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玉米栽培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8-13 02:16:28田维艳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田维艳

摘    要:玉米在粮食作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备多种营养元素,是人们健康饮食之一,受到了广大人民的重视,对此应规范玉米种植工作,提升玉米产量。文章主要分析了山地玉米栽培规程要点,探究预防及治理病虫害的有效方式,改善现代玉米品种,提升玉米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6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现阶段,玉米种植是山区改善贫困情况的主要产业之一,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开展玉米种植工作时,为了提升玉米单产,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玉米栽培规程,运用符合山区玉米种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玉米提供一个健康生长环境,保证栽培规程达到科学化水平,总结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保障玉米绿色、高效种植。

1 玉米规范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益处

规范玉米栽培技术,加强对病虫害问题的预防处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改变玉米种植的发展状态,真正贴近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提高玉米单产,提升玉米品质,让种植人员获得更大效益。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沟灌的形式,导致植株营养不足,玉米也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整体经济效益偏低。应用现代化玉米栽培技术,改善病虫害预防治理模式,可以推动玉米产业高效发展。加大力度宣传大垄双行种植技术,规范玉米种植模式,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的优势,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保证玉米生长阶段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同时控制好湿度、土壤的状态,让玉米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玉米的产量。另一方面,可以控制人力、资源等方面,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提升玉米种植行业的经济水平。当前玉米种植中可以引进更多先进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跟踪玉米的生长状态,还可以依照需求准确灌溉,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减小种植人员工作压力,提高种植收益[1]。

2 山区玉米栽培規程要点

2.1 做好选地整地工作

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植株高大,叶片较宽,需要大量的水肥促进其生长。玉米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块,保证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需要注意的是,土质最好为沙壤土,不能是黏土,黏土渗水能力较差,如果降水量较多时,会发生严重的烂根问题。对于山地,很难选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沙壤地块,所以应禁止选择黏重土壤种植玉米。整地处理时,深翻土壤是关键环节,特别是金沙县属于雨热同季性气候,经过深翻处理之后,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更加有助于保留肥效,为玉米后期良好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通常深翻处理深度15~25 cm,需要依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整改。平整土地时应将大土块击碎,实现地块疏松处理,以保证植物根系得到良好发育,这样有助于播种环节,为玉米后续高产创造条件。

2.2 保证选种工作科学化

在山区种植玉米时,应从气候特征入手,分析土壤条件、掌握具体灌溉条件等,制订出合理的种植计划,运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种植管理,确保玉米达到高水平生产的效果。首先,依据金沙县的种植环境,其气候呈现四季分明的特点,每年5月中旬到10月中旬会出现大量降水等天气情况,应选取成熟期适宜的品种,尽量不要跨区域选种,虽然很多外地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优势,但是无法很好地适合当地山区生长环境,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会致使成熟期出现变化,导致成熟期提前或延后,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2]。其次,选用产量、品质较高的品种,提升品种的抗逆性,保证高水平的发芽率。例如新中玉801、中单808、正隆512等品种增产效果较明显,并且玉米整体的倒伏率不高,可以适应金沙县的山地种植环境,其中中单808在常见玉米病害问题中呈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借助科学的选种方式,保证玉米品种达到当地生长环境的需要,降低病虫害问题的影响,提升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3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及播种方式

种植玉米时,应该理性分析玉米的种植时间。我国的种植土地面积较辽阔,在不同的区域播种时间也有着明显差异,玉米播种工作主要受气候和温度影响较为明显。金沙县一般种植春玉米,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明确具体播种时间后,在开展播种工作之前应有效测量土壤的湿度,如果土壤湿度不符合种植水平,一方面可以等待降雨,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人工浇水处理,从而保证土壤的湿度符合种植条件,提高玉米的发芽率。

