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习作教学策略

2023-08-14 15:51姚琼兰
学苑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习作

姚琼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永春 362600)

习作单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单元,它以习得写作策略、学习写作技巧为目的,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等的知识铺垫与方向引领,组织了单元教学。在实施“习作”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以“阅读欣赏”为主要手段,对作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探究,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中。农村小学学生总体上缺乏阅读兴趣和习惯,习作材料积累较少,缺乏对教材知识的充分利用,从而影响了作文的教学效果。“读思达”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阅读和练习中搭建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欣赏和评价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习得习作策略,并进行迁移运用,进而提高自身的习作技能和水平。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与意义

“读思达”教学模式自2019 年推出后,已在全国各中小学校中得到一定的研究和推广,形成了一股“读思达”的教学研究热潮,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认可,不断向全国做更广、更深处辐射。“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阅读与表达不相衔接、缺乏思维水平的浅层阅读、课堂上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向实际运用转化等弊端。在习作单元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将阅读文本、交流平台、习作范例等部分进行衔接,让学生可以阅读和鉴赏习作中的策略,在交流平台上思考和探索习作的方式,从而实现习作单元的整体目标。

二、“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可以看出,“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和目的,将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相应的练习元素,使其相互关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结合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实例,就“读思达”教学法在习作单元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读”:精读范例,储备素材

1.教师精读教材

在“读思达”教学方法中多次强调:“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而学生的主体任务是教材学习”。在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确实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它们根据特定的练习目的,精心组织了若干课文,其选材、构思、表达等可供同学效仿。这里的“读”包括对教科书的阅读、对人生的观察、图片的收集、言语的积累等等。“阅读”中所使用的“材料”,是指一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其写作水平的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把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在阅读习作例文时,明确阅读文本的目的,在长期训练中,阅读批注的“条件反射”得以形成,这样学生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习作经验。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阅读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素为“写景时,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来写”。二者联系紧密,可见,“按顺序写景”是本单元的主要写作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教材编写了以下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四篇文章按照旅游的先后次序来描述,在叙述中也凸显了风景的特色。其中包括不同的游览地点、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时间,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描述。《海上日出》一文作者按不同时间,不同自然条件下,着重用色彩来描绘变幻无常的太阳光,展现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记金华的双龙洞》和《颐和园》都是一种“移步换景”的典范,让人跟着作者的脚步,感受到了“一草一木”的意境;《七月的天山》选取了一个固定的主题,以观察角度的改变来表现天山的生机。其中,《颐和园》与《七月的天山》两种读写范本,分别从旁评、课外练习等角度,指导学生学习所需的写作技巧。可以说,这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包含了各种常见的写作技巧,并且通过实例来教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

2.学生精读范例

引导学生精读范例,从而读出对人生的观察、图片的收集、言语的积累等等。“读”是一种输入,学生完成习作是一种“输出”的过程,“输出”的前提是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储备不仅来自于课内,不只局限于文字,而是包括各种能够丰富生命体验的“输入”。鼓励孩子多多观察生活,多多体验生活,帮助孩子打开多维视角,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目的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存储于大脑内部。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夏天里的成长》《盼》这两篇习作范文,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例子来表达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单元作业的主题设定主题,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圈画出与之有关的词语、句子,从而感受文章如何围绕中心进行表达。通过对课文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圈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向他们提出问题,例如:课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中心?这篇文章直入主题:夏季里万事万物都在快速成长。通过对文本的快速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发现核心句子。

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学生精读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文章中有什么东西能突显‘万物都在快速成长’这一特征?”这一问题,在第二个自然部分,圈里的瓜藤、高粱、菖蒲、竹子、山、稻苗、甘蔗、铁路、柏油路、水、瀑布、河流、人、动物、植物,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在夏季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快速地成长。到了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指出:“这些事物的生长很快,你得找出一些能让它们迅速长大的词汇和句子。”以此引导同学们又回到课文中,用圆圈画着:“瓜藤——天还能长出几英寸来;竹子林、高粱地,在喇叭声中,一晚上能多出一半;昨天是芽,今天是花,明天是小果子……”然后用“阅读泡泡”的形式,在相应语句旁写上“几天不见”“显示生长非常快”“昨天、今天、明天”“一天”“一夜”等关键词。这样,学生可以阅读为载体,以写作为目的阅读文本,通过文本作为“例子”,积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式和技巧,从而做好习作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二)“思”:探究方法,吸取精华

