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运锋
摘 要:锌是玉米增产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合理施用锌肥能增强玉米品种抗病性,降低病株率,增加植株的重量,增强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穗长、穗粗,降低秃尖率,增加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微量元素;锌肥;单因素试验;玉米;增产效果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作物生长以及产量受到施肥活动的影响,作物健康生长与提高产量需要有微量元素的支撑[1]。应当保证微量元素品类的丰富性以及适宜性,避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邯郸市永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4.83万hm2,夏玉米种植面积3.71万hm2。
合理施用肥料是促进玉米增产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手段,可以提升玉米产量、增强玉米品质[2]。以邯郸市玉米种植活动为例,与当地土壤情况相结合,研究玉米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情况,设计试验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对玉米作物的科学施肥。
1 试验目的
氮、磷、钾是玉米生长需要中最为关键的元素。虽然玉米对铜、硼、锰、铜、钴、钼、铁等元素吸收量较少,但也是生长必需的元素。若玉米生长过程中缺锌,则玉米苗期幼叶失绿呈淡黄色,在玉米生长阶段容易产生白苗。若玉米缺钼,则玉米生长阶段老叶片叶脉间失绿变黄,影响玉米叶片的生长,导致出现叶缘焦枯向内卷曲的现象,不利于玉米生长。若玉米缺铁,则叶脉保持绿色并呈现出条纹状,此时茎秆、叶鞘呈紫红色。若玉米缺硼,则玉米幼叶展不开且发白,在生长阶段逐渐枯萎死亡,容易出现植株矮小、较为瘦弱的现象。若玉米缺锰,则玉米幼叶变黄,叶脉间有绿色斑点,影响玉米新叶的生长,较为典型的表现为叶片柔软下披、根系细长而白。若玉米缺铜,则玉米生长缓慢、矮小,叶色灰黄或红黄,有白色斑点,影响玉米健康生长,导致果穗发育差。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食品、饲料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些年通过制种、施肥等一系列技术,玉米产量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各项技术的应用,玉米产量处在一个瓶颈期。在上级部门安排下,结合永年区实际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针对田间微量元素锌肥开展单因素试验,综合测算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各项数值,确定微量元素锌肥在玉米种植方面的临界值,确定缺素面积及最为适宜的锌肥用量,以此优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促进玉米产量提高。
2 试验地点
在2020年6月12日至2020年10月2日开展试验,结合该试验设计需求进行施肥与管理。选择邯郸市永年区讲武镇小北汪三村地区作为试验地点,户主为郝科向。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地区土壤类型有潮褐土、壤土。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土壤类型,确定种植作物以及肥料情况。前茬作物为小麦。底肥为“撒可富”54%(18-18-18)复合肥600 kg/hm2,追肥为尿素20 kg/hm2。试验田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
3.2 供试肥料与作物
本试验供试肥料为硫酸锌,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郑单958。
3.3 试验方案和方法
运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式。设3个处理,对试验过程进行统一管理,每个试验小区间隔30~40 cm。试验小区设置为5 m×8 m,面积为40 m2。试验处理如下:处理1为常规施肥,处理2为常规施肥+适宜用量(硫酸锌30 kg/hm2),处理3为常规施肥+适宜用量的1.5倍。
3.4 肥料施用方法与施用时间
采用基肥施用方法,在2020年6月12日施用。
4 田间管理
2020年6月12日,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施玉米种子30 kg/hm2,行距40 cm;施“硅谷”50%(30-10-
10)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锌30 kg/hm2。一次性施肥,不再追肥。6月15日浇水。6月28日间苗,株距35 cm,留苗70 500株/hm2。7月25日浇水1次。10月3日收获。
5 调查记载与结果分析
5.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室内考种,发现处理2穗粒数比处理1多16.3粒,比处理3多5.4粒;处理2千粒重比处理1多38.9 g,比处理3重13.1 g,详细结果见表2。
5.2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体见表3。收集试验中的相关数值发现,处理2在玉米种植方面增产率14.16%,处理3在玉米种植方面增产率7.83%,两者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玉米增产。
5.3 玉米增产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针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经计算,F值>F0.05,显示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PLSD法开展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数值研究中,PLSD0.05=3.89,PLSD0.01=6.46。处理2与处理1在促进玉米产量增长方面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1在促进玉米产量增长方面差异不显著。
6 结论与建议
