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再生稻生产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08-13 02:31:55高双红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再生稻衡阳市对策建议

高双红

摘    要:再生稻生产是符合“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农业发展总要求的重要生产模式之一,被中国水稻研究所认定为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文章阐述了衡阳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发展再生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并具体介绍了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要点,为衡阳市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衡阳市;再生稻;现状;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14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再生稻是指种植一季水稻,在水稻成熟之后,收割时只割下稻株的上部位(约2/3部位),即收取稻穗,留下基部的植株部位和根系,并及时进行施肥,使其再长出一季水稻并收获,也称“1种2收”。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逐渐在衡阳市兴起,有效解决了耕地少与产量之间的问题[1-2]。

湖南省再生稻生产虽然存在优势,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政策和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和完善[3-4]。已有研究从品种筛选、留桩高度、机具研究、播期探讨等方面来探究再生稻种植技术[5-10]。衡阳市开展了再生稻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推进了衡阳市农业生产绿色转型,促进全市粮食生产安全供给[11-12]。种植再生稻既能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还能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13]。

1 衡阳市区域概况及气候条件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有大义山、塔山,北有大云峰、南岳山,东有紫荆山、天光山,西有腾云岭、四明山,形成四周山地环抱中间、丘陵起伏的衡阳盆地。现辖耒阳、常宁2市,衡东、衡南、衡阳、衡山、祁东5县,南岳、石鼓、蒸湘、雁峰、珠晖5区,总人口约800万人,农业人口578.74万人。衡阳市总面积1 5311 km2,现有耕地面积37.243万hm2,水田31.705万hm2、旱土5.53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47 hm2。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著名的衡邵干旱走廊,年平均降水量1 500~1 800 mm,年蒸发量1 290 mm,年平均气温17.5 ℃。

2 衡阳市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衡阳市是农业大市,本着“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农业发展总要求,再生稻生产在推进衡阳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具有借鉴意义。近年来,衡阳市一季稻产区的大部分农户自发种植再生稻,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是水稻种植户在稻作生产上的客观需求。面对这一现象,湖南省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及推广部门积极应对,切实研究实际问题,为农户提供生产所需技术,提升再生稻的质量和产量。

2.1 必要性

1)解决粮食品质提升问题。现有的粮食生产品种繁多,布局相对分散,难以形成高规模化程度;种植、收购和销售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粮食品质难以提高;再生稻再生季在10月中旬收割,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灌浆成熟,稻米品质明显改善,香味和适口性良好,再生稻米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优质优价,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因而衡阳市发展再生稻生产十分必要。

2)水源问题。大部分地区是种植双季稻水源不足、种植一季稻水源有余的大田,尤其是干旱年份,双季稻产量急剧下降。据统计,衡阳市中稻(一季稻)生产面积近7万~8万hm2,因再生稻的再生季需水量较少,可在双季稻生产水源不足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再生稻。

3)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由于农村水田多年抛荒严重,一些重大项目工程实施、修建高速公路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为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和提高产量潜力,而再生稻“1种2收”,效益高于双季稻,有条件的地区再生稻还可以采用“再生稻+油菜”的生产模式,实现“种2收3”。提高单位耕地周年生产指数,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衡阳市再生稻生产。

4)提高衡阳市农业生产生态效益。针对衡阳市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解决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多年来,衡阳市的水稻种植模式以双季稻生产为主,粮食种植模式较单一且过分依赖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致使现有的稻田生态系统脆弱、生物灾害频发、耕地污染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稻谷镉含量超标。发展再生稻生产是两季用地,两季秸秆还田,少一季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因此发展再生稻生产是解决衡阳市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之一。

5)减少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衡阳市5.7万hm2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不当、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破损严重,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衡阳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农机使用率低,水稻生产劳动投入强度大,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衡阳市粮食生產发展,以“一季稻+再生稻”的规模化种植,利用再生稻的轻简化栽培、农机农艺相结合,可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2.2 可行性

1)政策保障可行性。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衡阳市相继出台了对发展再生稻生产财政补贴政策,明确再生稻生产享受双季稻生产所有的优惠政策。

