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手术室 郑州 45500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国内数据显示,女性人群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男性人群居第五位,手术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1]。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升、经验的积累,以及微创外科设备的更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因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主流术式[2]。但全麻、气腹和手术创伤等,仍可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而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 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5]。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探讨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12于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术前结肠镜病理学检查、CT扫描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符合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指征[6]。(2)意识清楚, 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内科系统疾病、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以及合并出血、穿孔、梗阻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以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引入时间为分组依据,2021-07—2022-12的33例为观察组,采取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2019-12—2021-06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于术前24 h进行访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入室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到23℃~25℃。巡回护士协助患者取截石位,用棉被覆盖患者的非手术区域进行保温。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器械护士辅助手术医生准备各项手术用物,熟练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和巡回护士清点手术器械、物品,并做好清洗、消毒、核对、记录工作。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引流管通畅,并做好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7]。观察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1)成立前馈控制整体手术室护理小组。手术室护士长负责统一协调,小组其他成员由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组成。首先开展集体讲座和学习,确保每位组员了解前馈控制的相关理念。通过查找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医师、患者、其他护理人员的意见,总结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风险因素。得出术前访视效果、术中体位安置、体温管理、医护配合技能和术后健康教育等均是风险因素。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制订出对应策略,再结合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形成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最终方案。在实践中按照临床反馈逐渐完善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预定方案[5]。(2)实施流程。①术前: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易出现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时与其耐心交流,列举以往成功的病例,说明本院手术团队的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 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避免因过度紧张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影响手术操作。 ②术中: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患者心理及生理舒适度。皮肤消毒前,将室温调至25℃,应用保温毯覆盖身体的非手术区域。应用加温仪或恒温箱对术中所输液体、冲洗液、灌洗液、血液制品等加温,并密切关注体温变化。麻醉前协助患者取改良截石位,将左腿隔腿板调至远高近低,再将小腿中上段放置隔腿板上。膝关节弯曲,大腿与小腿成120°夹角,抬高踝关节使其高于膝关节约7 cm,左腿隔腿板略高于右腿隔腿板,以既能充分暴露会阴术区又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宜。根据手术进程进行小幅度体位调整,减少皮肤受压时间。将软垫垫于骶、肩胛等骨突出部位, 增加舒适感[8]。了解同台手术医师的操作特点、技能和偏好等,熟悉手术流程和手术仪器的使用及保养,并能够排除简单故障。不断提高手术室医护团队的手术配合技能,尽量选择与手术医生经常配合的护理人员参与手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配合度。③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清醒后,指导患者小范围活动肢体,帮助其活动小腿或按摩3~5 min,并适当调整体位, 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返回病房后,协助病区护士加强针对性康复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防治措施。强调尽早活动,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和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翻身叩背可防止肺部并发症。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1)生命体征: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1 h(T1)和术毕(T2)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2)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含术前访视、体温管理、体位安置、医护配合技能、术后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每项以 10 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工作质量越好。(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反馈表进行调查,分值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2.1不同时间点的HR、MAP水平2组患者T0时的HR、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HR、MAP水平与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时的HR水平较T0时增快、MAP水平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HR水平均慢于对照组,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的HR、MAP水平比较
2.2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2.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对护理工作和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前馈控制是一种科学、经济的临床控制理念,对治疗期间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衡量具体执行情况后确定干预方案,主张防患于未然,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以保障达成目标的有效性[5]。本研究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应用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经与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HR水平、MAP水平与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T1、T2时的HR水平较T0时增快,MAP水平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HR水平均慢于对照组,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护理工作及手术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9-10]。充分表明了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通过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总结分析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受气腹、麻醉药物、长时间截石位体位等影响,会导致机体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调节功能减弱;医护间不能熟练协同配合,患者紧张心理及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偏低等,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均是影响手术效果和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通过加强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后采取常见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宣传等事前反馈的主动性防御措施,使患者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极大减轻了其恐惧和抵触的心理,缓解了不良情绪,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提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医护间的默契配合协调能力,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有效维持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提升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11-12]。
本研究受条件及时间限制,未纳入年龄、疼痛等指标。后期将进一步提升前馈控制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研究质量,使临床应用规范化、系统化,以提升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利于患者在最佳状态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和实现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开展前馈控制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医护间的手术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