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庭扫恶:“靖国史观”的溯源及应对

2023-08-15 19:23刘秀荣
关键词:史观靖国神社右翼

李 红,齐 泉,刘秀荣

(1.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2.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近年出现的日本右翼错误史观“靖国史观”,即为靖国神社中所宣传的历史观,集中体现在靖国神社的“游就馆”之中。“靖国史观”对日本近代的侵略历史采取回避甚至宣扬的态度,认为犯下侵略罪行的日本人是由于爱国而“为国捐躯”。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扩大了“靖国史观”的影响力,并屡屡引发外交危机,造成中日两国关系的转折。

“靖国史观”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充分解析“靖国史观”,将有助于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论,遏制日本右翼思想的蔓延。“靖国史观”研究的重要性不在于指出其谬误,而在于消解其与日本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日本长期国家战略即实现“正常国家化”甚至是“大国化”。平成时期,随着右倾化的社会意识成为主流,日本政府正把“靖国史观”这种错误历史观作为日本“正常国家化”的社会底色。若日本右翼民族主义势力携“靖国史观”成功占据政治与思想的主导地位,必将使日本重新走向军国主义之路,给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埋下重大隐患。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靖国史观”的研究仍停留在文章或者专著的篇章范围,并未产生综合性的专题研究。日本学术界对“靖国史观”开始瞩目源起于高桥哲哉的《靖国问题》一书产生的论战,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整体上对“靖国史观”的研究目前仍然较少。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重大变革时期,中国的外部环境风云变幻。“一带一路”与台湾问题是中国外交的两大核心,日本对于两者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日本社会整体右转,日本自民党政权一直与持有“靖国史观”的日本右翼势力联系紧密。从日本外交视角来看,日本正处于与中国在主导东亚的角色互换过程中,其外交政策虽略有摇摆但主要方向还是在于制约中国,乐于利用“靖国史观”这一工具达到目的。此时更应关注以“靖国史观”为主要思想的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动趋向,防止日本右翼势力在中日关系、“台独”问题中作梗,力图解消“靖国史观”对东亚外交造成的恶劣影响。

一、“靖国史观”的主要内容

“靖国史观”也被叫做“殉国史观”“英灵史观”,是右翼错误史观中的集大成者。“靖国史观”源于“日本遗族会”为美化战死者意义而歪曲历史事实自我慰藉的思想,被靖国神社借用和推广,集中呈现于靖国神社中雕像、展品的展示板和历史事件的解说词上,并且融合在靖国神社中播放的影片、出售的书籍等多种形式之中。

(一)“靖国史观”及“靖国史观”问题

“靖国史观”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官兵遗属组织“日本遗族会”为赋予战死军人意义而推出,写在庭院塑像和“游就馆”展品的展览板和解说词上的对历史的错误看法,通过吸收其他右翼史观的观点形成了内容庞杂的历史观。靖国神社作为事实上的“英灵彰显”的宗教设施,日本国内对其本身是否应该继续存在一直有争论。1978 年10 月,靖国神社宫司松平永芳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处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14 人的牌位移入靖国神社合祭。①大江志乃夫:『靖国神社』,東京:岩波書店,1986 年,18 頁。这一行为将靖国神社问题扩大化和国际化,否定了东京审判的正义性,是“靖国史观”恶劣影响的起源。

《人民日报》曾将“靖国史观”的内容归纳为:隐瞒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军国主义;否定东京审判等。②《靖国神社游就馆美化侵略战争(日本历史问题聚焦④)》,《人民日报》2014 年1 月8 日,第3 版。“靖国史观”的核心思想是:日本近代的对外战争都是为了天皇和国家的“圣战”,而不是侵略战争;战死者是保卫国家的“英灵”。在日语中“靖”字与“安”字同音同义,“靖国”与“安国”“镇国”“护国”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安定、保卫国家的意思。“靖国史观”背靠靖国神社的内涵,其历史观的主题在于“军人为国捐躯成为安定国家之神”,带有明显的宗教和唯心主义特点。

