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联合透滞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23-08-12 13:58宋明星朱青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分级

宋明星,朱青霞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周围性面瘫(FNP)是一种由面神经炎所致的常见病,可引起面部的肌肉运动障碍,其疾病谱较广,且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有严重影响,并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西医治疗多以药物综合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一。中医治疗FNP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气虚寒凝是FNP主要病机,因患者素体正气不足,加之风邪侵犯,造成面部筋脉痹阻,纵缓不收而致病,因此临床应以扶正益气、祛风通络为治疗原则[1-2]。针刺是治疗FNP的常用中医疗法,穴位透刺法是以经络学为依据,可发挥两穴双重主治作用的叠加效果;滞针法源于古代的“搓法”,具有催气、行气、加强针感、松解粘连等作用[3]。穴位透刺加滞针手法针刺治疗可进一步疏通经络,具有兴奋局部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多重治疗作用。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解表祛风的功效;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效,两剂结合相辅相成[4]。尽管中医针药结合治疗FNP的研究较多,但对中医辨证治疗结合透滞针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观察了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联合透滞针治疗FNP的疗效,旨在探讨中医特色治疗气虚寒凝型FNP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5]中FNP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表现、面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气虚寒凝型FNP的诊断标准,面部有受凉史,症见口眼斜,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疼痛,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闭合,无法做露齿、鼓腮等动作,面色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③起病突然,单侧发病,且为首次发病;④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伴或不伴有味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耳道及耳郭部位感觉障碍、泪液及唾液减少、出现疱疹等伴发症;⑤年龄18~70岁;⑥病程进入恢复期:8~45 d;⑦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者;②病程>45 d者;③中枢性面瘫及因永久性面神经损害、糖尿病、颅后窝肿瘤、腮腺炎、中耳炎、脑部外伤等因素所致的继发性面瘫者;④针刺皮肤部位存在炎症、感染、破溃等情况,及有出血倾向、体内有心脏起搏器等不宜针刺治疗者;⑤合并其他周围神经疾病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近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⑧精神疾病史和意识障碍者;⑨对本研究用药存在严重变态反应者;⑩治疗依从性差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本试验者、正在接受其他临床试验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2月—2022 年9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FNP患者,按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8(35.4±2.8)岁;病程8~44(21.4±2.8)d。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0(36.2±3.1)岁;病程9~45(22.1±2.6)d。2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3SH-038)。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予以透滞针治疗,选穴分2组:颊车透地仓、阳白透丝竹空、巨髎透承浆;下关透地仓、阳白透攒竹、颧髎透承浆。每次治疗选择其中一组穴位,以单向法透刺方式完成治疗,若早期耳部肿痛、听力障碍、耳鸣者,加翳风、风池、外关;味觉改变者加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采用提捏进针法进针,待进针得气后捻转滞留,单向捻转30圈左右,有阻力时停下,轻轻上提后留针30 min,中间醒针1次,以加强针感。去针时向反方向捻针,轻轻松动、缓慢出针,并予干棉签按压针孔。每2 d 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4周)。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组方为制白附子6 g、炒僵蚕10 g、全蝎6 g、黄芪30 g、炒白术12 g、防风10 g、川芎15 g、甘草6 g。颗粒制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1剂/d,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水冲服。服药期间嘱咐患者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4周)。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参考《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研究》[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相关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临床治愈:主要临床症状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均消失,面部外观和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右表情肌在运动时两侧面颊对称,H-B分级为Ⅰ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仔细看才能观察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轻微减弱,偶见轻度联带运动,额纹、闭目、示齿功能恢复较完全,H-B分级提高2个等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89%;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但存在明显的面部表情肌功能减弱,伴有不严重的联带运动,一侧额纹未完全消失,用力时可闭目、可移动口角,但双侧口角明显不对称,H-B分级提高1个等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0%~59%;无效:症状、H-B分级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H-B级别增加,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面瘫症状 治疗前后采用面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H-B分级)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10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0~3分,共计0~30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轻。

1.5.3面部功能障碍情况 治疗前后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进行评估,该量表分为2个分量表,其中躯体功能量表(FDIP)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FDIP总分0~25分,得分越高提示躯体功能越好;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0~6分,FDIS总分0~30分,得分越高提示社会生活功能越好。

1.5.4治疗痊愈时间 记录2组痊愈时间。以口眼斜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两侧对称,各区面肌功能正常,H-B分级为Ⅰ级判定为临床痊愈。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描述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面瘫症状、面部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B分级评分、FDIP评分、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H-B分级评分、FDIP评分、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FDI评分比较分)

2.32组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痊愈时间为(73.2±8.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8.7±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9,P<0.05)。

3 讨 论

FNP是一种面部神经核及核以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可发于任何季节,常见于秋冬、冬春交替期,好发于20~40岁人群,最常见的FNP是Bell 面瘫,年发病率为20/10万,其次是Ramsay Hunt综合征,发病率为5/10万,二者几乎占全部FNP的80%[9-10]。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因面部受风着凉、过度疲劳、病毒感染等因素,通过面神经血管发生痉挛、面神经局部缺血、面神经水肿、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等作用机制,引起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反应,造成面神经功能损害,导致面肌瘫痪及面神经变性[11-12]。目前,西医治疗FNP多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神经营养剂等药物综合对症治疗,以减少面神经病理改变,进而加快恢复,预防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但部分患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或患者不耐受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中医针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FNP的一种重要疗法,临床研究证实,在FNP进入恢复期后,尽早使用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面神经功能[13]。透穴针刺法是一针两穴或一针多穴的针刺方法,使属于同一经络或另一经络但主治相似、作用相同的穴位进行同时刺激,可进一步激发经气,强化疏通表里经络,使同经或不同经络的经气相互贯通,并可增强针感,扩大针刺的刺激面,利于针感传导,直达病所[14]。滞针法是经典毫针刺法之一,应用“搓法”产生持久的针感,激发人体经气,疏通经脉气血,调气化滞,提升正气,引邪外出[15]。本研究采用透滞针治疗,同时鉴于本病因脉络空虚,风邪入侵手足阳明经,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之病机,故此取穴以活血通络、散寒祛风为治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足阳明胃经巨髎、颊车、地仓、下关,手太阳小肠经穴颧髎,足少阳胆经穴阳白,手少阳三焦经穴丝竹空,足太阳经穴攒竹,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承浆。本研究所选腧穴,均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且通过透穴针刺法结合滞针法可直达病所,还可使不同穴位能同时得到强刺激,令针刺强度增强,以达到疏风活络,推动经气运行,调节面部各经络经气,使面部气血得以疏通,令面部经筋、筋肌得以濡养的干预目的,最终促使面部麻木的肌群得以恢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通过透滞针法刺激上述腧穴,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麻痹的面部神经和瘫痪的面部肌群,增强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的肌力,促使面神经和肌肉功能得以恢复,改善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等诸症[16-17]。

H-B分级主要是根据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包括静态、动态功能以及继发性损害的全面评估,同时还量化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面瘫预后恢复情况的评估指标。FDI指数是一种将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残疾程度和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评估量表,可反映躯体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H-B分级评分、FDIP评分、FD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单纯透滞针治疗,结合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H-B评分和FDI评分,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联合透滞针治疗FNP的治疗效果明确,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残疾程度,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对预防后遗症有积极作用。然而本研究选取病例较少,且仅对FNP恢复期展开研究,对FNP急性期、是否有效需进一步探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分级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