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基础与路径

2023-08-15 12:59张前锋
出版广角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一流科技期刊英文

【摘要】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科技实力、科技期刊影响力显著提升,科技期刊相关政策环境良好,但也面临一定挑战,如尚未建立自主权威的文献索引系统、科技期刊集群化程度低、英文科技期刊规模与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不相适应等。对此,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应建立自主权威的文献索引系统,构建特色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快速布局英文科技期刊,加快发展中文科技期刊。

【关  键  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文献索引系统;期刊评价;数字出版平台

【作者单位】张前锋,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2022ZZ061310);

施普林格·自然—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英文编辑及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基金项目(CUJS-GJHZ-2022-23)。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2.014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科技期刊不仅关系国家科技信息安全,而且是国家掌握全球科技话语权、科技成果发布首发权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这个关键历史时刻,我国科技期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挑战。

一、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基础

1.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为科技期刊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0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1951亿元,同比增长7.4%[2]。

2.教育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近10年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教育强国指数位列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3]。

3.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指数位列全球第11位[4],相比2012年的第34位提升了23个位次,连续10年排名上升。2023年发布的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的自然指数显示,在国家和地区榜单中,我国自然指数贡献份额为19373.35,首次超过美国,排名全球第一。

4.科技期刊影响力逐步上升

《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21年我国共出版期刊10185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5088种,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期刊大国。我国科技期刊的学科门类齐全,基本覆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交叉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学术影响力逐步上升,取得了出色成绩。JCR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被收录期刊数量为152种,其中Q1区期刊11种;2021年中国共计有273种期刊被收录,Q1区期刊数量上升至124种(包含中国港澳数据)。

5.科技期刊相关政策环境良好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实施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指出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我国科技期刊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发展环境良好。

二、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困境

1.尚未建立自主权威的文献索引系统

认知度高的科技论文文献索引系统有SCIE、CPCI-S、EI等。SCIE涵盖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通过统计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为用户提供服务。CPCI-S涵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收录会议论文。EI数据库涵盖工程、应用科学领域,收录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这些索引数据库建立早、商业推广早,既包括期刊论文,又涵盖会议论文,在全球已具有较大影响力,但收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极少。根据科睿唯安2022年6月28日发布的《期刊引证報告》(JCR-2021),JCR-2021总收录科技期刊9626种,中国大陆共计有273种期刊被收录,仅占总收录量的2.9%。目前,我国没有与SCIE、CPCI-S、EI相对应的文献索引系统,这些权威文献索引系统是科技期刊生态位的制高点。

2.科技期刊集群化程度低

我国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高度分散,集群化程度低。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统计,我国科技期刊主管单位1311个,第一主办单位3140个,出版单位4261个,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1.16种。主管主办单位的高度分散不利于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集群优秀科技期刊,不易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整体合力与规模效应[5]。

3.英文科技期刊规模与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不相适应

由于数字出版技术快速发展,国际出版商日益重视我国的科研产出和市场,不断加快在我国的科技期刊布局,收录我国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虽在数量、知名度、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规模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现实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SCI数据库统计:2021年我国发表科技论文高达61.2万余篇,约占SCI论文总量(249.9万篇)的24.5%;以英文期刊为主的我国SCI收录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仅占SCI论文总量的1.7%;发表于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我国SCI论文仅为3.2万篇;我国SCI期刊发文量占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21年的5.2%[6]。

三、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路径

我国虽然是科技期刊大国,但不是科技期刊强国,由期刊大国到期刊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

1.建立自主权威的文献索引系统

目前认知度高的科技论文文献索引系统收录的期刊仍以英文语种为主,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较少,阻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尽快建立自主的文献索引,布局理学、工学、医学以及综合学科的权威文献索引系统,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一是在系统、全面、客观地收錄我国高水平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基础上,收录全球多国家、多语种的其他重要科技期刊,为国内外科技期刊提供评估值。二是将文献索引系统作为国家科技文献查收查引工具,并前瞻性收录目标期刊,为科研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评估提供依据,为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提供指引,为一流期刊的后续发展注入动力。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献索引系统,为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提供便利和保障。四是在文献索引系统中提供多语种界面,吸引全球用户使用,打造一站式文献索引系统,提高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2.构建特色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科技期刊应以文献索引系统为基础,建立我国自主的科学反映期刊水平、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科技期刊评价除使用影响因子外,还使用了多项指标,引入了专家评审。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采用了被摘量、他引量、他引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16个评价指标,2020年全球共计1万多位专家参与该评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9年正式启动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编制工作,分级目录面向全球科技期刊,采用“价值导向、同行评议、等效使用”原则,分领域遴选编制高质量科技期刊,迈出了破除“唯SCI”的关键一步。后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还需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将期刊分级目录应用于期刊评价,完善期刊分级目录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应用。

