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分析

2023-08-13 02:16:28杜世洁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栽培技术水稻

杜世洁

摘    要:文章详细介绍了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流程,其流程内容包括基地品种选择、规范栽培技术、施肥管理、田间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并借助适宜的教育宣传、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调动广大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切实改善区域水稻种植效果,保障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技术推广;栽培技术;高质高效;水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6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糧食作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现阶段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重视度的加强,水稻种植质量变得愈加重要。相关区域在规范水稻种植时应采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升水稻种植管理的专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粮食产品。

1 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若想栽培优质高产水稻,种植者要投入较多精力,由于水稻种植周期较长,在该过程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选择合适的种植栽培技术尤为关键。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佳,在使用该类技术手段后,可切实把控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过程,提升栽培种植质量。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时期只有通过改善水稻种植模式,才能生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粮食产品。在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水稻种植方式愈加自动化、机械化,可以缩减人力成本,使水稻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因而水稻种植时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极有必要。

2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流程

2.1 基地品种选择

安徽省定远县在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前,需科学选择水稻种植基地与品种,利用种植前的合理规划改善该项栽培手段的应用状态。依照定远县的实际情况,选择生产基地时要适当关注种植地块的内在性质,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生态环境较佳且空气污染较小。由于该区域的年平均温度在15 ℃左右,适宜水稻生长发育,能为水稻种植与生长提供较佳环境。种植人员选择的地块要背风、向阳,土壤肥力充足。选择基地时要考量排灌条件,在绿色水稻与常规水稻间架设隔离带,对影响水稻生长的要素进行规范性防护,确保水稻整体品质。完成水稻基地的选择后,要合理筛选水稻种子。鉴于不同的水稻品种有对应的生长特征,要依照具体种植环境来选择水稻种子,重点考量土壤条件、水文气候,并精准关注种子生长时的品质、产量与发育状态,增强种子选择的科学性[1]。依照定远县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应性强、生长状态较佳的水稻品种,如晶两优534、隆两优8612、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与荃优822等,分析这些种子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其在生长中的抗病害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强。

2.2 规范栽培技术

种植人员在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期间需合理规划技术应用过程。例如应用有机栽培技术时,采用盖膜湿润育秧形式,将种子杀菌、催芽以后进行合理栽种,播种量为22.5 kg/hm2,苗间距控制在20~25 cm,每穴3~4苗,并在栽植7 d后进行耕田、施肥工作,整套种植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化肥。适当把控水稻种子在苗床中的温度,例如将出苗阶段的温度控制在25 ℃以内,将1叶1心期的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控制好温度后,种植人员需根据水稻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开展移栽工作。当水稻秧苗生长出5片叶子时要进行移栽工作,该阶段为最佳的移栽时间。在移栽期间,要让水稻田苗保持平细状态,及时去除田间的大土块与多余杂物,在水稻秧苗较小阶段开展移栽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精细性。针对二段秧苗而言,其移栽方式较为特殊,要在秧苗叶子数量为6~8片时才能开展移栽工作。此外,适当把控水稻种植的密度与秧苗栽插深度。由于种植密度与秧苗栽插深浅会影响水稻种植生长状态,在遵循“浅水插秧”原则上,将其栽植密度控制在13.3~20.0 cm,移栽密度为20~25 cm,适时增加移栽密度,使水稻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根据水稻品种与插秧时间控制灌水深度,即插秧7 d后,灌水高度保持在4~8 cm;插秧1个月后,水深应保持在24 cm,在完成对水稻品种的水深控制后,适时保证水稻生长期的水分需求,提升生产质量。

2.3 施肥管理

良好的施肥管理有助于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实现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目标。开展专业水肥管理时,要合理灌溉与科学施肥。鉴于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化肥用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具体操作环节中要缩减化肥施用量,适当增加有机肥。施肥之前要科学翻耕土壤,在深翻过程中,每公顷施加75 kg尿素、30 kg硫酸锌、22 500 kg农家肥与6 000~9 000 kg有机肥。在种植7 d后,根据水稻生长需要施加尿素75 kg/hm2左右,在秧苗出现首片叶子时要施加尿素75 kg/hm2,在生长出第3~5片叶子时施加12 kg/hm2复合肥,使水稻秧苗生长状态更佳[2]。秧苗生长过程中若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肥现象,要适当增加粪肥,利用多项举措来保障水稻秧苗的生长品质。

2.4 田间控制

完成土壤施肥管理后要控制田间秧苗生长状态。具体来看,多种微量元素的内在源头为土壤有机质,科学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内部的有机成分,使土壤更具渗透性,提升水稻产量与质量。定远县在开展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施用的肥料类型较为单一,使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现象,降低了土壤内部养分含量,难以保障水稻的生长质量。在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后,适当控制施肥管理工作,将田间管理工作作为水稻种植中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善水稻整体生长状态。运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时,科学确定化肥的施加比例,即适时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70%化肥与30%有机肥适当结合,科学改进化肥的应用比例,使土壤内部的养分供给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质量。