江口圭一以富坚荣一郎在《每日新闻》上的投稿作为“靖国史观”的典型例子,他说“为了弟弟的名誉断然不能接受……之前的当政者把‘殉国者’称作‘圣战(者)’和‘护国英灵’,现在的当政者(细川护熙)却用‘侵略者’来称呼他们。”③江口圭一:『日本の侵略と日本人の戦争観』,東京:岩波書店,1995 年,52 頁。山田朗认为靖国思想的特点为:无条件肯定战争;排斥外国、异民族;国家(天皇)中心思想;搁置战争性质,无条件地将牺牲神圣化。④[日]山田朗:《日本如何面对历史》,李海译,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 年,第60 页。高桥哲哉等其他学者也对“靖国史观”或靖国思想进行了提炼。“靖国史观”就是在战前天皇制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由此可见,“靖国史观”的本质就是天皇制民族主义在战后的延续和复活,是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用“圣断论”保留下来的天皇制民族主义复活的产物。

(二)“靖国史观”的“免罪论”是影响东亚外交的关键

“靖国史观”对侵略战争的“免罪论”基本都源自《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一书,书中对历史事实会进行美化和选择性忽视。对于不可否认的罪行,则会通过歪曲历史事实来消解。而对于界定不清的罪行,则宣扬日本的功劳,强调英美的罪过,得出日本侵略行为利大于弊或者与英美同罪的谬论。最后把所有罪行都忽视掉,一味强调日本同样遭受了苦难。“游就馆”中的解说词中,歪曲历史事实的几大问题有:

1.否认南京大屠杀

游就馆介绍南京大屠杀(日本称南京事件)的解说词为:“1937 年12 月,包围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向属下部队发布了用红笔标明外国权益和难民区的略图,要求严正军规,杜绝不法行为。败退的中国军队逃到作为退路的下关,被歼灭。在市内,由于败兵换上民间服装,成为便衣队,因此还对他们进行了揭发。但是南京城内,一般市民的生活恢复了和平。”对于南京大屠杀只字不提。馆内商店还出售《验证南京事件“证据照片”》《中国埋葬的历史的真实》等书籍。铃木明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中,大量使用了参加“百人斩”比赛的两人之一的向井少尉本人的遗书、家属熟人的证词和律师的上诉书等证明资料,由这些所谓“证据”重构了向井悲情受害者的形象,妄图用主观性的态度去证明客观的历史事实。更有一部分日本右翼学者热衷于编造当时城内居民数量不足30 万,各方记录数据不相匹配之类的理由,竟得出大屠杀本身是虚假的并不存在这种荒谬结论。与之相反,日本进步学者洞富雄编纂的《日中戦争——南京大残虐事件資料集》根据当时红卍字会埋葬尸体的数据,得到了屠杀了20 万人的有力证明。井上清的《日本の歴史》、吉田裕的《天皇の軍隊と南京事件》也分别采用了这一数字。①洞富雄:『日中戦争 南京大残虐事件資料集』,東京:靑木書店,1986 年;井上清:『日本の歴史』,東京:岩波書店,1985 年,193 頁;吉田裕:『天皇の軍隊と南京事件』,東京:靑木書店,1986 年,160 頁。

2.“侵略有功论”

“游就馆”的展板上多次提到日本发动战争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就结果来说日本的占领促进了亚洲的解放。日本的政客和学者大多认同这种观点,中曾根康弘自己就多次提到:“战争的结果,帝国主义诸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土崩瓦解了”②[日]中曾根康弘:《新的保守理论》,金苏城、张和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年,第92 页。,“从世界史来看,作为战争的结果,可以说以大东亚战争为导火线,在亚洲和非洲的独立国家都急剧增加了”,“从结果论的观点来看,或许也是在借日本之手使民族运动高涨,导致了独立国家的剧增”③[日]中曾根康弘:《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联慧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年,第159、60 页。,“我一不赞成皇国史观,二不同意麦克阿瑟的‘审判史观’,三不能片面的将那场战争一概否定”④冯昭奎:《21 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261、262 页。。“侵略有功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为自己侵略他国,犯下滔天罪行的丑恶面目和事实本质所做的辩护,是企图抽离史实根据,制造“去本土化”的逻辑陷阱。日本右翼势力说侵略是使亚洲各国进步的必要条件。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的。⑤张江楠:《驳“侵略有功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 年第6 期,第302-304 页。