同时应了解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明确具体的播种方式,规范播种密度。通常在山地适宜应用宽窄行播种形式,这样的播种方式可以优化玉米生长,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有效利用土地面积,缓解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为了达到高产目的,播种时可以应用“一点三子”的方式,等到种子成功发芽之后,整体分析幼苗的生长状态,去除弱小、病态的玉米苗,以保证玉米后续的产量及质量。通过总结具体的种植经验,玉米的生长状态是否合理,种植密度是其中的一个干扰因素,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应调整好种植密度,具体要根据种植地点的环境条件来确定,还要结合玉米品种。此外,控制好玉米播种间距,一般情况下,间隔约30 cm。在山区土壤肥力不均匀,有些地块肥沃,有些贫瘠,这就需要合理调整植株间的距离,保证玉米可以在土壤中得到足够的营养。若处于水源较多、肥力较高的地点,整体地块相对平整,可以有效增加密度,运用土地资源提升玉米产量。对晚熟的玉米品种,其植株生长速度不快,但是其个体较大,所以不能种植过密,应优先保证产量问题;对于早熟的品种,其需要的生长时间较短,植株个体相对不大,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2.4 施肥、灌溉处理

玉米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为了保证玉米的养分足够,需要在玉米种植地施加足够的肥料。在玉米生长阶段主要施用氮、磷、钾类肥料,同时还需要施用适量镁、硫元素,种植人员应加强施肥管理,明确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调查土壤现实肥力,确定好肥料施用量。如果缺少肥料,不但会阻碍玉米的生长状态,还会加大病虫害发生概率[3];如果施加肥料过量,也会对玉米造成不利影响。种植人员应及时调查玉米的生长情况,保证施肥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合理灌溉,在玉米整体的生长周期中需要合理的水分,特别是在灌浆期水分需求较高。

2.5 田间管理工作

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时,其中一项必要的内容是去除杂草,在山地地区,整体杂草生长的速度较快,大多出现在田埂上。杂草会与玉米苗争抢土壤中的养分,极大影响玉米苗长势。在玉米生长时期要第一时间处理杂草,增加除草频率,保证玉米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此外,玉米生长过程中,应执行细致的水肥管理工作,玉米需要水分、肥料量都比较大,种植人员应该根据山区情况,掌握土壤条件,跟踪玉米生长态势,追加合适的水分、肥料,提升土壤肥沃程度,实现玉米高产。施加肥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农家肥,搭配有机肥等,形成更好的施肥效果[4]。

3 山区玉米病虫害防治方式

首先,针对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区域,种植人员可以从玉米品种入手,选择抵抗性强的种类,通过总结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订出适合的种植方式,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防止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期间进行播种。其次,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具有足够的透光空间,空气处于流通状态,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加强田间管理,多检查玉米植株,及时发现早期患病的玉米,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扩散。

3.1 虫害预防治理方式

应用化学治理是比较基础的方式,整体效果良好,具有应用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但用量不当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经常使用农药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同时玉米产品中会残留农药成分,降低玉米品质。当前物理防治措施成为新型虫害处理方式,在诸多种植活动中被应用。利用害虫趋光、趋色性特点,种植人员可以运用灯诱预防治理害虫,利用黄板等捕杀害虫。另外,可以利用性诱剂,减缓害虫生长繁殖的速度。应用物理防治方式达到长期控制的效果,且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但是物理防治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此外,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措施,借助害虫的天敌实现全面预防和控制,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在达到长久控制的情况下与生态保护理念相协调,可以推广应用。种植户可以根据金沙县的病虫害种类,选择控制作用强的天敌,如投放食蚜瘿蚊等天敌,减少田间害虫的数量,保证玉米正常生长。