开展科学的田间管理时要深入研究此前土壤的种植作物类型,适时保留此前土壤内部的多项营养元素,如硅、钾、磷与氮等,由于该类元素较难在水稻体内独自发挥效用,应将各类营养元素与土壤进行结合,转化为更多的有机化合物,提升不同营养元素的实用价值。完成追肥管理后要合理灌溉,始终保持浅水湿润的状态,合理开展超前晒田、浅水分蘖、轻露活棵、薄水浅插等举措,使水稻田出现干湿交替的现象,始终为水稻秧苗提供合理水分,切实改善水稻生长的整体状态。

2.5 病虫害防治

要改善水稻生长质量,除了田间管理外还要防治病虫害。良好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手段可合理规划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前较为常见的技术类型有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前需要合理规划水稻种植过程,从水稻选种开始,挑选耐药性与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种植人员要利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来改进水稻种植步骤,使其种植过程变得更为科学合理,潜移默化地增强水稻抗病性。应用物理防治技术过程中可采用灭虫灯,由于害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借助灭虫灯可适时消减水稻生长区域的害虫,增强农作物生长的稳定性。当前定远县在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手段时科学规划水稻种植过程,在科学灌溉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土壤内部的施肥比例。若水稻田中的土壤肥力一般,要科学改变硫酸锌、钾肥、磷肥与氮肥的施加比例,将其比率转换成1∶5∶2∶5[3]。相关人员在进行水稻种植管理时还要严格控制施肥比例,有效改善土壤环境,适当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定期清除种植区域的杂草,切实改善水稻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升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3 推广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3.1 搭建水稻种植基地

近年来,定远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关注水稻种植状态时适时推进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根据“万亩片” “千亩方” “百亩田”的基础原则,建设专业水稻种植基地,在该基地内合理推广该项技术,引导更多种植人员灵活运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种植基地管理者主动邀请水稻种植专家深入研究该区域内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状态,明确适合该项技术的应用条件,帮助更多基层种植人员科学运用新型技术。在搭建水稻种植基地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利用适当手段精准控制与水稻种植相关的各项条件,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广大农户解决水稻实际种植问题,切实保障水稻种植效率。在水稻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应利用新型种植技术,合理融合农技推广、应用示范与技术高效等内容,实现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目标,提升水稻种植管理的针对性[4]。

3.2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若想提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来增加技术应用人数。例如管理人员可定期组织新技术应用的宣传活动,活动中明确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可能获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引导农户学习应用新技术,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在农户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时,相关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明确新技术的操作步骤,提升水稻种植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可借助网络新技术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其宣传媒介可为报纸、微信公众号与新媒体平台等,从多个角度宣传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幅提高绿色水稻的生长质量与经济效益。此外,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区域内所有种植人员,利用讲座形式让广大农户了解更多水稻种植知识,提升对种植技术的了解程度,通过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激发更多农民的学习热情,再对其进行专业指导,适时改善区域水稻种植状态。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应用新型水稻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发布更多惠农政策。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时要明确农户的关注点,为广大农户设计出合适的专项补贴方案,使其借助该类资金来购置化肥与水稻种子[5]。例如,有关部门可在技术推广期间向更多农户推荐适用于当地的化肥与水稻品种,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种植效率,使更多农民自觉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定远县农技推广部门在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时,利用增加的资金购置多项机械设备,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为更多农户开展机械化种植。农技推广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定期培训广大农户专业种植技术,将水稻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与对应种植手段融合,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相关部门利用专项资金适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测试工作,深入探究施肥管理状态,依照水稻种子特性与土壤肥力来确认化肥施用量,达成化肥减量增效目标。

3.4 优化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应明确专业推广人才的重要性,将技术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端正的工作人员放到重要岗位,提升技术推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选拔人才时,要合理规范人才的技能要求,严格审查推广人员的技术应用状态,为其分配合适的技术推广内容,使该项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为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技术人员,还要适当制定出专业的人才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环节的操作人员提出对应要求,潜移默化地提升推广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要搭建及完善水稻种植专业知识体系,设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再依照推广人员的具体特征合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力度,切实改善区域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广效果。

3.5 增设现代科技服务平台

鉴于水稻生产的规模较大、生产管理形式较为粗放,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当前区域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实际需求,应适当引入现代科技服务平台。一方面,构建出更为专业的种植技术服务平台,融合种植技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扩大宣传范围,引导更多农户科学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另一方面,为实现数字乡村的发展方向,将乡村、农民的服务需求、产品融合信息技术在各乡村搭建信息站,为广大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引导更多农户合理开展水稻生产。为区域农户打造带有专家分析的水稻种植管理服务平台,可在该平台内进行业务咨询,提出更多与水稻种植技术相关的问题,有效改善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状态。相关部门应利用对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推广,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现代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时,种植人员应合理把控水稻种植过程,适时防控病虫害等问题,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力度,合理搭建水稻种植基地,大力推广全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切实改善当前水稻种植状态,促进水稻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明.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6):165-166,169.

[2]王健.淮安市优良食味粳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21(19):47-48.

[3]侯军梅.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21(11):20-21.

[4]苏作.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2021(3):22-23.

[5]林红钢.将乐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3):14-16.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栽培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10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47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