6.1 不同锌肥水平对玉米產量的影响
试验田玉米在氮磷钾肥施用及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硫酸锌30 kg/hm2,增产率为14.16%;施用硫酸锌45 kg/hm2,增产率为7.83%,增产效果不显著。
6.2 微量元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作物种植中0~20 cm土层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分级标准如下:交换性钙,很低为<200 mg/kg,低为200~400 mg/kg,中等为401~1 200 mg/kg,高为1 201~2 500 mg/kg,很高为>2 500 mg/kg,平均临界值400 mg/kg;交换性镁,很低为<50 mg/kg,低为50~100 mg/kg,中等为101~200 mg/kg,高为201~300 mg/kg,很高为>300 mg/kg,平均临界值100 mg/kg;有效硼,很低为<0.20 mg/kg,低为0.20~0.50 mg/kg,中等为0.51~1.00 mg/kg,高为1.01~2.00 mg/kg,很高为>2.00 mg/kg,平均临界值0.50 mg/kg;有效锌,很低为<0.50 mg/kg,低为0.50~1.00 mg/kg,中等为1.01~2.00 mg/kg,高为2.01~4.00 mg/kg,很高为>4.00 mg/kg,平均临界值1.00 mg/kg。
铜、锌、铁和锰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具有直接影响[3]。由于土壤养分持续累积的影响,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营养元素消减的现象,要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4]。适量中、微量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应通过施用肥料,提升作物产量,但应当避免中微量元素过量抑制作物生长。因此,要与玉米生长特性相结合,综合确定最为适宜的施肥量。
6.3 最佳锌肥用量
土壤有效态锌临界值在0.5~0.8 mg/kg,适宜用量为硫酸锌30 kg/hm2。在玉米种植中的锌肥试验表明,合理的锌肥用量会对玉米增产起到一定的作用,建议技术推广部门在玉米施肥宣传上突出锌肥的作用。
为了在作物种植中快捷、方便施用锌肥,建议肥料生产厂家在肥料生产过程中把锌元素含量按照相关标准加进去。这样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可以一次性把包括锌在内的多种元素施入土壤中,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5]。为了更好地发挥微量元素对玉米生长的支持作用,在玉米施肥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元素的合理搭配,更好地发挥微量元素对促进玉米生长的积极作用。
在玉米种植中,施用足量的钼、锌能够适当提升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数,两者联合施用比单独施用的效果更佳。复合肥配施复合微肥、硫酸锌等微量元素联合施用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升玉米籽实产量,对促进玉米正常生长起到重要作用。邯郸市玉米种植活动中,应当结合玉米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断优化玉米施肥活动,增强玉米施肥活动的合理性。
6.4 避免过多施用单一元素
为了进一步保证农作物产量,应当保证施肥均衡性,避免单一元素施用过多而影响植物吸收其他元素,甚至使得原本并不缺乏的元素变得短缺,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長。例如,若施磷过多,容易影响钾的吸收和使锌固定。应将磷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保证植物对铜、铁的吸收。利用钾促进植物对硼、铁的吸收,将钾的吸收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促进对氮、镁的吸收,避免出现缺钙症状、叶色黄化。锰有利于促进植物对氮、钾、铜的吸收。保证铜供应适宜,促进锰、锌吸收,避免锌过量影响锰的吸收。提供适量的钾、钙、氮、磷供应,促进锌的吸收。镁、钾存在互抑作用,若施肥过程中镁过多,容易滋生真菌性病害。若钙含量过多,容易影响氮、钾的吸收,导致出现秆细弱、新叶焦边、叶色度淡等不良现象,应运用镁消除钙的毒害。运用硼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注意避免硼含量过多而影响氮、钾、钙的吸收。应与具体植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实际需求结合,制定适宜的营养物质供应量,保持施肥量的适宜性,进一步保证作物产量。
7 展望
大量应用化肥使耕地中氮、磷、钾含量达到饱和或超量,在一些地方不但没能提高产量,反而制约了粮食产量提高。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成为当前重要的技术推广目标。针对性地在作物种植中施用中微量元素,能在短期内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农户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未来几年,有针对性地推广微量元素施用技术将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帅,贾胜辉,国凯凯,等.添加腐殖酸和微量元素的套餐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肥料与健康,2022,49(5):20-23.
[2]梁婷,刘明,李帅,等.均衡施肥对滩涂盐碱农田稻麦轮作系统土壤养分与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土壤,2021,53(3):483-490.
[3]陈莉莉,李肖明,张惠娟,等.化肥减施条件下中微量元素肥对设施松花菜生长的影响[J].长江蔬菜,2022(12):71-73.
[4]史建硕,郭丽,王丽英,等.优化配方施肥对华北地区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2):86-92.
[5]刘洁,徐安正,闫国玲.滴灌定额水肥一体化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1,39(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