3.否定东京审判

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为东京审判下的定义为,“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者同盟国,在美国的占领政策框架内,在文明的名义下根据国际法以裁判的形式来制裁、处罚败者日本的一部分军事指导者(的审判)。”但是游就馆中播放的纪录片《我们不会忘记》却声称东京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报复,是非法的审判。靖国神社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合祀的行为本身就无视了东京审判的裁定,更不用说1978年直接合祀甲级战犯,是彻彻底底的否定东京审判。靖国神社游就馆的门口有一尊于2005 年建造的帕尔纪念碑。帕尔是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期间的印度法官,因在东京审判上主张日本战犯“无罪”,一直被日本右翼势力引为同道,因此靖国神社为他筑起这座纪念碑。靖国神社宫司南部利昭主笔碑文:“(帕尔)博士的裁决现在已经被闻名世界与国际法学界承认为定论。”靖国神社大张旗鼓地纪念帕尔无疑就是为了推翻东京审判结果。日本右翼势力认为东京审判是对日本战犯不公平的审判,是强权压迫下的审判。反对东京审判就是不屈服于外国强权,是支持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但是帕尔并非反对东京审判,他在东京审判期间也严厉批判日军南京大屠杀和菲律宾的残暴罪行。他只是认为政治领导人不应承担军队的罪行,认为军队的罪行应由将领负责。靖国神社对帕尔的歌颂充满了否定东京审判的暗示,更包含了欺骗与歪曲,极大地损害了帕尔本人的形象。

以上三点在《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中均有体现。另外,由于1993 年8 月1 日,新党领袖细川首相在就任首相时公开明确承认,“我对之前那场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作为侵略战争来认知的。”⑥江口圭一:『日本の侵略と日本人の戦争観』,東京:岩波書店,1995 年,2 頁。《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就对细川的讲话大加批判,全面否定东京审判史观并宣扬天皇主义,无视基本历史事实,大谈战犯和军人的主观想法、心情。特别是比较详细地汇集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观点,成了日本右翼思想的一次集中公开展示。《大东亚战争的总结》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否定侵略和南京大屠杀;太平洋战争目的是自卫自存和解放东南亚;东京审判不合理;必须否定东京审判史观这样的自虐史观;细川讲话以及对战争的反省、道歉行为是思想犯罪。

《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中,最具争议的内容是日本对东南亚殖民地的侵略是否应当道歉。书中的演讲者名越二荒之助说道:“原殖民地马来和新加坡都分别获得了独立,所以大东亚战争的目的这里已经达到”。①[日]日本历史研究委员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东英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年,第221 页。这种观点与中曾根康弘对于太平洋战争后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的结果论如出一辙,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将东南亚人民民族解放的功劳揽进自己的怀里来麻痹自己。“靖国史观”的“免罪论”歪曲了历史事实,是造成日本与东亚各国外交纷争不断的罪魁祸首。因为它消解了东亚各国为反抗日本侵略所做出的牺牲的意义,令亚洲各国所遭受的国家民族的苦难反而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功绩。

二、形成“靖国史观”的国内外原因

日本右翼势力依靠“靖国史观”在日本国内积累人气,蓄积力量。但是“靖国史观”有关的活动如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与修改和平宪法等,必然会引起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的反对。这些活动与国际外交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恶劣影响。而这些国际影响和外交结果也反过来影响着日本政党的席位和政治家的支持率,吸引着日本政客参与其中。日本右翼势力正是利用“靖国史观”造成的外交影响反作用于日本国内来攫取利益,因此极力制造事端,最终足以产生影响中日关系乃至东亚外交的恶劣影响。

