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方言词研究

2015-01-05 01:10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搜神记方言词搜神

郭 玲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1 《搜神记》版本的流传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原书共三十卷,但是至五代或宋代已亡佚。现存《搜神记》有二十卷本和八卷本,今人汪绍楹为二十卷本《搜神记》做了详细的校注,对其中的464条材料一一核对,并搜索出被胡震亨遗漏的34条佚文。王国良说:“由于运用的方法正确,汪氏本人又做过《太平广记》、《艺文类聚》等大部头类书的点校工作,相关资料甚为熟悉。因而,整个研究成果也就更为可观。”汪绍楹校注的二十卷本《搜神记》是现在流传的比较好的版本,因此本文以汪注本《搜神记》为依据,搜集其中的方言词,进行专书方言词研究。

2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2.1 研究的意义

汉语史的研究现实状况是学者比较重视以雅言为中心的正言系统,而相对忽视了方言研究,方言史研究成果远远逊于雅言史研究成果。因此,方言史研究还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也昭示了方言史研究的紧迫性。上古、中古文献做专书方言词,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搜神记》中的材料大多数取材于民间,保存了较多的方言词汇。《搜神记》的方言词是中古汉语方言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方言材料都淹没在书面文献中,因此,研究中古时期的方言词有必要研究中古时期的书面材料。研究《搜神记》的方言词有利于了解中古汉语方言词的全貌。《搜神记》成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文言系统向古白话系统的过渡时期,《搜神记》的语言正体现了这一过渡时期的语言特点,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古汉语,起着沟通上古汉语与近古汉语的作用。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透过《搜神记》方言词可以了解各方言之间的联系。《搜神记》方言词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2.2 研究的方法

2.2.1 比较法

文章以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郭璞《方言注》、郭璞《尔雅注》等典籍的方言词作为参照物,通过对比梳理出《搜神记》方言词,以了解《搜神记》方言词的使用情况和方言词的意义变化情况。

2.2.2 归纳统计法

文章参考李恕豪先生的《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对《搜神记》方言词的区域分布进行归纳统计。文章还对《搜神记》方言词的结构、词类进行了归纳,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3 《搜神记》方言词概况

3.1 方言词的界定

3.1.1 “方言”及《搜神记》方言词的判定原则

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语言也不断发展演变。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方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认为方言包括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如叶蜚声、徐通锵。狭义的理解认为,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方言指地域方言,如詹伯慧。

孙玉文先生认为,“理想的方言特征词,应该只仅见于某地的词语”,但是“理想的特征词难求,我们当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将方言特征词定义为主要见于某地的词语,或一般只见于某地的词语”。鲁国尧先生认为:“就我浅见,直至19世纪末,汉语里的‘方言’意指各地的方言,它包括现在意义的汉语各方言,也包括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甚至被用来指称国外的语言。”本文以此作为搜集《搜神记》中方言词的基本标准。本文所提到的方言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仅有方言义;一是不仅有方言义,还有雅言义,但由于本文所讨论的是该词的方言义项,所以本文中此类词也被作为方言词研究。

3.1.2 确定《搜神记》方言词的方式

古今方言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搜神记》方言词的存在也是不容置疑的。汪绍楹注《搜神记》并没有注明方言词的使用情况,因此笔者搜集《搜神记》方言词的方式是参考前代文献或同代文献。这种方法,华学诚在《周秦汉晋方言史》中整理《尔雅》方言词时使用过。华学诚借助旁证材料,如《方言》、《说文解字》、郭璞《尔雅注》、汉晋学者注疏中的方言材料、出土文献等,搜集整理《尔雅》方言词。笔者借鉴这种方法,以《方言》、《说文解字》、《方言注》、《尔雅注》等为旁证材料,梳理出48个《搜神记》方言词。

3.2 《搜神记》方言词汇表

《搜神记》方言词共计48个,笔者根据方言词的出处分别列出方言词,详见《搜神记》方言词汇表。

表1 《搜神记》方言词汇表

(接上表)

4 《搜神记》方言词的区划

方言自古就有,方言区也是自古就存在。李恕豪先生在《从郭璞注看晋代方言区划》中将晋代方言划分为九个区:江东、关西、中州、河北、齐、荆楚、淮南、南越、梁益。据此,将《搜神记》的方言词划分到方言区则有江东、关西、中州、齐、荆楚、梁益、淮南七个。各方言区包含的地域名称包括:

