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静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 郑州 450014
晚期癌症患者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加之剧烈的癌性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不能仅局限在患者的生理状态,更应从心理层面给予鼓励与安慰[3],以期减轻癌性疼痛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叙事护理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疼痛科2019-01—2022-10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癌症晚期。(2)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4]。(3)认知功能及依从性好,能配合本研究中对相关效果的评价。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2)已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8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和叙事护理组(46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均由同一位主治医师依据相关指南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止痛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和生活指导,以及心理疏导。配合医生采取三阶梯法止痛。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时,安慰的同时尽快遵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叙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叙事护理。(1)学习阶段:护士长每日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叙事护理的理论和具体方法。通过案例模拟、集中讨论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叙事护理技巧。初步制定叙事护理实施方案。(2)接待与评估:患者入院后安排责任护士亲切接待。在入院评估表上记录患者的社会经历、病情、家庭成员、文化背景。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不良情绪状态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评估。(3)多途径扩宽访谈内容和方式:科室统一制定访谈计划表,安排责任护士联合医生与患者开展有计划的访谈。对访谈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做好详细记录,保证数据准确。访谈应至少3天进行1次,时间控制在10~20 min。访谈可结合口头宣教、展板、视频、图文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访谈地点或时间不局限于病房或白天,也可在室外花园等休息场所或晚饭后进行。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真实诉求,以及对疼痛的耐受性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患者倾诉时尽量不要轻易打断,用眼神和适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保持沟通的通畅性。针对谈话中发现的问题及患者回应情况,分析其不良情绪和疼痛的程度,以及诱发不良情绪和疼痛加重的原因,并及时开展健康宣教,纠正错误认知。通过引导患者从不同角度思考过往经历,分析自身潜在的力量,并对本人既往曾经取得的成就等给予积极赞赏,增强治疗勇气和信心。访谈中可加入正性心理暗示的针对性内容,例如:我们刚才还在就您的病情进行研究,一致认为您诊断明确,而且专家还亲自制订干预方案,康复的希望是很大的。通过用自然真实的对话予以患者以正性心理暗示,提高康复信心,有利于心理应激反应的显著缓解;对术后因担心导致形象而出现自卑情结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应指导其勇敢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大于外在美。指导患者出现急躁等不良情绪时可开展深呼吸练习,保持身心轻松,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并伴随音乐节奏呼吸, 跟随音乐旋律联想和憧憬未来美好画面[5-6],并按照自己偏好的价值观、人生目标,更积极主动地塑造人生和身份认同。访谈结束后详细记录谈话内容。(4)回顾及总结:每次访谈后,责任护士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可请心理或精神科医护人员共同寻找患者心理问题和影响生活质量的诱因,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目标。在接下来的访谈中观察患者对既往存在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改善,重点查看访谈流程是否顺畅和倾诉内容是否全面和更有针对性等。护士长需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手术医生、心理或精神科医护人员参加,全体参会人员通过分析责任护士分析自身工作经历、访谈体会,共同探讨患者现阶段心理及其他不适状况,提出相应建议。同时协助责任护士完善下周访谈内容等准备。
1.3观察指标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评估。(1)不良情绪: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以≥50分和≥53分为出现不良情绪,且分值与不良情绪程度呈正相关。(2)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6]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该量表包含心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总分为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1性别、年龄、基础治疗等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础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
表2 2组患者基础治疗等基线资料 [n(%)]
2.2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其中叙事护理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又可加剧患者痛感[7]。其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癌性疼痛及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向他人倾诉,并得到理解、尊重和回应,以及见证、共情、相互接纳等,能够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减轻自身痛苦和心理压力[8]。
叙事是让某人对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对其他人进行简单的表述。其过程中为相互沟通且带有相关情绪。通过向他人倾诉情绪或心事交流,实现双方情感交融、心灵碰撞,拉近彼此间心灵的距离,有益于解决诸多难题[8-9]。叙事护理是对人性化护理内涵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和完善。着重强调护理人员通过耐心倾听与积极回应,进入患者陈述的故事场景中感同身受,不仅为患者提供了疏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使之能够深刻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同情与支持;且护理人员可通过启发性提问和激励性宣教,让患者从不同角度分析自身经历和对未来积极康复的向往,激发其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潜能和自信心。此外,通过叙事护理,患者可加深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为顺利实施治疗与护理打好基础。
本次研究亦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探讨了叙事护理在临床中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叙事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叙事护理能够进一步构建护患间和谐关系,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和治疗配合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和康复;有助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疼痛等不适感,以及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心理舒适度,从而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今后还需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以及长时间随访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不断提高叙事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床干预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