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

2023-08-15 23:07:57林梅军
天津教育·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劳动

林梅军

“自发”是指人在不理解客觀规律和情况的前提下,主动做出一些行为,是一种不知而为的行为。“自觉”是指人对客观规律有了解,对客观事物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参与这些活动,自愿地做出一些行为,是一种明知而为的行为。那么,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要想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就要让幼儿从“自发”到“自觉”,有意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教育,自主地开展一些劳动活动。在这样的劳动教育中才能释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精神,劳动教育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一、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思维在生活中劳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劳动教育本身不是机械性的,但是在传统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教学观念自然也就受到影响,将劳动教育当作一项机械性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的、刻板的。教学内容围绕幼儿劳动教育课本展开,未能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方式就是在固定的教室内进行教学,将幼儿限制在固定的劳动教学环境中,跟随教师的思维去学习劳动教育,幼儿在接受劳动教育时思维不能被利用、不能被发展,不能用自己的智慧自主地开展劳动学习活动,致使劳动教育失去了自身原本的教育意义。

在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幼儿教师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幼儿从“自发”到“自觉”地去接受劳动教育,自觉地开展劳动学习活动。幼儿教师将劳动教育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与生活进行结合,让劳动教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凸显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引导幼儿从“自发”到“自觉”地去进行劳动,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思维去参与劳动学习活动,用自己的能力进行劳动,为幼儿智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在传统的幼儿劳动教育中,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劳动教育是一门单独的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作为机械性的教学活动,利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劳动方面缺乏自觉性,劳动意识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幼儿教师在劳动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整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让幼儿了解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劳动,在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增加了幼儿劳动的机会。同时,幼儿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幼儿从“自发”到“自觉”地去进行劳动,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劳动项目,自觉地进行劳动,如发现家里的地板脏了,幼儿主动拿起扫帚进行打扫;吃完饭以后,幼儿自觉地帮助家长收拾碗筷等。这样的劳动教学才能让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树立劳动意识,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在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方向

(一)打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边缘化和形式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比较注重文化理论课程教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同时,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程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按照劳动教材进行,采用普通的邀赏式劳动、游戏式劳动和任务式劳动等教学方式。邀赏式劳动就是为了让幼儿得到他人的良好评价,在劳动以后获得满足感,对幼儿来说将劳动当成了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游戏式劳动实则为一种游戏,纯粹将劳动变成一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在这种活动中,幼儿没有劳动意识,也没有真实的劳动体验;任务式劳动就是让幼儿凭借任务驱动进行劳动,幼儿会对劳动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不仅劳动质量得不到提高,还会让幼儿失去劳动意识。这样的劳动教育太过于形式化,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得到有效体现。

(二)引导幼儿家长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好家校共育

家庭是幼儿接触劳动最多的场所,也是幼儿接触劳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幼儿的家长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洗碗机等智能家居用品被广泛使用,家长在需要劳动时就会使用这些智能家居产品,导致家长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给予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所以,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幼儿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让幼儿“自觉”地进行劳动的一种阻碍。

(三)增加幼儿劳动的机会,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每个幼儿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舍不得让幼儿去劳动,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充足的劳动的机会。为了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的家长经常花钱为幼儿报一些运动项目的兴趣班等,觉得幼儿运动了,身体素质就会增强,但是这样的想法是有偏差的,在固定的运动活动中,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身体素质就不能得到增强。

让幼儿的劳动教育回归生活,教师引导幼儿在劳动中从“自发”到“自觉”转变,就能有效地增加幼儿劳动的机会,使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生活中的劳动项目随处可见,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拓宽了劳动教育的范围和途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劳动平台,增加了幼儿劳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自觉劳动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劳动,不仅增加了幼儿劳动的时间和空间,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中释放天性,让劳动成为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作用,带领幼儿在劳动中感受生活

劳动不仅需要人们动手实践操作,还需要人们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索,就如在日常生活中修剪花园。在修剪花园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是拿着工具去随意修剪,还需要考虑如何修剪会更美观,如何使用修剪工具能省时、省力等。所以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仅能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还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劳动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生活条件,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劳动教育也就成了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要想让幼儿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让幼儿在劳动时能从“自发”转变为“自觉”,那么就需要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发挥自主性。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劳动活动,但是不能布置硬性的劳动任务,不能过于关注幼儿的劳动成果,也不能过多地干预幼儿的劳动活动,要让幼儿在劳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动手实践,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觉得劳动是一项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地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让幼儿在劳动时从“自发”转变为“自觉”。

(二)让劳动教育走出教室,引导幼儿进行生活劳动体验

劳动是一项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还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幼儿锻炼的机会,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去跑、去跳,让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动起来,有一个更结实的身体和过硬的身体素质。生活中的劳动项目非常多,幼儿教师要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让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走出教室,可以带领幼儿到室外进行劳动体验,这样幼儿才能放松身心地投入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从而自觉地进行劳动,增加幼儿锻炼身体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户外劳动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寻找一片空地,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带领幼儿在空地上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教师利用提前准备的小工具,对幼儿进行简单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作完成种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见识和生活经验得到增长,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劳动。

(三)培养幼儿自觉性的劳动素养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劳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劳动意识是每个中华儿女促进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幼儿阶段的孩子正是价值观念和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让幼儿从小就拥有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在劳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让幼儿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如吃饭时让幼儿自己拿碗筷、在教学中让幼儿参与教室卫生打扫活动等,使幼儿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入手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如吃完饭以后引导幼儿自觉地收拾自己的碗筷、勺子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四)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形成家校劳动教育合力

劳动教育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开展劳动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生活。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一定要紧扣实际生活,避免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轨,导致劳动教育失去自身的意义。在传统的幼儿劳动教育中,教师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开展教学时以课本内容为主,在教室内为幼儿讲解课本知识,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将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了割裂,幼儿在接受劳动教育时只能学习到一些課本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将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不能在生活中去接受劳动教育,也不能在劳动教育中去感受生活。幼儿家长是与幼儿共同生活的人,要有劳动教育意识,重视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适当地让幼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拖地、洗碗、叠被子、叠衣服等,给予幼儿更多的劳动机会,让劳动教育形成家校合力,真正地回归生活。

(五)注重培养幼儿自主生活的能力

自主生活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幼儿阶段作为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让幼儿掌握一些自主生活的技巧,具备一定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教师应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幼儿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劳动,将劳动教育这门课程有效地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提高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

通过幼儿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拉近生活与教育的距离。教师利用回归生活的方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挖掘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劳动,为幼儿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突破课本和室内教学的限制,让劳动教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劳动教育,利用劳动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去实践和运用劳动教育知识,在提高幼儿能力的同时,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四、结语

总之,劳动源于生活,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就是最好的劳动教育方式。幼儿在生活中去认识劳动、体验劳动,在劳动中感受生活,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同时,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引导幼儿从“自发”到“自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