3.完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

10多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走出去主要依靠与国际出版商合作,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虽能在短期内提高期刊影响力,但存在一定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风险。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合作费用,而且所获得的服务很难完全满足编辑部的需求。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已有巨大进展。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项目由科技期刊数字化生产国际平台(北大方正飞翔学术文献全流程生产服务系统)、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国际平台(同方知网腾云采编平台、期刊策划·决策支持系统、全球学术快报)、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清华大学出版社SciOpen)构成。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立足于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和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期刊数字化生产国际平台期刊可以在1分钟左右完成单篇文章的自动排版,快速优先上线或网络首发,通过勾选组稿文章自动整刊合成可实现RichHTML、XML、PDF等多种格式文件的同步生成,满足传统印刷、网刊发布、数据库数据提交等。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国际平台支持期刊的“策、作、编、审、校、排、发、服、存”决策和运营全流程及动态战略管理。截至2023年1月,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已上线40种英文科技期刊,顺利实现与国际通用搜索引擎、出版标准化组织、重要学术索引数据库的对接,访问SciOpen平台的主要国家有德国、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7]。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结束了与国外出版商的合作,从2023年起完全采用SciOpen作为出版与传播平台。科技期刊全流程出版平台SciEngine由科学出版社自主研发,实现了基于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化排版和出版周期的全流程管理[8],截至2023年5月,SciEngine平台集聚期刊430余种,刊载文章36万余篇。下一步,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须加强国际宣传与期刊合作,集聚我国大批优秀科技期刊,推动平台进入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化运营阶段,打造全球重要的期刊出版服务平台。

4.快速布局英文科技期刊

我国大多数科研成果以英文文种发表于英文科技期刊,这一现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不断发展,滋生我国英文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英文科技期刊种数偏少或数量、体量增长缓慢的矛盾。2021年,我国发表科技论文61.2万余篇,按照每种期刊平均刊载200篇文章的标准来看,需要有3060种英文期刊作为支撑。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加大鼓励和支持我国英文期刊创办的力度,做好英文期刊建设的顶层设计,有效引导国家“双一流”高校、重点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主办期刊;将英文期刊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以及“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的单独监测点;对于某一学科的英文科技期刊,在无单位申请的情况下,可分配给中国科学院等重点单位创办或与其他单位合办,再将一个五年或两个五年作为期刊发展特别政策支持期,并设置一定窗口期,实行优胜劣汰机制。

当前,我国的SCI期刊发表的绝大部分只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外国SCI期刊发表的是包含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内的世界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因此,在相当规模的英文期刊创办后,相关期刊应引导和激励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其具有代表性论文和英文科研成果发表在我国的英文期刊上。在保障稿源的情况下,我国英文期刊才会加速发展、规模迅速增大,单个英文期刊的载文量才能不断提升。长远来看,我国英文期刊要有数千种,不仅展示我国的科研成果,还要吸引其他国家的学者将优秀稿件刊发在我国英文期刊上,使我国英文期刊成为聚集全球优秀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

5.加快发展中文科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稿件处理周期问题。不少期刊的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左右,发表周期为1年甚至更长,这与科研的实际需要和论文首发权的确认等形成了较大矛盾。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应优化出版流程,大幅压缩稿件的处理周期,为优秀论文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优秀论文的快速发表,争取获得论文的首发权。如: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提出全新合金设计思想后,选择投稿给《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MST),论文从投稿到在线发表仅耗时6天;大连理工大学卢一平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先于美国竞争学者发表在我国英文期刊《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MST)上,使期刊获取了该成果的首发权[9]。

中文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还要解决稿源问题,管理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和细则,引导科研人员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发表在我国中文期刊上。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要求 “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中列出 10 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原则上应有一篇或以上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或其他中国优秀期刊上發表),该细则在实施1年后产生显著作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汉语继英语之后已在非母语使用人数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为第二个全球语言。中文作为国际科技通用语言具备良好的时机和条件,中文科技期刊有必要也有能力成长为我国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力量[10]。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经阶段。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虽具备良好的基础,但任务艰巨,任重道远,科技期刊出版人唯有心怀理想、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战胜科技期刊强国路上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J]. 编辑学报,2019(4):355-356.

[2]2022年我国R&D经费突破3万亿元 与GDP之比达2. 55%[EB/OL]. (2023-01-20)[2023-05-20].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

730.html.

[3]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 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 教育研究,2023(2):4-14.

[4]张建春.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彰显版权担当[J]. 中国出版,2023(7):3-5.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专题[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6]任胜利,杨洁,宁笔,等. 2022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科技与出版,2023(3):50-57.

[7]张莉,曾洁,赵廓,等. 国产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平台SciOpen运营实践及思考[J]. 编辑学报,2023(1):12-16.

[8]黄延红,侯修洲. 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51-55.

[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10]郑秀娟. 浅论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话语权中的地位及提升路径[J]. 编辑学报,2023(1):17-21.

猜你喜欢
一流科技期刊英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技期刊的分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