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活 王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市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项目。其中,证券投资是金融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金融投资中具有较大的占比,证券投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金融投资的发展。从实际角度出发,部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自身投资风险增加,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经济收益,而且不利于金融投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金融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金融学对于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效果,对投资者的常见行为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证券投资行为的优化对策与建议,希望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金融学;证券投资;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
证券投资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自新时期以来,证券投资的种类越来越多,进一步提高了证券投资的操作难度与风险水平。为使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促进我国证券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能够对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具体操作以及过往经验等进行全方位考量,与传统金融学相比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观点。
1 金融学概述
1.1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一种与传统金融学具有明显差异的金融学理论,其本质是心理学与行为学的理论内容在金融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行为金融学依据人的心理特征能够划分成经济过度自信、从众心理、追求时尚及利害不分等。证券投资行为的发展过程具有相对的平衡性,是从市场环境原理及理性学等方面联合演化形成的。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证券投资的本质是投资者心理变化波动的过程,因此本次研究将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变化定义为对市场的认知、情绪的起伏变化以及最终投资决策等。其中,对市场的认知是初始环节,如果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认知不够充分、精准,则会对后续环节造成直接的影响。投资者的情绪起伏变化会导致投资者出现系统性情绪错觉或者非系统性的情绪错觉,导致投资行为出现偏差。投资决策是最后一个流程,也是整个证券投资活动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同时受到前面环节的影响比较大。
1.2 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对于证券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对投资者的心理情绪、行为活动进行科学分析,以此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利的投资决策,避免出现投资收益损失巨大的问题,增强对投资风险的管控应对能力。同时,行为金融学能够对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并确保预测结果的精准与真实,引导投资者对投资金融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对市场实际运营情况有正确的认知,以此开展科学有效的金融投资活动。投资者通过行为金融学能够对自身投资决策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提升,对金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与机遇进行精准识别,从中找出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投资信息,同时对非理性行为与心理情绪进行分析,将主观思维与科学理性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最终实现自身投资能力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中的缺陷问题进行了有效弥补,促进了金融学的发展。从整体角度出发,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者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证券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
2 证券投资中的投资者常见行为分析
2.1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又叫作“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参与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对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过度重视,导致自身投资决策和心理情绪受到外界因素的明显影响,当投资者看到其他投资者做出某一种投资行为后,在后续的投资过程中会更加倾向这一投资决策,偏向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证券投资市场中的从众心理现象比较常见,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会进行信息沟通与共享,导致发生相互影响、干扰的现象。
通过分析這一行为能够发现,大部分具有从众心理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专业水平相对有限,对于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认知不全面,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差,难以对市场中杂乱繁多的证券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与识别,也就无法建立证券投资信心。面对证券投资市场信息的变化,无法从中快速提取到关键价值信息,对于自身的证券投资决策的调整缺少时效性,也就难以保证最终的投资收益[1]。
部分投资者过于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项目,但是对于其中的高风险因素认知水平比较差,缺少独立思考,盲目跟随其他投资者开展投资活动,采取不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必然会导致自身的投资效益出现损失。从众心理不仅会对投资者个体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投资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过度自信
证券投资活动中对投资者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过度自信主要是指投资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投资规划能力并不充足,但是在投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自身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的投资能力,进而作出一些具有较高风险性与较低科学性的证券投资决策,在后续的证券投资管理与调整中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最终导致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过度自信现象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同样比较常见,很多投资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心理,在投资中认为自己能够对市场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精准识别,能够保证自己判断结果的精准性与真实性。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便捷性大幅度提升,信息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中混合着大量无用或虚假的信息,如果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对这部分信息进行应用,则会大幅度增加投资失败的概率。
同时,过度自信还会导致投资者出现部分信息资源屏蔽的现象,即投资者出于对自身能力的信任而忽视了对部分关键信息的分析钻研。金融市场中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证券投资的结果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需要投资者对市场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收集与分析,如果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很可能导致自身投资决策失败,并不利于证券投资的长远发展。