(一)“靖国史观”在日本国内的蓄积

虽然“靖国史观”成体系之后的时间较短,但靖国神社及拥趸,如遗族会和自民党内靖国议员组织等,以靖国神社的利益和观点出发的政治活动由来已久。这些政治活动紧紧围绕着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运动的中心,目的就是促成政府对靖国神社的正式参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右翼势力首先推动实现的,是确立“建国纪念日”和举办“明治维新百年祭”这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成功后,日本右翼势力开始组建右翼议员组织,直接地参与政治。1978 年,靖国神社在合祀甲级战犯之后,成功地成了日本政治舞台的焦点。日本右翼势力顺势开始鼓动政治家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自民党内的右翼议员相继成立了3 个以参拜靖国神社为目的的议员团体,每逢神社举行活动就组织议员共同前往参拜。1980 年7 月23 日,日本遗族会头领面见铃木善幸首相,要求他在8 月15 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铃木善幸与内阁果真在8 月15 日前往参拜,但对外宣称是以个人名义。②步平、王希亮:《日本右翼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300 页。1985 年8 月15 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也是在遗族会大力推动下进行的。

在政治右倾化的大背景下,“靖国史观”对日本政客的浸润已经开始影响日本的政治决策。自民党民主党“保保联合”,社会党和共产党的进步阵营日渐式微,“靖国史观”已经是日本政界的主流思潮,植入了日本政客的行动中。暂且不提鹰派的小泉与安倍的史观,即使是对中国友好,与安倍针锋相对的鸠山由纪夫,思想和行动中也或多或少包含了“靖国史观”的错误影响。他说,“联合国正统史观认为联合国因正义而胜利,日本因邪恶而失败,对此我并不以为然。”“日本一直没有对战争进行充分的总结,虽然我知道这可能牵扯到昭和天皇的责任问题,但是我认为,正是这股连天皇也难以左右的力量将日本引入了战争。”③[日]鸠山由纪夫:《摆脱“大日本主义”》,邱明、津田量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 年,第192 页。

《日本国宪法》因其第九条明文规定了“放弃战争”,被称为“和平宪法”,是日本右翼势力的眼中钉。早在1954 年,石桥湛三与右翼势力就掀起了第一波修宪风潮,这次浪潮一直持续到1960 年岸信介下台。1964 年7 月,日本政府宪法调查会经过7 年的调查活动,提出了《宪法调查会报告书》,认为需要修改宪法第九条。但是该报告遭到了共产党和社会党等进步势力“护宪派”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1982 年中曾根康弘上台,提出了“新保守主义”,随之制定了新的修宪方案,掀起了第二波修宪风潮。之后小泉纯一郎通过绕过“和平宪法”出台新法案的方法逐渐放宽对自卫队的限制,用多种法案的突破妄图达到“事实修宪”的目的。他促成了有关自卫队的三个法案,基本达成了架空“和平宪法”的目的。第四次修宪风潮产生于2006 年开始的安倍晋三执政时期,他的目的是完全删除已经被架空的宪法第九条。在他的两次任期内,继续出台架空“和平宪法”的新法案,并且全力降低修改宪法的门槛。由于美国实力有所削弱,不愿意出兵保卫日本,因此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修宪是日本人民的权利,但是时至今日日本仍未能清算战争罪行,为侵略战争谢罪。可以说日本从未走出战败,也就没有权利制定自己的宪法。更何况日本社会右倾化严重,很难切实避免以“靖国史观”为指导的日本右翼势力对宪法的创立和内容造成影响。

游就馆靠近出口的第19 展室里,摆着参观人员书写感想的笔记本。有很多10 到20 岁的年轻人在上面留下感想。日本的青少年已经或多或少遭到“靖国史观”侵蚀,把“游就馆”当成了接受“爱国”教育的场所。可以想见,在全方位的宣传之下,未来日本的青年的政治观点将会更加保守。“靖国史观”像毒品一样使政治家产生了依赖性,会污染并摧毁脆弱的日本政治,最终会毒害日本的未来。

(二)孳生“靖国史观”的国际环境

日本经济的衰退包括政治的乱象与国际环境变化时间相吻合,不得不让人思考国际环境对日本的影响。以美国为主的国外影响是“靖国史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丸山真男在1951 年曾对天皇制民族主义在美国扶持下的复活作出了精准的预测:“过去的民族主义分散而潜藏在民众之中,没有完成消灭或者质变,仍然会回归。战后的民主化只是处于权力高层的程度,民众并未改变。但是这些势力不可能也没有重组的能力,他们只会与外国势力结合,为了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成为全球冷战战略的手段。”“战后的日本民族主义放弃了国民独立这一民族主义的根本任务,却继承了与反革命结合的丑恶遗产。”①[日]丸山真男:《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陈力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年,第167 页。在丸山真男眼中,日本右翼势力会依附于美国是历史的必然,他们的使命就是完成美国的任务,而非日本民族的任务。于是在潜移默化中,日本右翼势力顺从自己的感性和惯性成了美国的走狗,他们确立的目标实际上是美国预先设置好的目标。

