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2023-08-15 21:12:17祝伟移
天津教育·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古诗词

祝伟移

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单篇阅读为主,重在传授诗词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句素材。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群文阅读成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新突破和新转向。为此,文章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为例,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展开分析和解读,并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三项主要流程,明确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能够在确定议题、对比解读和多元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丰富阅读积累、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将小学划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三学段对古诗词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即以“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为载体,指明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基于新课标要求,为了帮助学生达成阅读量、提升古诗词阅读水平,教师可将群文阅读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扩充阅读储备、研读诗词的审美和文化内涵,以此契合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

一、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古诗词是一种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承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部编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多种类型的古诗词文本,从内容和主旨方面展开分析不难发现,高年级教材中选编的每一首古诗词,都具有典型性特征,都是教材编写者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真实需求精心选择,凸显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其中的内容弥足珍贵。

此外,部编版语文教材还格外重视阅读,编排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并于“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板块引入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意在扩充学生的阅读储备,让学生能够增加古诗词阅读量,养成热爱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内阅读中习得方法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课外古诗词阅读中。基于部编版教材和新课标对古诗词的重视,如果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充分根据部编版高段教材中的古诗词资料,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扩充诗词储备、拓宽知识视野。

(二)必要性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阅读时要使用多种阅读方法、立足多个视角分析文本内容,意味教师要转变以单篇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教学模式,还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跳读、默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以此达到提升阅读效率、增加阅读量等目的。由此看来,在小学高段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计划十分必要且有建设性意义。围绕新课标教学要求以及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构建群文体系,给予学生必要的资源支持,引领学生自觉积累古诗词资源,并能发现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关联。

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来看,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计划,其条件已经相对成熟。为此,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工作,与学生一同构建古诗词群文体系,从而真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基于新课标要求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的进度、学生的阅读实力等,积极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文章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为例,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出发,围绕《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引领学生构建群文体系、扩充阅读储备。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人文主题,以“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为语文要素,编排《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文章,其中《古诗词三首》为精读课文,涵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展现四时之景的美,寄寓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具有情景交融的特征,是写景文章的典型代表,让读者能够从诗词中的“景”入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五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经过中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资源,能够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习题,初步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并熟练地背诵课文。但从实际来看,部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还比较有限,虽然具有精讀单篇古诗词的能力,却难以将不同的古诗词文本串联起来,难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共同点,不能将已有的知识从系统中调动起来加以运用。在古诗词学习中,很多古诗词知识通用,能通过不断积累提高古诗词理解能力,反之若无法学以致用,则既不利于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也不利于课外古诗词的阅读。

从第七单元的单元结构、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五年级学生阅读实况来看,群文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必要选择,是完成新课标中课外阅读任务、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围绕古诗词文本的内容、主题和结构等不同要素,精选群文阅读的议题,以此提高部编版教材的利用效率,满足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围绕古诗词上下文语境,精准地解读字词的含义,并能建立发散式语言系统。

2.能够根据古诗词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准确地把控语音、语调和语气等,读出古诗词群文的节奏、韵律等,突显古诗词的特色,表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

3.深入解读群文文本中的不同意象,了解意象的指代含义,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出发,发掘古诗词中的审美意境和氛围,并能运用诵读方法展现古诗词的美感。

4.学生能够利用对比阅读、小组探究、绘制思维导图等多元化方法,解析群文文本的异同点,明确文本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能深入解读其思想和情感内涵。

5.学生可以从文学评论、深度阅读等不同的方向出发,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领会不同古诗词文本的文化内涵和本质,溯源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能够与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思乡情怀等产生共鸣,并能从“月”“柳”“夕阳”等意象入手,分析其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

1.确定议题,合理组文。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中心,也是串联不同文本的核心,确定议题是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关键任务。教师需在议题的引领下,合理地建立群文阅读系统,形成“1+X”群文阅读体系,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阅读和学习资源。在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确定群文阅读议题,具体如下:

