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属于北方方言词,人们常用“砸锅”来比喻办事失败了。这个“锅”并非烧饭做菜之锅,而是来源于戏曲界的“两下锅”“三下锅”等术语。
清末民初,北方的京剧曾与山西梆子、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保持各自原状不相混合,俗称“ 两下锅”。南方的滇剧,其腔调包括襄阳、胡琴、丝弦三种,原来唱一种腔调,后来逐渐变为三种腔调混合演,俗称“三下锅”。在这里,“锅”已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饭碗”比喻失业,如果戏演得不好、演不下去了,就称演“砸锅”了。
为什么用“砸锅”而不用“砸瓢”“砸盆”呢?民以食為天,“吃饭”是人生的前提要义。“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也离不开“锅”。“锅”是千家万户最主要的炊具,关乎每个家庭的吃喝。正因为“锅”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人们把事情办坏比喻成“砸锅”。
摘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