2.3 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的思维认知在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出现了偏差的现象,导致最终结果与理性认知差异比较大。认知偏差包括保守主义、小数定律、典型示范及参照系偏差等多种形式,在证券投资市场中以典型示范偏差为主要表现。投资者在对金融市场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对不确定因素未能作出清晰有效的判断,将某一典型实例作为普遍现象,并将其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导致投资决策与理性投资决策相差较大。
产生认知偏差的本质原因在于投资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充足,在投资分析环节未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筛选识别,存在信息片面的问题。投资者只是看到了某一个成功的现象,便认为此类投资决策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證券投资活动,最终导致投资效益受到负面影响[2]。证券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长远的投资目标、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与承受心理,而典型示范偏差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给投资决策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同时会影响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的稳定。
3 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优化策略
3.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对过往表现相对较差的证券进行投资,通过该投资策略能够对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以及认知偏差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相关金融学研究报告表明,大多数冷门的证券无法受到投资者的过多关注,因此投资水平相对有限。此时可利用反向投资策略,通过投资增加这部分冷门证券的占比,同时降低部分被高估的热门证券的占比,这样能够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进行科学控制,并从冷门证券中获取投资回报[3]。
反向投资策略能够帮助投资者适当消除认知偏差以及过度自信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以此降低投资风险概率,增强投资的最终回报效果。在证券投资行为开展过程中,投资者还需要对市场环境、未来趋势等进行预测分析,基于全面的信息结果开展投资决策,避免自身对于证券信息的判断出现较大差异,科学运用投资方法手段,降低投资风险,以此实现投资效益的高回报。
3.2 成本平均投资策略
成本平均投资策略主要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将证券投资决策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投资环节,每次投资只进行一部分的证券投资,通过多次投资实现投资成本的平均化。投资者在证券金融市场中出现投资风险问题的大多数原因都在于一次性错误投资,在投资决策时并未充分结合市场真实情况,对投资价格进行高估,导致投资收益出现损失[4]。而将一次性投资拆分成多个项目的投资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次不同价格的证券投资能够将投资成本平均化,实现了对投资成本的合理控制。
在实际应用成本平均投资策略时,可固定一次买入金额,但是对应的单只证券价格并不固定,因此能够得到的证券数量也不相同。在证券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投资者会获取到相对较少的证券,反之则会获取到相对较多的证券。虽然在表面看来,投资者只是将多次投资的成本进行简单平均,但是由于投资证券的具体数量不同,投资者最终获取的证券价格会相对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从而实现投资成本降低的效果,并能够有效保证投资者的利润,减少投资风险的负面影响[5]。成本平均投资策略在现金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水平、综合分析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对证券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3 变量交易策略
变量交易策略就是投资者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券投资项目进行条件筛选,最终确定是否投资。基于该策略需要设定条件筛选规则,如交易量或投资回报率等,如果投资项目符合筛选标准,则可以开展投资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该策略能够降低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购买的项目具有良好的质量以及较高的价值,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浮动变化,并且始终保持一定的盈利状态。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或者行为因素变化都可能导致证券投资市场出现异常现象,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此分析证券投资的未来趋势,对变量条件进行科学设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投资效果。
3.4 时间分散化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就是从时间维度将投资行为划分成多个投资行为的策略,投资者在该策略下能够基于不同的时间节点对投资情况进行适应性变动调整,结合当下具体的金融市场环境,优化投资比例及具体结构等。证券投资回报的周期越长,对应的投资风险系数也就越大,而投资者能够承受的风险能力就越小,并不利于证券投资的长远发展[6]。时间分散化策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在初始投资时可将大部分资产投资到具有较高风险的证券投资中,随着时间变化逐步降低投资比例,将投资重点转移到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项目中,从而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规避。投资者在选择使用该策略时,应注重对投资次数的合理控制,基于投资风险理论开展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稳定增长。
4 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建议分析
4.1 对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需要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虑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投资策略,进而保证最终投资效益。投资者需要对证券相关专业知识展开持续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与行为习惯,从容面对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变化,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政策具有正确的认知与精准的解读,对证券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把控。
4.2 对政策层次的建议
政府部门在制定证券投资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同时确保制定政策的规范性与公开性,使各方投资者在参与投资活动时能够对国家管控方向与思路具有明确清晰的认知,以此确保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7]。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对管控力度进行精准把控,要避免政府部门过度干预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发生,在管控过程中要以市场自行发展与调节作为主要手段,以政府调节作为辅助手段,以此保证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5 结语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干扰,会出现过度自信、盲目跟从及认知偏差等问题,如果未能进行科学管理,必然会导致投资效益受到影响。投资者需要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认知,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投资判断的真实性与精准性。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开展适当的管理调控工作,以此为证券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张克雯.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3):155-157.
[2]秦蓉. 行为金融视角下投资者行为分析[J]. 中国中小企业,2021(12):197-198.
[3]邢嘉慧.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0):66-67.
[4]撒伟旭. 金融学中的证券投资行为分析[J]. 投资与创业,2020,31(24):12-14.
[5]王若曦.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心理行为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3):141-142.
[6]夏中泽.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J]. 中国商论,2020(18):64-65.
[7]陈财铭. 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J]. 现代商业,2020(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