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祥
摘 要: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水稻田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二化螟是最为常见的虫害类型之一,对水稻的种植品质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重点阐述了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田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了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
关键词:水稻田管理;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11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2.1;S511 文献标志码:B
加强水稻田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针对二化螟应用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从根本上增加安庆市太湖县水稻产量,提升水稻种植整体质量。現阶段,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同时重视水稻田管理工作。为提升水稻产量,应不断加强防治水稻病虫害,实现水稻绿色生产。
1 水稻田管理的有效措施
1.1 做好水稻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安庆市太湖县种植水稻时,需要开展一定的准备工作,保证土壤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与营养物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翻动土壤。为防治二化螟与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大型机械设备翻耕土壤。由于土壤中可能存在越冬的虫卵与病菌,在次年种植水稻时,会啃食水稻秧苗,可以通过翻耕土壤杀灭二化螟等水稻病虫害。要综合考虑太湖县水稻种植区域的实际需求,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二是在水稻田适当开展浇水与晒田工作。此举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与水稻抗病性,可以促进水稻生长。
三是科学选种和育种。提升水稻秧苗抗病性,实现绿色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安庆市太湖县自然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为基础,选择栽培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进而保证水稻产量[1]。
1.2 加大对水稻出苗期的管理力度
安庆市太湖县种植人员开展插秧工作时,在水稻苗期应不断加大田间管理力度,避免水稻倒伏与患病。为加大水稻出苗期的管理力度,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种植人员对稻田开展查苗补苗管理。在插秧后,容易出现缺苗现象,如果不及时补苗,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对此,应对缺苗穴处进行补苗,保证稻苗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数量。
二是出苗期科学灌水。出苗期,稻苗需要充足的水分,秧苗较大的需要深灌稻田,并在水位下降后移栽小苗,为其补充水分,水位控制在3.3 cm。
三是把控水稻种植环境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水稻生长,温度保持在25 ℃最为适宜。当温度超过25 ℃时,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否则水稻极易出现烧苗现象。当水稻大面积出现1叶1心现象时,种植人员需要调控温度,温度保持在20 ℃左右。
1.3 保证水稻分叶期的管理质量
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分叶期,切实做好水稻田管理工作,保证水稻分叶期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生长品质。水稻分叶期,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种植人员除关注水稻田环境温度外,还应考虑浇水时间以及光照对水稻生长产生的影响,最大程度为水稻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稻分叶期,应保证水稻田温度维持在30 ℃,并且保证水稻田含水量适宜,避免因水分过多造成缺氧,或者水分过少造成干旱,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水稻分叶期要有充足光照,为水稻顺利进入结实期提供良好的条件。水稻分叶期,应适当喷洒氮肥,有助于增加水稻单株茎叶数量,喷洒氮肥分2次完成,第1次喷洒1/4的氮肥量,每隔10 d追施一定量的蘖肥。
1.4 科学施用和管理水稻肥料
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离不开科学施用肥料。做好水稻田管理工作,应合理运用肥料。在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通过施入一定量的肥料,保证水稻植株始终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根据水稻生长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挑选肥料类型,注重把控肥料施用比例,杜绝出现因肥料施用过度而影响水稻生长质量。在购买肥料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大肥料厂商,所施用的肥料应符合国家农业规范标准要求。此外,在运输肥料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上保证运输平稳,在其上方铺设防水布,避免因雨水打湿肥料而使肥料变质,确保在水稻田施撒肥料过程中发挥最佳的功效。
2 水稻二化螟
2.1 形态特征
二化螟是最为常见的水稻虫害之一,其成虫的前翅通常为黄褐色或淡黄色,偶尔还会带有一定的褐色斑点与少量黑点,其后翅大多为白色。二化螟虫卵数量上百,排列形式大多为鱼鳞状,虫卵颜色以黄褐色和乳白色为主[2]。二化螟幼虫总计有7龄,判断末龄幼虫的主要条件为观察其头部是否呈现红褐色,其前胸是否呈现豆黄色。
2.2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二化螟幼虫通常会啃食水稻叶鞘,导致水稻叶鞘枯萎,心苗枯萎的概率增加。当二化螟幼虫逐渐移至水稻茎端位置时,剑叶端会发黄,并且二化螟幼虫经过的位置都会产生蛀孔。当水稻茎端位置留有较多虫粪时,稻秆因承受不住重量而折断。水稻抽穗期与孕穗期为二化螟高发期,导致水稻枯穗,在外界风力的影响下,会造成水稻折断。
2.3 发生规律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二化螟的发生时期是6月左右,这是二化螟化蛹最为密集的阶段,化蛹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 d。二化螟成虫羽化时间是6月末,其生命周期2~7 d,产卵期基本与羽化期一致,孵化期5~7 d。二化螟幼虫会啃食水稻叶鞘和茎秆,整个取食过程至9月。
3 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为引入天敌或配制生物药剂,将其放置在水稻种植区域中常出现二化螟的位置,如茎秆和叶鞘位置,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会破坏水稻种植区域环境,满足田间管理的基本需求,充分体现生态环保性[3]。
