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2023-08-14 15:51:05
学苑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语文名著理念

晁 娜

(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江苏新沂 221400)

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了一年又一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还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施行,语文教育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突破传统观念,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即使在一直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科举取士时代,我国传统教育也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作为科举取士的经典著作《论语》,其中的很多章节都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在其他各种活动中。这或许就是大语文教学理念所说的“渗透性”“隐含性”。

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不单是过去的“听说读写”,而应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内涵的综合素质。如此,只有运用大语文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活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大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语文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就是以教材为范文,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其他文字材料,包括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可以是古典名著,可以是中外佳作,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美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跳出课堂教语文”,将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同时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提问、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还原阅读材料所创设的独特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

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是无处不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去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彼此相关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在一节数学课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数学中的语文美—— 一幅几何图、一道应用题,甚至解题过程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文知识学好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就会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根据《标准》编写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若干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既是对单元学习的总结,单元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又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提升。这些活动也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即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优势,让语文学习渗透到不同的领域,辐射到教育活动和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从而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利用一本教材,在课堂内实现文本知识向学生个体的迁移。新《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除了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应加强语文学习向教育活动和学生生活的其他领域的延伸与渗透,充分体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一)课堂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包括向课前、课后延伸两个方面。语文教学仅仅限于课堂45 分钟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延伸教学时间,把课堂向前、向后延伸。

1.课堂向课前延伸,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向学生布置预习,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句的障碍,并完成相应的作业或练习。这样,教师就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延伸到了课前。

如学《再塑生命的人》之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的情况;借助工具书,完成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扫除阅读障碍;思考:“我”和莎莉文是怎样的人?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除了常规的预习要求之外,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把“我”的心理写得那么细腻、真实?编者为什么要把题目《悬崖上的一课》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还是父亲?

这样布置课前预习,就能够让学生借着对新课的兴趣完成课前的阅读。这里既有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指导,也有阅读方法与习惯的训练,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默默地延伸到了课前。

2.课堂向课后延伸,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后,向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阅读、写作或是思考“三观”方面的作业、练习。

如学《再塑生命的人》后,布置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一段300 字左右的对“我”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人或事。这是一个阅读训练,一个写作训练。而无论是阅读训练还是写作训练,都与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密切相关,都体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如果能够把这两个训练落实到位,就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能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成了课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内容由课文向生活渗透

在大语文教学理念下,教师只把课文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使课文教学内容向社会生活渗透。

1.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作为母语学科,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文内容,而要把课文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学《狼》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聊一聊: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很强,可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很多野兽糟蹋庄稼,甚至跑到村子里伤人害畜。那里的百姓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们保护了野生动物,谁来保护我们呢?”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探究讨论,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样让学生把对课文的学习放在生活中,学生既能品味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可以通过观察和品味生活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双重丰收。这就是大语文教学理念所显示的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

近年来,我们还注意组织学生在本地方言中学习语文。我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大批新沂方言,活动中我们发现,如有的方言能用普通话词语来解释,也有的方言用普通话词语也解释不了,还有很多方言有音无字,针对此,我们就开展“造字”活动。学生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把它当作了课题来研究。虽然搞这样的活动,确实耽误了少许学生学习课文的时间,但并没有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反,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在角色体验中学习语文。大语文教学要求建设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还原教材描写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故事情节发展的体验与品味,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兴趣。

如学习《背影》,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写父亲买橘子时用的“探”“爬”“攀”“缩”这几个动词。这是典型的动作细节描写,最能体现出父亲的爱。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父亲,父亲是“我”,“我”会怎么做呢?如果“我”是车站的管理人员,看到这一幕,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角色体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让学生表演。九上的《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本来就是剧本或剧本节选,完全可以让学生表演。《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再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是教师讲解所无法比拟的。

(三)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

提到大语文教学理念,自然会想到课外名著阅读。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靠丰富的积累,而阅读名著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没有大量的课外名著阅读的语文教学,就不是大语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提出了要求,突出和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应该说,目前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为了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责无旁贷。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名著阅读中坚持做到以下“五有”:

1.有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名著的关键,教师要采取切实措施来激发。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名著节选,学习完节选后,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后,可引导学生:“欲知后事如何,杨志一生结局如何,请详细阅读《水浒传》。”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激趣方法。当然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激趣,结合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有计划

学生需要阅读的名著比较多,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既有必读的,也有选读的。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水浒传》《儒林外史》,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并且初中学习学科多、任务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3.有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阅读方法很多,如读写结合,以求读出实实在在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名著,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要进行精读,而对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长篇小说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通晓全篇,精读喜欢的篇章。

4.有检查

名著阅读是快乐的,也是枯燥的。学生的名著阅读也是有惰性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并非教师说阅读名著重要,学生就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阅读任务。为此,教师要制定一套检查措施,督促学生坚持阅读。

5.有活动

要营造阅读环境,通过活动推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活动形式很多,如读书汇报会、名著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等,通过活动来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踏踏实实地从读一部部名著开始,有计划、有方法、有检查、有总结,名著阅读才能做到有序、高效。“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这也是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对语文教学的深情呼唤,这更是大语文教学理念下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大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切入点,以校园为主阵地,依托家庭、联系社会,让语文课堂由平面而立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从应试教育中挣脱出来,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一)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

大语文教学强调学习环境的社会性、突破教学内容的固定性、实现课堂结构的开放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课本是我们教学的抓手,但只“抓”住课本是不够的,它完成不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语文教师有责任准备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师要懂得“教”语文,更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用”语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经验都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贴近时代的脉搏,实现大语文理念下的素质教育。

(二)切实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目前“双减”背景下的根本要求。大语文教学扩展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是通过优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而不是增加课时量和作业量。语文教师要懂得亲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语文理念下学习语文,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成就感。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领会“大语文”教学的内涵,“大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语文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并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大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向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其他领域延伸与渗透,尤其要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同时,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既扩大语文教学的内容,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猜你喜欢
大语文名著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3:00:16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