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与冷战的开始紧密相关。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GHQ(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主导了日本的重建,以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为出发点对日本进行紧锣密鼓的民主化改造。此时日本战后保守政治势力顽固抵抗,推出“圣断论”为天皇辩护,千方百计地从麦克阿瑟和GHQ 手中“维持国体”,并保留了天皇制,给日本留下了天皇制民族主义的祸根。1950 年,尖锐的美苏对立与朝鲜战争的爆发打断了日本全面改造的进程。日本右翼势力转而在美国的纵容和扶持下成了防止共产主义传播和打击进步势力的走狗,其主要目标设定为对外反苏及盟友,对内反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及社会进步运动。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借用日本右翼势力,搬出“靖国史观”歪曲历史,不断制造事端扰动东亚外交,损害了中日关系,也稳定了日本的从属地位。1996 年,自民党借助联合政府重新执政,日本走上亲美路线不再动摇,甘愿作为美国的一枚棋子,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扮演地区国家的角色。自此,日本重新委身于美国的影响之下,造成了社会党式微并转向保守,政治与社会整体右倾化的结果。不仅日本的政治时刻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日本更是外交长期受到美国对外政策的严重制约,与美国外交完全捆绑。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实际上就是美国对日本实施间接统治的工具,完全从属于美国,极力提倡修宪和增强军备,成为美国的走狗。

依托这样的国际背景,完成了反共反苏目标的日本右翼势力在美国的引导下再度活跃起来,设置了刹住中日友好势头,配合美国亚太战略,借机确立日本民族复兴的新目标。在实际行动上,除了长期持续推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外,增加了对外发布反华言论、在争议领土制造事端,对内生产并宣传错误史观和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具体行动。

三、“靖国史观”对东亚的影响

根据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广报室编的《舆论调查年鉴》,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与对中日现状的评价,在20 世纪80 年代达到最高,之后在1989 年与2004 年发生两次断崖式的下跌。①黄大慧编:《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第236 页。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产生波动,总是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外交事件有关,可以印证“靖国史观”对中日关系的恶劣影响。

(一)“靖国史观”在东亚的历史遗毒

“靖国史观”及前身的一系列战后史观,作为日本控制东亚地区局势的工具起着长期的负面作用。中曾根康弘在1985 年8 月15 日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国内各界的剧烈反应,外交部与新华社等对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是年9 月18 日,中国学生组织了持续了较长时间的游行,之后胡耀邦公开要求日本“避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国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中,中曾根决定停止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他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对不断升温的中日关系浇了一盆冷水,直接影响了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日本右翼势力长时间染指“台独”问题,是“台独”问题困难复杂的重要原因。日本政界存在着以自民党议员组成的“日华议员恳谈会”为核心,被称作所谓“台湾帮”的政治势力,这股势力是日本右翼势力涉台的核心部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大力宣扬“靖国史观”中的台湾观,即台湾应当归属日本。如冈崎久彦公开表示“台湾归属还未定”,小林善纪前往台湾,受到了“台独”分子的热烈欢迎,回日本之后创作并发表了《台湾论》漫画,通篇充斥着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有功论。靖国神社成为“台独”势力分离国家宣传的大本营,靖国神社庭院举行的右翼集会“追悼阵亡者国民集会”则是“台独”分子的舞台。所谓“台独教母”金美龄多次在靖国神社大祭时进行“台独”的宣讲。李登辉多次访日,均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从家永三郎教科书诉讼开始,日本右翼势力以“靖国史观”为指导持续鼓噪,炮制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使得日本与中朝韩轮番交恶,造成了东亚长期的紧张局势。1982 年,中国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事实的行为提出严正抗议。《人民日报》发文提出日本侵略历史不是日本内政问题,要求日本政府纠正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的错误。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成为国际问题。