第一,以同一作者为议题。众所周知,作者写作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和自身经历密切相关,意在借文字抒情,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确定某一作者,选择其不同时期的文章展开群文阅读,体会同一作者不同时期所写文章蕴含的不同情感。“以诗言志”是古人寄托理想、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若想深入地解读古诗词背后蕴含的个人理想和情感,关键在于采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对作者的生平经历、社会轨迹等展开分析。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作品组合和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明确该作者的创作特点和个人理想,如将《山居秋暝》的作者定义为群文阅读的中心,以“王维的诗词世界”作为阅读议题,学生可将《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文本组合起来,梳理王维的仕途历程、了解其半官半隐的人生态度,从其诗词内容和主旨的变化,体会其人生状态的变化,明确其“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第二,以相同意象为议题。意象是古诗词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写景类的诗词作品中,意象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群文阅读教学时,以意象作为串联不同文本的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意象的内涵。以意象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内容,进而掌握中心思想。《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两首古诗都包含“月”这一意象,学生可围绕这一共同点,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如“月的象征意义”。在明确议题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构建文本体系,将苏轼的《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安石的《春夜》(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等作为阅读对象,由此建立群文阅读系统。

第三,以相同主题为议题。主题是古诗词的思想内核,掌握思想内核是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过思想情感的掌握需要和自身情感经验联系,这才是有效教学。每一篇古诗词都有特定的主题,第七单元以“四时之景”为人文主题,结合单元人文主题,教师可设定“景中之情”群文阅读议题,构建包含《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在内的群文体系,突显相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分析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的基础上了解诗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深入领会其主题和内涵。

教学分析:在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第一步,教师重点引领学生从作者、意象和主题三个角度确定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阅读的切入点,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群文文本的内容;当明确议题后,要求学生以议题为中心,搜寻与之具有相同特征的古诗词文本,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整合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展开高水平的群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2.对比解读,求同存异。

当学生明确议题、合理组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所选的议题、搜集的文本,开启群文阅读,以对比解读的方式,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了解古诗词的基本信息,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比较,能更清楚情感表达的差异,学会区分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感受古诗词的格式美和韵律美。以“景中之情”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设置对比解读任务的方式,引领学生求同存异,具体如下: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以客观的物象为载体,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表明了个人的理想信仰。它们描写的景、抒发的情究竟有哪些差异呢?

◆预设答案:

教学分析:在合理选文和明确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古诗词展开群文对比阅读,从共同点、不同点两个角度入手,围绕“景中之情”议题指导学生比较分析,明确三篇古诗词的相同点为“借景抒情”,并从不同角度解析其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学生既能体会“月”意象的基本内涵,还能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解析古诗词的情感倾向,借此拓展阅读深度、拓宽阅读广度。

3.多元探索,品味诗情。

除对比解读外,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品味诗歌中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开展多元探究活动,以角色演绎、主题诵读、背诵竞赛等为载体,引领学生将群文作为学習和探究的对象,品味诗情、解读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群文文本的议题、选文等多项要素,科学地选择多元探究方式,以此迎合学生的需求、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

以“王维的诗词世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项目议题、内容等入手,将多元探究活动定位于项目化学习,据此设计和布置项目学习任务,如:

“王维的诗词世界”项目化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理顺王维的人生轨迹,明确其在不同阶段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及生活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设置资料搜集员、学习记录员、小组长等不同的职位,分别负责收集资料、记录学习过程等不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报告要体现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等。

◆最终结论:

教学分析:教师以项目化学习作为“王维的诗词世界”群文阅读的基本方式,有助于集中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从历史溯源的角度搜集大量素材,还能利用知人论世文学评论方法,精准地评价王维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知识储备会不断增强。

三、结语

以扩充学生阅读资源储备、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等作为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新课标、学情等为基本导向,分析群文阅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入手,分析教材、设定目标和优化教学流程,创建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指引学生在确定议题的基础上合理组文、对比阅读、多元探索,循序渐进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强化审美和文化素养,凸显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际价值。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