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焕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翻转课堂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愈发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关注。翻转课堂以微视频为基础,辅助教师将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中,优化了教师推进教学的模式与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创新性更高的空间,辅助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并展开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发现、分析与解读、协作与分享、归纳与整合、综合运用、设计创造等,获得在积极心理、信息技能、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断成长与进阶,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本文论述翻转课堂——“微视频”构建初中信息科技概念教学新模式研究背景,分析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策略,望给予广大教师一些教育教学参考。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關键。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往往缺乏足够的生动、形象、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利用微视频构建初中信息科技概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是一项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特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较为抽象:信息科技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涉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编程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2)教学内容更新快:信息科技的发展迅速,教材上的内容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及时更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信息科技教学是一项较为新颖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三、设计富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微视频”——兴趣与自主学习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展开一切信息技术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来源。在初中时期的教学历程中,一线教师应全面关注到趣味性微视频的有效设计与引进在推动翻转课堂进阶方面表现出应有的核心价值,全面对所教授学生或同年级学生展开观察与调研,重点关注他们所喜欢的一些事物或者讨论的一些热点等,以此为基础寻找更多与课程内容贴近的资源内容并融入课堂教学,进而起到有效吸引和导向的效果,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激发学习兴趣,投入自主学习的历程中,彰显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趣味性“微视频”对学生的引导价值
从笔者积累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消极状态或心理,表现为注意力无法有效聚集或者积极主动性差。仔细揣摩,这种情况产生原因多数来源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固化或单一,致使学生形成一种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状态。在长期性与高频次接触的历程中,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探索与运用兴趣会不断降低,难以达到一种更加理想的状态来参与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逐渐被隐藏起来。而富有趣味性微视频内容的有效介入,则能够充分改善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沿用和精选的资源内容往往极其活泼和巧妙灵动,能够最大化地为学生带来启迪,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驱动。当学生真正感知这些材料资源时,他们则会逐渐意识到课堂学习为自己带来的新颖感和体验感。在不断参与感知的历程中,学生本身的学习热情会不断升华,逐渐形成一种更富有活力和浓厚兴趣的状态,并展开自主性学习与探索,将翻转课堂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还原学生的主体角色,最终促使学生展开属于自己的潜能挥发,最大化地去完成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的信息思考与技术探究,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成果。
(二)采用优质“微视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例如,在八年级“认识智能机器人”主题板块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资源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推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升华,使其主动感知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对机器人的热爱,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首先,在教学推进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推进新课导入“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细化展示机器人各种运用场景,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感知,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引导学生焕发动力。
最后,继续观看“每个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科学家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像人……”
由此可见,趣味性微视频的有效介入,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表现了独特的优势。其方式以学生更感兴趣的资源内容为基础,以先进技术灵活巧妙展现的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学科的魅力,带动学生进入潜力不断发挥的层次中,推动高效课堂的生成。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来推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四、明确学习小组间的互动与合作——难点的攻克与尝试
共享与交互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初中时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划分与组合,发挥小组合作在更好地生成对话、互动式课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全面展开对所教授班级学生各自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同时,立足学生的表现来明确其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势,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创新式小组划分,鼓励学生都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实现对难点知识和技能的跨越和初步尝试,彰显课堂教学的实际效能。
(一)学习小组间互动合作的价值
从初中生实际的发展状况与轨迹来分析,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受教育经历、参与实践、生长环境等维度的影响,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秉性态度、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归纳为不同的优劣势。而这些方面体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时,学生则会呈现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信息技术技能。因此,学生在进行每一堂课的自主学习时,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把握程度或感知范围也存在不同一性。小组间的互动与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实现在多个维度方面的优势互补或扬长避短。具体表现为当学生进入小组后,不仅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所获取的一些方法与经验,还可以从组内成员的表达中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加实用的技能等,用于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框架、建立完整的知识脉络等,不断攻克重点难点知识,在求同存异的历程中共同梳理出其中核心的技能、方法等,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启发学生互动合作,攻克难点
如上所述,在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明确其中的核心内容,以出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如何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为智能机器人?”促使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运用学习单表格分析其呈现两个基本特点: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知识的演示文稿,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究主题,构建问题框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尝试。
五、构建综合性的实践创造主题——信息技能灵活组合与运用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极具工具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历程中,教师应全面意识到综合性创造类主题活动的有效设置在更好地推進学生核心技能成长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切实展开统筹与规划,设定合理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综合运用技能的条件。教师需辅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属于自己的预测与想象、判断与思考,立足主题目标的导向,完成一步步的设计和技能的迁移运用,在更丰富饱满的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构建综合性实践创造活动的必要性
从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来分析,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开展,其核心理念强调启发学生运用技术展开一定的创新与创造,改变我们的生活,将科技结构概念进行充分体现。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这种意识思想和水平能力。一方面源于受到各类型考试任务与升学活动的影响,学生的应试心理较强,直接忽略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没有更新,更多倾向于在讲解方面的落实,忽略为学生设计相关有效的锻炼空间,即使开展了相应实践活动,但为学生预留的实践时间也不够充分,这种模式并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以微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能够充分改善学生的这一情况,该模式更加强调实践性与创造性,对创新人才的培育更是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深化了教学的价值。
(二)设计主题创造活动,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技能
例如,在八年级“3D动画制作基础”主题板块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资源内容来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启发学生展开实践运用,巩固原理知识与技能:利用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让一系列渐变的图像在前一幅图像还没有消失前显示出下一幅图像,形成动态的影像。得出结论:动画是将一张张静态的图片通过软件连续地播放产生影像的动态效果。具体的推进形式可以是:“实战学习——制作一幅兔子跳跃的动图”,运用GIF动画制作软件展开操作,连接到绘图软件对图片进行编辑和修改。
六、评价与指导环节的落实:成果的展示与优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离不开教师的统筹规划与合理设定。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自己在其中的主导角色与地位,将自己所存在的价值进行延伸性发挥。评价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则为教师的有效介入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明确自己评价的方向。
首先,指导性原则。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做到全程性观察,明确学生在其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和障碍,给予及时性反馈、针对性培养和隐性指导,在学生遇到障碍后进行相应点拨,启发学生,保证学习活动与操作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所获取的成果入手,针对其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明确形成性评价。从作品有待改善的问题出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带给学生在思路与思维方面的指引,使学生从教师的视角中来观察自己所制作的成品,明确在各方面的一些不足或是有待再次改进的板块,进而投入到二次创造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其次,评价指导还应涉及新技术课程本身的一些难度或繁杂的步骤。很多学生在参与实践的中途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或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没有自信的状态中,亦或消极的层次中。因此,教师的指导也应倾向于对学生的激励与鼓励层面,可以是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与赞美,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落实。教师评价须强调不以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应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活跃度、创新思维,个性化的设计和作品推进的深度等维度对学生作出综合性评价,最大化地发现学生所存在的优点,鼓励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肯定,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并建立更为强大的参与动机,养成善于创新和乐于实践运用的思想与意识,实现延伸性成长。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愈发成为重要的趋势。初中信息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判断与思考,落实各类优质微视频的设计与引进,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完成自主性信息思考与技术探究,为学生创造组合运用技能的条件,启发学生在运用技术中展开一定的设计与创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创新性,推动学生素养的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