在修改历史教科书“成功”引起国际关注的鼓动下,藤冈信胜及之后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更加卖力在教科书问题上大做文章。西尾干二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在1999 年出版发行了《国民的历史》,大量赠送给教育界人士,妄图以该书为先锋为他们编造的“新历史教科书”打开局面。《国民的历史》与“新历史教科书”摒弃史料,充满了对中朝韩等国的歧视,宣扬国家主义情绪,遭到了中韩的强烈反对。面对中韩的施压,2001 年“编纂会”主动修改“新历史教科书”。中韩对“新历史教科书”的“自主”修改结果仍然表示不满,然而日本政府却宣布“没有发现明显违背史实之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表示,“(‘编纂会’的)‘自主’修改完全是避实就虚,仍然保留了原书中的错误表述和荒谬史观”,中方对日本政府的决定极为遗憾并表示强烈不满。韩国外交通商部长韩升洙表示,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审议结果“事实上拒绝了韩国政府提出的重新修改的要求,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韩国也对此表示强烈遗憾。如此历史教科书已经对东亚安全产生威胁,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官方针对战争罪行确实有过多次道歉,日本首相细川护熙与村山富市都就侵略罪行进行过道歉。一部分日本政客认为既然日本已经道歉,中韩不接受道歉反而抓住历史不放,是中韩在胡搅蛮缠。但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日本政治家来说,道歉只是政治行为,他们并未实际感到自己的战争责任,中韩难以接受日本政治家虚伪的道歉。②[英]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现代日本》,顾馨媛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年,第119 页。日本从未真心道歉的根源在于日本投降后,连天皇都没有承担责任,社会上产生了所谓“学习天皇”的浪潮,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战争责任。有许多战犯的想法是,“不管自己曾犯下多大的罪行都不会比天皇大”,天皇成了“无责任的象征”,是全体日本人的免罪符。只要天皇没有受到惩罚,遗毒就会一直存续到现在。批判“靖国史观”对历史的歪曲,让日本坦然背负战争责任,是对战争受害者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这能治愈和改变日本这个加害者本身。然而日本正极力否认历史,主动走向更深的深渊。有这样危险的日本在,东亚就无法获得和平和安宁。

(二)“靖国史观”对战后东亚区域和平的现实阻碍

冷战结束后重新构筑的新日美同盟的基础和纽带就是反华。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敌人,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巩固“三条岛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日本积极与美国配合,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中国代替苏联成为美国的假想敌,试图以此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不断增加防卫经费,这已经是亲美保守路线的共识。①[日]鸠山由纪夫:《摆脱“大日本主义”》,邱明、津田量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 年,前言第25 页。日本右翼反华的手段花样很多,有恐怖袭击进步人士、制造钓鱼岛事端、支持“台独”和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其中以鼓动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最为直接有效。

20 世纪90 年代,阻止中日关系的持续接近成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当务之急。因为1992 年天皇访华产生轰动,天皇主动与中国交好的事实给了右翼势力当头一棒,引起了右翼势力的疯狂反扑。1994 年5 月30日,已经下台的细川护熙在东京新宿京王广场饭店出席一个记者招待会时,遭到右翼分子枪击,所幸安然无恙。凶手野副正胜被警方逮捕后供认袭击细川的动机是反对他1993 年关于战争问题的发言。1995 年日本右翼势力连续派出5 个代表团访问台湾,1996 年和2000 年李登辉和陈水扁竞选“总统”时,日本右翼势力也分别派出大批要员助阵。2000 年日本右翼漫画家小林善纪前往台湾面见李登辉、陈水扁,回到日本便创作了《台湾论》。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推动下,2001 年4 月森喜朗政府向李登辉发放了访日签证,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愤慨。2001 年西尾干二等人组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推出的“新历史教科书”被文部省审定通过。同时不停有各色右翼分子出版书籍否认南京大屠杀和随军慰安妇等历史事实。