金沙县玉米种植中的主要害虫为黏虫、玉米螟、蚜虫、草地贪夜蛾等,这些害虫会吸取玉米叶片上的养分,导致玉米生长速度缓慢。以玉米螟为例进行分析,该害虫在玉米虫害中较常见,呈现出钻蛀性侵害,该种害虫会在玉米完成抽穗后在其茎秆上钻洞,造成雄花的基础部分断掉,还会啃食籽粒,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如果田间出现了玉米螟,玉米植株的长势强度逐渐降低,面对风力较强的天气容易被吹断。另外,玉米的籽粒会受到影响,要么不够饱满,要么籽粒全无,不能实现玉米高产。为了合理应对玉米螟,应观察玉米生长状态,当抽穗开始时喷洒药物。一般选择辛硫磷颗粒剂加入适量细土撒施心叶防治。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增加赤眼蜂的数量,可以制约玉米螟的数量,减少成本投入,确保预防治理效果明显。

3.2 病害预防治理方式

在玉米种植中大斑病较为常见,病害初期阶段,玉米叶片会出现大小不同的灰色斑点,短时间内就大面积扩散。大斑病一般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受降水影响,地块内湿度大、温度高时易引发大斑病。预防治理时应注重前期玉米品种的选择,选取抗病性能强的品种,播种前应换茬种植,并且不断倒翻土地,能够有效抑制大斑病的发生。检查玉米叶片时,如果发现斑点,应第一时间将病叶去除,防止病害大范围传播。药剂防治可以选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保证浓度在70%,用量控制在540~675 mL/hm2,每7 d喷洒1次,持续3次。

通过调查可知,玉米纹枯病、锈病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大,影响玉米产量。纹枯病一般出现在拔节期,主要为害玉米叶鞘、茎秆,应在发病初期阶段处理。药效较好的化学药剂包括戊唑醇、井冈霉素等,每间隔7~10 d喷洒1次,提升预防治理效果。玉米锈病需要尽早治理,在零星发病时期就开始采取措施,药效较好的是丙环唑等,每间隔10 d施用1次,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

4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举措

4.1 创新种植方式

运用高效玉米种植模式可以保证玉米生长阶段吸收足够的营养,获得所需的光照量,节省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实现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用宽窄行种植、单株定向种植模式,科学规划玉米种子之间的距离,保证每一粒种子可以正常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病虫害预防治理模式,推动玉米产业高效发展[5]。可以应用均匀垄地的方式,其与传统形式具有统一之处,但是又融进了创新思维。具体做法为,在前一年选择种植在垄沟上这一部分,促进种植工作有序进行,等到来年选择种植在垄沟下这一位置,保持这2种形式替换使用,这样可以使上一年应用的土地得到修整,提高玉米种植效果。

4.2 注重种子选择、拌种处理

应谨慎选择种子,依据种植地的气候、土地情况、降水量等,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类型,对酸碱性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由于山区地块坡度大,风力相对较大,尤其注重选择抗倒伏品种,选取优等质量的种子。同时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确保玉米发芽率更高,保证出苗率。种子选取完成之后应晾晒处理,挑选饱满、均匀的种子,选择天气晴朗、温度合适的时间,将种子晾晒2~3 d。在此阶段要定期翻动处理,保证种子均匀受热,有助于规范种子的生长状况。另外,加强种子药剂拌种技术推广,前移病虫害防治关口,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4.3 提升病害的预防治理能力

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可以运用物理治理措施,也可以采用药剂预防。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在玉米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期间开展应急防控,一般农药具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杀掉大量害虫,但也会产生农药残留问题,不利于作物生长,需要控制施药过程,保证农药施加的浓度处于合理范围。当玉米苗长出之后,可以多次施加小剂量药物,保证玉米生长不受影响。

5 结束语

科学规范的栽培及病虫害有效防治,能够促进玉米产业更好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玉米单产,保证山区种植工作有序进行,实行玉米种植工作时,应全面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预防治理技术,为玉米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玉米种植行业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海艳,周永升.华池县山地全膜双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8):11-13.

[2]周云全,梅玲芳.玉米栽培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4):56-57.

[3]孟静娇,陈国斌,刘婷婷.保山市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2):243-245.

[4]山地玉米黑膜覆盖控草集雨抗旱栽培技術[J].致富天地,2021(5):62.

[5]张尊福.玉米栽培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5-26.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浅析玉米机械化生产与简化栽培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