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可持续性:现状和未来方向

2023-08-12 18:37:36李攀
南北桥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李攀

[摘 要]本文从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意义、现状和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构、教育投入、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教育可持续性的意义主要在于其能够提高教育的公平性、质量和效果,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教育可持续性的实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等。未来,应该从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投入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培育教育人才等方面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可持续性;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构;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可持续性的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可持续性是指教育系统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会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教育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从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意义、现状和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1 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

田道勇与赵承福在对可持续教育的内涵进行剖析时,指出可持续教育具有多维、复杂的特点,需要对“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三个概念进行辨析[1]。所谓“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是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开展的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指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涵盖面较大,既包括前两个方面,也包括宏观的教育开发模型。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构、教育投入、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教育可持续性的内涵是指教育系统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会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一是教育内容的可持续性。教育内容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口控制、社会公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内容也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紧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是教育方法的可持续性。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为重点。同时,教育方法也应该具有可持续性的理念,如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是教育机构的可持续性。教育机构应该具有可持续性的理念和实践,包括建筑的节能环保、设备的更新换代、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

四是教育投入的可持续性。教育投入应该注重效益和可持续性,根据不同的阶段和需求,合理规划和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投入也应该注重创新和改革,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教育环境的可持续性。教育环境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营造一种绿化的校园与环境,让学生有一种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教育环境也应该注重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社会氛围。

2 教育可持续性的意义

教育是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场所。教育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育产业具有投入高、产出低、长期性等特点,单纯依靠政府财力难以实现其目标。教育可持续性指的是教育系统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教育可持续性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一是能够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通過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优化教育投入,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推动教育公平的目的。在可持续教育的框架下,教育资源将被更加平等地分配,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机会将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了教育公平性。同时,可持续性的教育也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可持续性能够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在可持续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将学习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将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三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人才。教育可持续性能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人才,即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是推进社会的文化建设。教育可持续性能够推进社会的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有创造力、有担当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五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性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质量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4]。通过可持续性的教育,人们将更加关注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可持续性能够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可持续教育的框架下,教育机构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方法也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七是保障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性的实现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而教育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教育可持续性能够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通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人才,提升国家的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八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教育可持续性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增强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理解,推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

3 教育可持续性的现状

教育可持续性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教育可持续性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教育系统的落后。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健全,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乃至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系统相对落后,教育資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影响了教育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是教育内容的不足。教育内容指的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经过选择被纳入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和[6]。教学内容通常以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对其进行选择时,应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结合起来。目前教育内容的设置和传授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如缺少关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缺乏跨学科的教学。跨学科教学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的内容是以学科重要的知识为基础,具体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和技能,并选取了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科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某一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要求[7]。可持续发展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往往缺乏跨学科的教学,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资源也被称为“教育经济条件”,指在教育过程中所占用的、利用的、消耗的人力、物质和财政等资源的总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从而影响了教育可持续性的发展。

五是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审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发展目标。

4 教育可持续性的未来方向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格塔丘·恩吉达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的全球教育系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非常相似,这一系统虽然稳定,但也应该做出改变,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的教育。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世界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注重自我主导的、可持续的学习需求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教育需求。未来教育可持续性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是建立全球教育联盟。全球教育联盟是由各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业技术院校自发建立的非盈利组织,以“友谊、合作、发展”为宗旨,为国际间的校际合作建立全球性、民间性、联谊性、学术性组织;是传递各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术、教学信息渠道,协助建立院校合作关系以及开展合作项目的操作平台。应该建立全球教育联盟,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教育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是增加跨学科教学。应该加强跨学科的教学,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知识。

三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指的是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实践活动,它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客观对象,具体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是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资源浪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校教育资源整体利用率,推动教育稳步发展,共享教育资源是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

五是加强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是一个有目的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8],它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所制定的行动依据和指导方针。教育法律规范又称为教育法律规则,是教育法的主要构成要素。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在教育方面意志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教育行为标准或准则。它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及法律后果。应该加强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是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人类在思维方式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规则的一种认知与领悟。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持续有赖于发展,发展才能持续。应该加强对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让他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行为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七是建立教育评估体系。教育评价制度是指一组经过系统处理的指标。它能够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确保评价能够科学有效地收集评价对象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评价对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与目标具有一致性。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对教育可持续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八是推动教育与实际产业紧密结合。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调整需要为中心,提高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产业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不断提高教育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契合度。加强教育与实际产业的紧密结合,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

5 结语

教育可持续性的未来方向是多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机制平台的积极作用,密切教育合作。深度参与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加强在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全球教育的共同发展。深化数字教育合作,推动教育现代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教育能够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具包容性地发展。全球教育系统应广泛开展交流互鉴,不断增进彼此理解与友谊,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同时,需要政府、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推动教育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道勇,赵承福. 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解析[J]. 教育研究,2009,30(3):86-91.

[2]冯琦琳.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克里斯蒂娜·汉森,华夏,苏娇. 从反思到前瞻: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之路[J]. 上海教师,2020(00):103-110.

[4]李木洲,钟伟春,Li Muzhou,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与时代转向[J]. 高等教育评论,2022,10(1):194-196.

[5]彭万,李鸿烨. 族群化、市场化与国际化——多视角看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21,21(10):86-94.

[6]潘懋元. 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 高等教育评论,2022,10(1):15-16.

[7]陈锡鑫.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问题和趋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20.

[8]吴英成. “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战略[J].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17:5-9.

[9]王卫华,田迪,邢旭光.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策略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22(20):20-23.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聚焦强军梦,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
党史文苑(2017年2期)2017-02-20 14:49:53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求知导刊(2016年29期)2016-11-29 14:20:53
一个都不能少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31:57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5:2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11:12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9期)2016-04-15 08: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