日美安保体系的发展与“中国威胁论”的重新提出,是日本右翼势力阻碍正常中日关系的主要着力点。1996 年与克林顿发表《日美联合保障宣言》,1997 年双方在纽约共同公布了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未来的日美安保做出了修改,增加了针对中国的内容,将防卫范围从日本本土增加到“周边地区”。安倍晋三在接受《政界》杂志采访时强调,把台湾海峡划入日美安保范围内是理所当然。1997 年3 月,冈崎久彦的冈崎研究所等右翼国际政策研究机构向日美两国首脑提交报告:“面对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尤其是东亚形势,日美两国必须巩固同盟关系,并且要‘密切协调对华政策’,在必要时‘联手对抗中国’。”新世纪以来右翼势力致力于推动“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崛起,在中美对抗中坚持站队美国。

美国与日本右翼势力都非常清楚的是,参拜靖国神社是最容易激起中韩反对,进而鼓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的方式。是首相还是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在何日参拜、是否正式参拜,则是调节反对程度强弱的阀门。自1985 年中曾根康弘在8 月15 日参拜靖国神社到2006 年小泉下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关系造成了持久的裂痕。从小泉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开始,中日高层就中断了互访。从2001 年8 月13日开始到2006 年,小泉纯一郎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在此期间中日关系一度达到了冰点。2004 年智利APEC 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严肃指出,“当前,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有学者指出,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冷淡,主要是受到日本国内美化侵略历史的政治右倾化思潮的干扰和影响。②郭瑞:《东亚地缘环境变化与中国区域地缘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年,第167 页。这种思潮就是来源于以“靖国史观”为代表的由右翼势力所推动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思想运动。

日本屡次借朝核问题做文章加大军备,并以此为修改宪法的突破口,来促进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的运动。日本作为具有历史污点尚未清算战争罪行的国家,在“靖国史观”影响下,有意用增强军事力量的方法突破和平宪法,引发周边国家的军事戒备甚至是军备竞赛,对东亚外交稳定造成恶劣影响。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战后实际领土只剩四大岛,并且本国全部被联合国军占领。现今的日本却与中韩俄三国分别有钓鱼岛与东海大陆架、独岛和南千岛群岛的领土争端问题,显示了日本拒绝承认战败事实和战败责任的死硬姿态。在“靖国史观”的指导下,日本不惜依靠扭曲历史来获取领土,引起中韩俄三国的厌恶与警惕,加剧了东亚地区紧张。

(三)“靖国史观”对东亚国际关系的潜在威胁

“靖国史观”会不断促成中日中美形成长期的对抗关系,这点毋庸置疑。“靖国史观”是具有现实作用的意识形态,其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增添内容。这意味着中日和中美的对抗又会反过来促使“靖国史观”增加针对中国的内容。

根据目前中日的实力形势,日本将会把重点放在确保台湾现状不变上,因此会减少对于“台独”活动的支持,并推动美国对台湾的深度介入。而美国则希望日本大幅度提高军费,并于近期在冲绳的岛屿设置导弹基地和空军基地,日本在东亚区域的军事上将具有重要话语权,并通过在冲绳附近岛屿和海域的日美联合军事演习来增加对台湾的影响力。为了配合日本政府的动向,右翼势力已经开始在日本国内开始宣传强化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的必要性,甚至对“日‘台’防务一体化”进行造势。“靖国史观”中的“殖民地情结”激起了日本对台湾的执念,日本右翼势力顽固地想要把触角伸到台湾,极大影响着日本政府的决策。因此可以推断,“靖国史观”对东亚国际关系的潜在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制造领土争端,修改宪法第九条,解禁集体自卫权,必然危害东亚外交。日本从未承担战败责任,不顾战败国地位执迷不悟与周边各国产生领土争端,频繁制造海上摩擦。有着侵略历史的日本,如今力图解禁集体自卫权,东亚各国必须增加军力以防备日本。目前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地位是专职防守,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将拥有挑起武力争端的能力。日美同盟在东亚影响力的增强,容易使东亚地区力量失衡,本来就绷紧的东亚安全局势将会更加复杂。

2.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与东亚的中朝韩俄各国皆处于政治对立状态,对东亚外交不利。日本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段持续制造紧张局势,控制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交流,降低政治互信。靖国神社的右翼集会往往会成为扰乱别国内政的集会。右翼势力与政客频频制造事端,打断各种正常政治交往,结果造成日本与各国的政治寒冬。

