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军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轮复习的号角已经吹响,目标直指高考。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高考考查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即“一核”“四层”“四翼”。《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内容”,“高考能够通过基于教育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获得的考生(常模)能力分布,了解其实际认知水平,从而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区分,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服务。”由此不难看出,就历史学科而言,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学生认知水平或思维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对主观的作答直观地反映出来。笔者近日批阅周测卷遇到一道十分普通的题,又普通得十分典型,所以更有价值拿来谈谈,以期对2024 届高三师生的备考有所启发。题目如下: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时期,《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结社、集会等政治权利。然而西哀士将国民分为两类——“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妇女就是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的消极公民。这种划分在1789 年12 月的制宪会议上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确认,妇女被公然排除在政治领域之外。但当时法国面临着内忧外患,革命需要借助群众的力量来壮大声势,自然少不了女性的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一些政治团体开始接纳女性会员。据统计,“在1789 年至1793 年间,法国共创建了56 个妇女俱乐部”。
——摘编自姚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俱乐部(1789—1793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性俱乐部广泛建立的背景。(9 分)
给的参考答案如下:
45.【参考答案】(1)背景: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女性广泛参与经济生活,地位有所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女性被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但危急的革命形势需要妇女参与以壮大革命声势;启蒙运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点3 分,答出三点得9 分)
命制原创题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从选题、选材、题型、设问、答案、解析等一系列环节,每一步都得字斟句酌。而笔者发现很多市面上的题目往往“虎头蛇尾”——重视前面的工序而忽视参考答案和解析的环节,造成“烂尾”。殊不知,参考答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命题的落脚点,是教师评分的依据,是学生参考订正的标尺,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试金石。所以,参考答案的设置应该遵循科学、全面、合理、简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等原则。科学,是指正确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全面,是指视角多不偏颇;合理,是指符合常识说得通,包括分值大小是否恰当;简洁,是指表述明确不含混;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是指让人一看就知道表达哪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可惜,前面例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完全具备这些原则特点。仔细阅读才能从中看出它的逻辑和要点。虽然它用分号隔出了三个要点,但每一句都不够简洁。如果把答案设置成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①资本主义发展促进女性经济地位提高;
②法国大革命推动下促使女性更广泛地参与政治;
③启蒙运动等促进女性的思想解放。
这样设置答案更容易让师生看明白答案的每一个要点和逻辑层次——大革命期间法国女性俱乐部广泛建立是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每一点3 分也较为合理。
解读材料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半数同学是薄弱的。一则摘编的材料既想表达命题者的意图又受到字数的限制,所以它会呈现明显的概括性和层次性。如以上例题材料所示,前三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妇女的地位低,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后三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尽管如此,妇女俱乐部在大革命期间还是发展起来”,两层意思非常明显。如果看不到、分不清材料的层次,作答时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仅能从材料中一句句摘抄词句,甚至照抄原文而已。例如张三同学的答案:
张三同学是不是材料没看懂、问题也没看懂呢?虽然有意识“凑”了5 个答案要点,其实严重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我们只看到1 个答案要点符合题意“大革命需要更多(女性)力量壮大声势”,且几乎就是照抄了材料原文。
且看李四同学的答案:
他也很努力地“凑”了6 个答案要点,第③④同属于思想因素只能算作一个要点。总体来看,该生从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回答了“背景”,所以给了6 分。从作答中也不难发现,李四同学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只是缺了经济背景,不够全面。再看王五同学的答案:
虽然还可以更简洁些,但已经堪称完美——逻辑层次分明,要点全面,表达完整。①②③点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层面回答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女性俱乐部兴起的背景,甚至还补充了第④点文化教育的因素。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几次高考阅卷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无论是高考评分还是平时老师们的阅卷,都是采用“答点给分”的方式,即作答中出现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或近义词就给相应的分数。这自然有其合理性,且能极大提高阅卷的效率。但从科学性和严谨度来说,“答点给分”的方式存在不足,例如前面李四同学的作答在第⑥点中有“妇女地位提高”这个词,与参考答案几乎一样,本可以给9 分。可是从答题逻辑上来说,他并没有强调经济因素导致的妇女地位提高,在答案的完整性和历史思维的全面性方面是欠缺的,故而没有给他满分。
高考历史重在考查学生什么?五大核心素养自不待言,但其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体现的正是历史思维能力,它是实现其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历史主观题的考查,选拔出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们应该转变阅卷的思想方式方法——由知识本位向思维能力本位转向。近几年流行的SOLO 分层评价理论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SOLO 分类评价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 评价法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其实,SOLO 分类评价理论我们已经在无意中应用了。高考卷中的论述题,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面对学生不同的论题和答案,老师根据论题是否恰当、论证是否充分、逻辑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等来赋分,这不就是依据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来打分的嘛!
“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无论是命题者、应试者还是批阅者,都应该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