江东方言区:吴扬之间、吴、江东、江南、江淮南楚、江浙。

关西方言区:自关而西、秦、关西、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秦晋之间、三辅。

中州方言区 :自关而东、周、自关而东赵魏之郊、晋魏河内之北、赵魏之间、自关而东五国之郊、自河以北赵魏之间。

齐方言区:南楚、楚、陈颖之间、江湘郊会。

梁益方言区:西南蜀汉、梁国。

淮南方言区:江淮以北。

根据《搜神记》方言词的通行区域将方言词分别归入其所属的方言区:

江东方言区:餹、萎、谷乌菟、馀杭、馀姚、荷、瓯、增、狶。

关系方言区:扇、笔、釜、箭、鷇、屦、极、垄、好、楣、黄鸟、鎌、遽。

中州方言区:饟、悛、矢、椽、黠、佥、幧头。

齐方言区:速、爨、巨、罂、迨、麞、哲。

荆楚方言区:鵩、奄、差、疗。

淮南方言区:虺。

梁益方言区:襦、蛬。

通行于两个区域及以上:遥、豕、彘、孑。

5 《搜神记》方言词的分析研究

5.1 《搜神记》方言词的结构研究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双音节词不断增多,但是单音节词为主仍然是古汉语词汇的主要特点,《搜神记》方言词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如表所示:

表2 《搜神记》方言词结构统计

从构词方式看,《搜神记》方言词中有5个复音词,其中复合式复合词有2个,即黄鸟、谷乌菟;加缀式复合词有3个,即馀杭、馀杭、幧头。

5.2 《搜神记》方言词的词类研究

《搜神记》方言词的词类共有四种:

名词31个:笔、罂、襦、餹、饟、釜、箭、瓯、豕、屦、彘、鷇、鵩、极、矢、虺、蛬、椽、垄、谷乌菟、扇、麞、馀杭、楣、幧头、黄鸟、鎌、荷、狶、馀姚。

动词9 个:爨、增、差、悛、孑、遥、萎、迨、疗。

形容词 7 个:疾、奄、巨、黠、哲、好、遽。

副词1个:佥。

统计分析表明,《搜神记》方言词中,名词最多,占总数的66%,副词最少,占总数的2%。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表3 《搜神记》方言词词类统计

5.3 《搜神记》方言词的历时变化

方言是与通语相对而言的,二者因通行地域的大小而区别。周振鹤这样说:“方言与共同语是广泛流行于全国或相当大的地域范围里的语言,方言则仅局限于一定的地区。”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方言和通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方言可能因为民族的不断融合发展成为通语,通语也不时地吸收方言词汇来丰富自己,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搜神记》中,有不少方言词与通语共用的现象,也有通行地域不同的方言词通用的现象,这是方言词的方言属性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如:

【差】【愈】

劭从之。其猴出门,即为犬所咋死。母病遂差。

璞为致之,即日有大白牛从西来,径往临。叔保惊惶,病即愈。

“差”与“愈”意义相同,“差”为方言词,“愈”为通语。《方言》卷三:“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现代汉语词典》中“差”与“瘥”同,作书面语。“差”与“愈”的共用是方言词与通语词共用。

方言词与通语词共用除了“差”与“愈”以外,还有“佥”与“皆”、“猪”与“彘”和“豕”、“巨”与“大”等等。这是方言词正在融入通语词的重要表现。

6 结语

《搜神记》中有大量方言词的运用,笔者通过与相近或相同时代典籍的对比,归纳、筛选出方言词48个,并从方言地理学角度分析了《搜神记》方言词的地域分布情况、对方言词进行疏证、从词汇学角度分析了方言词的结构、词类以及方言词与通语共用的现象。但是,由于受能力和时间的限制,论文有许多不足之处,仍然需要不断改进。比如所收集的《搜神记》方言词可能存在遗漏;对方言词的分析研究显得不够全面。

[1]扬雄.郭璞,注.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干宝.汪绍楹,注.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郭璞,注.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华学诚.从郭璞注看晋代方言词汇[J].语言研究,2002(3).

[8]李剑国.干宝考[J].文化遗产,2001(3).

[9]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李恕豪.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J].天府新论,2000(1).

[11]汪启明.先秦两汉齐语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8.

猜你喜欢
搜神记方言词搜神
制造《搜神记》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
由对立走向友善—《搜神记》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人怪关系
由对立走向友善
论《搜神记》中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隐喻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