一是引进天敌。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引进二化螟天敌,主要有甘蓝夜蛾、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因为赤眼蜂呈显著的靶性特点,可杀灭二化螟。每隔5 d释放1次稻螟赤眼蜂,连续释放3次左右。赤眼蜂子代逐渐成型,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
二是配制生物药剂。配制生物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对生态环境与人体的危害较小,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生态种植理念。施用药剂不会影响和破坏水稻二化螟天敌的生存环境。制订科学的药剂施用计划,将其放置在稻田中,控制水稻二化螟数量。除此之外,可将天敌与药剂联合施用,达到防治二化螟的最佳效果。
3.2 灯诱技术
二化螟对光十分敏感,具有显著的趋光性,可应用灯诱技术防治二化螟。灯诱技术主要应用太阳能杀虫灯,因其具有诱杀作用的光源,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以降低水稻种植区域的害虫数量。灯诱技术的优势是不会伤害二化螟的天敌,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另外,应用该技术可以减少杀虫剂等农药的用量。太阳能杀虫灯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二化螟,有效杀灭二化螟,与水稻种植安全的需求相契合,可以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选择和使用该技术。有效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二化螟成虫数量,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较为简便。
需要强调的是,要对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种植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灯诱技术应用培训,使其可以熟练掌握该技术。灯诱技术的弊端是若太阳能杀虫灯出现故障,后续的维护修理有一定的难度,导致杀虫灯的使用周期较短。
3.3 性诱剂技术
性诱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通过应用性诱剂技术全面杀灭水稻二化螟,其主要工作原理利用二化螟成虫在求偶时释放信息素,从而完成诱杀工作。通常来说,在二化螟雌虫上提取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保证所释放的信息素可以吸引二化螟雄虫,通过采用诱捕器杀灭二化螟。应用此方法能够有效阻碍二化螟雄虫与雌虫交配,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综合防治成效良好。现阶段,根据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种植区域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可选择应用性诱剂技术,该技术防治二化螟效果十分显著,后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较低,可以向其他水稻种植区域大力推广。
3.4 农业防治技术
合理应用农业防治技术,保证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安庆市太湖县可以推迟水稻的播种时间,错开二化螟的高发期。安庆市太湖县农业部门应进一步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促使水稻种植人员掌握机械插秧的具体流程,避开二化螟幼虫进食和产卵阶段。安庆市太湖县所种植的水稻为常规稻,种植时间在5月下旬,移栽时间在6月下旬,避开二化螟成虫生长阶段。与此同时,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尽快杀灭二化螟越冬幼虫,可以大范围缩减次年二化螟基数,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二化螟幼虫在越冬过程中往往依附在水稻的稻茬与茎秆处,水稻种植人员要重点检查此区域,保证完全杀灭二化螟越冬幼虫。种植人员在完成水稻收割工作后,可以采取土壤翻耕、全面清除田埂杂草以及灌水的方式来防治二化螟[4]。
3.5 免疫诱控技术与农药减量助剂
在水稻田应用植物免疫诱抗剂,能够从根本上激发水稻的免疫反应,促使水稻逐渐具有抗性,呈显著广谱性特征,可有效防治二化螟。除此之外,在对水稻田应用免疫诱控技术时,还应大范围推广农药减量助剂,农药减量助剂是由油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共同组成,不会对水稻田产生毒害,可提高防控二化螟的成效。
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种植区域通过应用农药减量助剂,使农药的实际喷洒施用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40%,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有效防治二化螟。由技术人员的专业研究可知,苏云金杆菌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极佳。
同时,根据二化螟不同的生长阶段,制订防治方案,调整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例如,在某水稻种植地,由技术人员指导水稻种植人员配制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如果该水稻种植地处于二化螟虫卵孵化期,按照水稻单位产量调配苏云金杆菌浓度,可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打药,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按照具体方案定期喷施该药剂,可有效杀除二化螟虫卵。在水稻二化螟幼虫生长期,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此时可施用康宽有效杀除虫卵,选择20%康宽兑水调配,在合适的时间与天气喷洒该药剂,喷洒方式主要是滴灌,在16:00喷施药剂较为科学,不会受到露水的影响,避免喷施人员受太阳灼伤,对二化螟的灭杀效果较强。此外,要观察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补喷,一般补喷时间是第1次喷洒药剂14 d后,种植人员应观察补喷效果,保证水稻的產量和质量,有效杀灭二化螟,有利于应用与创新二化螟绿色防治技术[5]。
4 结束语
安庆市太湖县水稻田间管理分别从种植前准备期、水稻出苗期、分叶期、结实期采取对应的措施,妥善管理水稻肥料。要充分了解二化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通过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灯诱技术与性诱剂技术等来降低二化螟对水稻的为害,以提高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保证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铭.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解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3):53-55.
[2]李海生,赵雪君,李志民,等.水稻病虫害发生变化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4):201-203.
[3]王小丹.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1):92-95.
[4]刘翔.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J].农家参谋,2021(24):29-30.
[5]肖晓华.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8(4):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