2)栽培技术可行性。衡阳市各县、市、区广大农户有多年种植再生稻的基础,栽培技术成熟。

3)自然条件可行性。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衡阳市的山区、丘陵、平原稻区均可发展再生稻,在一季稻冬闲田产区发展再生稻,既不争地又能提高光温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4)经济效益可行性。再生稻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适合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可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种植积极性。再生稻具有节本增效的优势,再生稻的产量比一季稻多,投入比双季稻少,在“一加一减”中显著提高了种稻效益。再生稻生育期短、日产量高,再生季生产成本少,米质优,经济效益显著,产谷可达1 500 kg/hm2。

5)生态效益可行性。通过多个示范片统计,与双季稻相比,再生稻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季秧田、一季农药、一季种子、一季育秧耕地、一季磷肥和部分氮钾肥”的“节本账”,再生稻的产量和双季稻相差不大。算“成本账”可平均节省成本5 400元/hm2,增加纯收入4 348.5元/hm2,种再生稻可以节本增效;算“生态账”,再生稻能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实现粮食生产的绿色低碳目标,符合农业生产“两减”要求。

3 衡阳市再生稻生产现状

3.1 再生稻生产面积稳中有升

近10年来,由于双季稻生产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抛荒弃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

为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衡阳市于2012—2022年连续10年在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祁东县、衡东县、衡南县、衡山县等7个重点市、县开展了再生稻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并取得圆满成功,面积也在逐年递增。从2012年的4 535.6 hm2增加到2022年的47 490.4 hm2,充分彰显了发展再生稻生产是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提高种稻效益和稻田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3.2 符合广大种粮大户和新型涉农企业的需要

再生稻种植模式能够适应水稻规模化生产需要,一些水稻种植大户如果只种一季水稻,会存在浪费土地、农机等资源且效益低;如果种双季稻,则存在生产投入大、人力耗费多、农机不够用等问题。可见种植大户选择种植再生稻,可以有效缓解双抢时节“忙不赢”的问题,头季保成本,再生季出效益。再生稻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农业机械等各类资源,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14]。

3.3 具备适合衡阳市再生稻生产发展的品种

通过多年对不同再生稻的筛选示范,筛选了一批适合衡阳市种植的生育期适宜、分蘖能力强、头季耐高温能力强、结实率高、品质优、稳产丰产性好、再生季整米率高的再生稻生产品种,比如杂交稻作再生稻的有晶两优、深两优、隆两优系列等品种,其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旺盛,较常规稻不仅产量高且再生力强。常规稻有代表性的有黄华占、粳稻有甬优4149等,为衡阳市发展再生稻生产奠定了良种基础。

4 再生稻的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根据衡阳市再生稻与双季稻传统种植方式比较,示范试验于祁东县开展,双季稻两季产量总和为13 200 kg/hm2,两季收入35 364.0元/hm2,投入成本(种子、肥料、农药、机耕等)为25 350.0元/hm2,纯收入10 014.0元/hm2。

一季稻+再生稻產量总和为12 577.5 kg/hm2,两季收入34 443.0元/hm2,投入成本(种子、育秧、肥料、农药、机耕等)为18 450.0元/hm2,纯收入为15 993.0元/hm2,再生稻比双季稻省工105~120 d。除去人工费用,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双季稻节本增收5 979.0元/hm2,因此种植再生稻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的一条有力途径,见表1。

4.2 社会效益

通过再生稻生产,总结出再生稻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形成一套丰产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模式,可以加快再生稻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对稳定发展衡阳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3 生态效益

大面积推广应用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可减少农药施用量40%~50%,化肥施用量30%~40%,能降低化肥、农药对水体、土壤的污染,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同时稻草还田不焚烧,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提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5 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1 再生稻的“五怕”

再生稻种植区存在一些生产问题,即再生季抽穗扬花期怕低温、头季抽穗灌浆期怕高温、头季怕倒伏、怕纹枯病和稻瘟病、怕再生出苗差[15]。针对这“五怕”,湖南省总结出了再生稻“四防一增”技术,即防再生稻低温抽穗扬花、防高温危害、防倒伏、防纹枯病等,增强水稻再生出苗能力[16]。

5.2 提高再生稻生产认识

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再生稻生产的认识,明确再生稻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出台再生稻生产享受双季稻生产所有的优惠政策,支持适合再生稻生产区农户种植再生稻。农户也要改变再生稻生产顺其自然、靠天得收成的观念,要当成一季水稻生产来种植,并且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再生稻产量和质量。