1.利用“交流平台”来引导学生思考习作策略

习作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对作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提示,为师生之间进行习作策略交流搭建良好平台,同时也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指导。老师围绕写作练习的主题设定:“在写出了核心的内容后,如何使它更完整、更充分?”让同学们从《夏天里的成长》与《盼》中找到答案。透过《夏天里的成长》,同学们想:在课文中选取了许多事物来举例说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事例来表现其核心意义。透过《盼》,同学们会想:当要表达出一个意义时,要把重点内容写得详实、具体,令人印象深刻。把“交流平台”当作师生对话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练习的内容。

2.从“习作例文”的角度来思考写作的方式

“习作例文”这一版块是在写作训练之前的一个范本,它对习作单元中的语用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这一单元的《爸爸的计划》是以“父亲的爱制定计划”为主题的。老师通过练习旁记,让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这篇文章是怎样根据主题来选取的,以及怎样选取典型的例子。老师设问题:“第一段如何表达父亲对孩子的喜爱?”老师接着问道:“为了凸显父亲的爱心计划,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典型的例子?”在有效问题的激励下,同学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式交流,对文本和例句的写作方式和特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能够体会到单元练习的具体用法,从中吸取精华,并引导习作。

(三)“达”:实践练习,方法迁移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练习写作上,引导学生把习得的习作策略迁移运用到实际的习作练习当中。“读思达”的“达”强调了语用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书面语的表达。

1.围绕着“初试身手”的课堂练习

习作单元在“习作例文”和“交流平台”之间设置了“初试身手”的实践部分,作为“热身”练习的最终练习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书写形式。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第二题,请同学们从六个问题中选出一到两个,并指出可以选择的例子和从哪个角度来写作,老师在课堂上安排15 分钟的练习,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达”是指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而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写文章。学生写文章就像进行食物的加工,材料就是原料,而“工序”就是学生表达写文章的过程。指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看似一样的“食材”,重复“工序”,而成果却相差很大。这应该是因为“火候”的不同。在“达其文”的时代,老师又该如何做?实践证明,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说几十个字,还不如让学生安静地写一篇。培养与其学习阶段相适应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充分的练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回忆、思考今天所学,并努力将新的知识和技巧完整地移植到练习中。学习时间不足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迁移,很容易导致知识和技能的不完全转化,乃至失败。

尽管在教学中,写作练习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但教师应该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文章修改。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给学生一个可以比较的评判标准,让他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检视自己的作品,再加以修正。课本上已说明:“完成后,请自己阅读,看是否对该地点作了详细的介绍,是否有充分的理由。然后让同学读读,看看能不能体会到你写的中心意思,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科书的含义很清楚,即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朗诵,二是让同学诵读。评估的目的就是两点:首先是要把你推荐的地点写得很清楚,要有很好的理由;其次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可以看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阅读与修改成为了一种每天的工作,使学生养成了对自己的习作负责、用词造句精益求精的习惯,并养成了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品质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2.以练习为中心,进行作文教学

习作教学的核心是练习,它是“试验场”,是学习者的迁移与运用。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读”和“思”表达成单元学习。因此,本单元的作业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当然这也是单元练习的主要内容,老师让同学们选出一个自己感觉最深刻的汉字来写一份作业,可以在12 个字里任选一种,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非常的开放,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能把它的核心内容写出来。在学生选定汉字题目,确定好文章的中心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列提纲,或者画思维导图等方法来选取实例,让每位同学明白所选的教材要与中心思想相吻合,懂得从众多的事例中挑选出最能抓住主旨,突出核心部分,并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教师将“读思达”的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阅读和欣赏好的习作表现技巧;使学生从“思”中梳理出练习的成分,并探讨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表现方式;运用“达”的方式进行书写、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和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读思达”的教学中,“读其材”“思其法”“达其文”三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写作素材,明白写作的奥秘,探究写作方法,汲取写作精华,通过实践练习,实现方法迁移,做到有目的,有条理,有方法地表达,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习作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汽车轴承的疲劳耐久分析与研究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