3.使用右翼历史教科书,愚弄日本青年,为未来的东亚交往埋下恶果。日本政府有意为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放行,已经有部分地区使用这类教科书。右翼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包含大量美化侵略战争的内容,会直接影响下一代日本人的历史观。错误史观会对正常交流产生巨大阻碍,未来的东亚交往将会困难重重。

由于日本持有“靖国史观”等错误史观,及对战争责任的错误态度,使日本很难在地区中成为领导。日本在东盟中的地位模糊不清,在亚太的一系列合作组织中一直无法扮演重要角色,领袖能力甚至比不上澳大利亚。“靖国史观”是充满日本大国复兴愿望的扭曲史观,反而成为阻碍日本大国之路的重要原因。随着东亚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增加,东亚各国开始寻找共同东亚文化。日本想要带头组成“东亚共同体”,增大各国友好交流,却不敢面对历史和侵略战争。“靖国史观”鼓吹日本民族优秀论、侵略战争有功论,在本质上藐视其他亚洲民族及文化,大谈日本文化优越论。日本如果坚持扭曲的历史观,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就难以在东亚取得别国信任,更不用说妄图带头成立国际合作组织。安倍晋三之后的日本政府受到“靖国史观”影响,坚持右倾化,修改宪法扩充军备,参拜靖国神社彰显战犯,坚持错误史观,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军事能力的日本国。这样的顽固歪曲历史的军国日本必将影响整个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结论

“靖国史观”源于天皇制民族主义,由于日本未能清算战争罪行、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频发,以及国际背景变化、美国纵容等多重原因而产生。主要内容是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目的是让全体国民为了复兴旧日本帝国的目标无私奉献。“靖国史观”对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外交产生了长期的恶劣影响。“靖国史观”作为日本的政治癌瘤将会持续存在。我国必须提高警惕,避免与其过度纠缠,尽最大努力消弭其危害,并敦促日本从根源上杜绝歪曲历史事实的右翼错误史观。

“靖国史观”由日本产生。“靖国史观”问题以及对整个东亚产生的危害,也只能由日本主动解决。首先,日本必须积极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问题。领土问题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中韩俄各国谈判一劳永逸解决领土问题,既可以共同开发当地资源,也能消除争端造福后代。其次,需要日本与东亚各国相向而行增加交流而不是故意制造事端恶化关系。全面避免如修改宪法、使用右翼历史教科书以及已经提到的制造领土争端和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来刺激周边国家。最后,日本应当开放各领域合作,降低签证门槛,促进各国交流交往,共同探讨历史研究,共同创作符合历史也适合各国人民欣赏的优秀文艺作品。

我国将会长期面临“靖国史观”的威胁,因此应当正视这一思想毒瘤。对“靖国史观”的批判,既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外部批判,也要深入剖析研究“靖国史观”的精神构造从内部进行批判。才能更好地瓦解“靖国史观”的理论基础,消解其蛊惑作用。“靖国史观”走向了日本政治舞台的中心,并制造事端试图博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要持续警惕“靖国史观”带来的恶劣影响,成熟且积极地应对右翼分子的挑衅。

为消弭“靖国史观”带来的恶劣影响,我国应坚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靖国史观”影响下产生的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不承认慰安妇等歪曲历史事实,制造“中国威胁论”等的言论和所谓“研究”,应重点关注并对相关历史证据和事实进行充分研究,对其立论根基进行深入批判。二是,对台湾、钓鱼岛等领土主权问题,除运用现有外交手段和增强海军及海警实力外,应重视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主导国际学术公论。三是,对日本自身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发展自卫队实力等问题,除运用现有外交手段外,应当向日本侵略的受害国扩大反侵略宣传,帮助和促进日本国内和美、韩等国反战进步人士发声。应当结合运用多种强力手段迫使日本右翼势力与“靖国史观”的图谋破产。

历史学者在日本右翼势力和“靖国史观”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应把在学术方面取得更多成绩、获得学术话语权作为出发点。在坚持反对“靖国史观”的基调之上,应弥补浮于口号、缺少实质研究的现状,更多注重于优秀学术成果的取得。

猜你喜欢
史观靖国神社右翼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喘息过后更猖狂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