5.3 加强品种针对性

注重品种生育期、适应性、丰产性、增产潜力、再生能力和抗性强,确保头季稻在8月20日前收割,再生稻在9月15日前安全齐穗,实现头季稻高产全年丰收。

5.4 提高头季稻机械收割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日益减少,解决再生稻的头季稻机械收割碾压问题是关键。现有的收割机收割头季稻时,收割机的履带会碾压30%的稻茬,由于机械碾压,导致头季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产量损失较大,而且整精米率下降。因此,应做好农机农艺相结合,同时使用南方稻区高效再生稻新品种新机具和再生稻专用收获机具。

5.5 积极开展栽培技术培训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再生稻关键技术措施的宣传和培训。基层农技员必须在再生稻生产的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利用“田间学校”对农户进行培训,举办“再生稻机抛机插集中育秧技术” “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再生稻促早发齐苗技术” “施叶面肥促再生稻高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培训。总的来说,再生稻的技术培训要涉及以下关键点。

一是合理密植。

二是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防治。

三是促芽肥和提芽肥施肥管理。

四是头季收获时要把田晒干,减少收割机辙压稻桩入泥过深[17]。

6 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1)及时清理。头季收割后,及时清理压在稻桩上的稻草,并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

2)科学灌溉。收割后忌灌溉深水,因为深水灌溉会抑制基部节间再生芽的萌发和根系活力。再生稻季应采用间歇性沟灌,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需水临界期和施肥外,一般采用无水层或保持湿润灌溉为主。

3)合理施肥。留稻桩在30 cm以下的,割后3~5 d当腋芽长出约5 cm时浅水灌溉,促进腋芽生长,并施用尿素5 kg/hm2(留稻桩在20~30 cm时应加大施用量),抽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以增加粒重。

4)把好病虫害绿色防治关。再生稻季病虫发生量少、危害轻,一般不打药。若发生生理性黄叶和“寒露风”来得早,宜用黄腐酸盐加高磷、高钾类叶面肥混合液进行根外喷施,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再生稻的抗病、抗寒能力。

5)适时收割。再生稻收割应在再生稻穗部籽粒完熟95%左右时开机或人工抢晴、阴天收晒。

7 结论

一是发展再生稻符合衡阳市现代农业生产现状,适合衡阳市水稻生产劳力用工矛盾的区域,可以减少农民生产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益。

二是生产再生稻是目前高效农业的具体表现。衡阳市再生稻生产优点多,主要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稻田复种指数,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环保高效、产品无农业残留、米质好、产品有市场等优势,有利于促进衡阳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发展再生稻生产仍面临一些问题。在再生稻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良技良方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及产品供需差距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以提高再生稻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促进衡阳市再生稻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忠,邓峥嵘,孔金光,等.湖南衡东县多年再生稻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总结[J].中国种业,2022(12):40-43.

[2]唐启源,青先国.湖南再生稻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对策[J].杂交水稻,2023,38(1):1-9.

[3]刘登魁,陈双.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9):6-7.

[4]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等.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稻米,2018,24(5):68-72.

[5]周祖岳,涂清柳,曾力,等.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设计与性能试验[J].现代农业装备,2022,43(5):35-40.

[6]朱国富,陆艳婷,叶胜海,等.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3):555-558.

[7]余卓越,蒋艳方,周建军,等.基于再生稻品种筛选的衡阳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稻产量构成差異[J].作物研究,2022,36(4):287-291.

[8]王尚明,张崇华,胡萍,等.基于头季稻+再生稻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89-97.

[9]邹丹,王慰亲,郑华斌,等.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21,36(4):6-10.

[10]周奥,何可佳,李晓刚.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5):1-5.

[11]陈新华,孔金光,袁素娟.2021年衡东县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种业,2022(8):102-106.

[12]雷苗琳,谭咸彬,曹冰兵,等.衡阳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作物研究,2018,32(2):156-158,168.

[13]付思远,徐淑英,彭玉林,等.闽西地区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模式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24):28-31.

[14]唐启源.湖南:农业提质增效——谈谈再生稻[J].湖南省作物学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推进湖南农业提质增效研讨会”,2017(12):2.

[15]江激宇,张可,王丽,等.再生稻经营规模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省再生稻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6):107-112.

[16]刘登魁.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J].农村百事通,2018(2):19.

[17]杨裙,曾安玉,唐伟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5):38-39.

猜你喜欢
再生稻衡阳市对策建议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长江蔬菜(2021年19期)2021-11-16 01:24:30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辣椒杂志(2021年4期)2021-04-14 08:28:14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天津市和平区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1:40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8:24
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1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