合发布《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倡导高质量创作,呼吁抵制“三俗”。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这其中既囊括文学创作者,也包括广泛的读者群和专业文学评论家[7]。根据起点读书APP统计,2021年在读者评论中,“中国”一词累计出现30多万次,“爱国”一词被提及超1.5万次。这些读者评论是作家创作、作品主题变化趋势的直接反映和具体体现。2022年,网络文学作家积极参与中国作家协会的“新时代山乡巨变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凸显文学主力军作用。

网络文学创作能力主流化是网络文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网络文学创作技巧专业且成熟。历经探索后,网络文学在体裁、人物形象塑造、叙述方式、话语体系、审美表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点,创造了多样化模式,形成了独特风格。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理论、专业评论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既是对网络文学创作能力的分析总结、提炼探究,也是网络文学创作能力的体现和证明。《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理论评论继续壮大”的整体评价,对网络文学理论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的成就进行充分阐述。网络文学经典化是近年的热点,这既是网络文学创作能力主流化的体现,也是标志。

3.主流文化价值效应持续彰显

网络文学产业融入新时代主流文化并促进其建设。网络文学在保持网络文学特征与活力的同时,正日益向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传统、主流文学审美靠拢[8]。网络文学意识形态主流化意味着网络文学加大倡导主流价值的力度,为时代书写,为时代画像。一方面,网络文学成为普通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各行各业的作家或以行业为背景讲述新时代故事,或直接讲述行业和职业故事,以反映新时代风貌。另一方面,“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新主体,他们在作品和作品评价中表达内在的自信心,张扬民族自豪感。

网络文学产业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小说实际上是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和金梁古、琼瑶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的轨迹[9],自然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一方面,网络文学主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一些作品以传统文化经典为框架展开,一些作品直接运用传统文化素材,一些作品以传统文化作为背景。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结合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弘扬传统精神。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侠义精神凸显勇敢、正义、扶危济困等内核,并在武侠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网络文学产业以精品化充分体现其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野蛮生长发展至今,网络文学产业精品化追求日益凸显。网络文学作家和平台响应和践行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出精品作为目标。网络文学精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新时代文学经典不断涌现,得到国家和国外权威文化机构的认同。例如: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144部网络文学作品;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10部网络文学作品的数字版图书;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书目收录《大国重工》等16部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精品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来源,在促使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从网络文学中获得内容,创造大量爆品,得到充分发展。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60%的热播影视剧、50%的上线动漫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授权改编为微短剧的网络文学IP年增长率近70%,授权有声改编的网络文学IP近10万部,在IP授权总数中占比超80%。

网络文学产业文化价值主流化体现在网络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意识是网络作家文化自觉的前提。从自我到他人,从幻想到现实,从写作到社会,网络作家意识到网络文学的文化性、现实性、社会性,意识到网络文学离不开大时代大环境。文化身份是网络作家文化自觉的基础。各个年代的人进入网络作家队伍,网络作家中的“银发群体”占比逐年增大,各种职业背景的网络作家书写行业。这都表明网络作家在网络文学文化功能的清晰认知中确立了文化身份,赋予自身以角色和职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网络作家文化自觉的自然延伸和完美体现。网络作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将个体的命运和大时代国家民族复兴的进程紧密相连,以网络文学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世界文明新形态。

4.产业链创新效应持续迸发

网络文学产业链创新升级创造系统效应。融合发展是网络文学产业链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网络文学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点是IP。IP是网络文学产业的中心,是潜力巨大的价值洼地,也是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决定性因素。根据《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2019年、2020年网络文学给下游文化产业带来累计超过10000亿元的总产值。影视是IP价值的引爆器,全链路拓展是IP价值实现的路径,系列化是IP价值的创新成果。唐家三少说:“我曾经和我的合作方说,我的笔名可以保证1个亿的票房,我的作品可以再保证1个亿的票房,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力量。”[10]这表明了粉丝经济力量的强大。IP价值的实现实质上是粉丝经济力量的释放。网络文学产业链创新升级集中体现在通过IP转化迭代升级,持续放大网络文学的产业价值。《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整体稳健、形式迭代、路径创新、持续发展”是IP转化的综合特征。IP全版权运营体系的演进和优化,充分凸显了网络文学产业链创新升级的系统效应。

网络文学产业链海外创新发展产生国际效应。网络文学的共情力和感染力是网络文学产业链海外创新发展的基础,为网络文学产业带来可观的市场前景。《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市场潜在规模超过300亿元。《中国网络文学在亚洲地区传播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网络文学产业的海外产值超30亿元。在我国版权贸易由逆差转顺差的艰难征程中,网络文学产业的贡献突出,充分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国际性。根据《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我国网络文学产业累计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000余部,其中实体授权5000部,上线翻译作品9000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布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版权输出和直接提供作品是网络文学海外发展的初級模式,其进阶模式是IP价值实现,即围绕IP向海外读者提供系列产品和服务,提升IP作品的阅读率,优化海外读者的阅读体验。因为IP系列产品和服务原本是为国内读者开发的,所以如何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如何更好地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并满足其需求,需要相关企业进行更多探索和实践。基于此,网络文学海外发展的高阶模式产生,这种模式是基于网络文学产业链海外创新发展,在海外构建的网络文学生态。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2018年4月至今,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国际平台拥有的海外创作者超过30万名,推出外语作品数十万部。网络文学从作品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生态出海,网络文学产业链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国际效应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本体论[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邵燕君. 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3-152.

[3]王金芝. 早期互联网技术驱动和当代文学虚拟空间拓展:论中国网络文学的缘起[J]. 南方文坛,2022(4):50-58.

[4]杨玲. 体验经济与网络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J]. 文艺研究,2013(12):25-33.

[5]和磊,贺玉高. 大众文化教程[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欧阳友权,罗亦陶. 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新挑战与新趋势[EB/OL]. (2022-03-29)[2023-06-23].

http://www.zjzj.org/ch99/system/2022/03/29/033552373.

shtml.

[7]禹建湘,梁馨月. 生态优化语境下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趋势[J]. 怀化学院学报,2022(1):79-85.

[8]王志艳. 网络文学“趋主流化”[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01.

[9]范伯群,刘小源. 通俗文学的传统与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参照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8):100-114.

[10]粉丝经济:中国网络小说热编影视剧[EB/OL]. (2014-08-01)[2023-06-23]. http://m.haiwain

et.cn/middle/345646/2014/0801/content_20917735_1.html.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作家文化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谁远谁近?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