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彰城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科研领域一大重要课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推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意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增强。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素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创新、培育其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可能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现代教育需求。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究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基于此,文章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養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创新素养存在的不足
(一)硬件设施不完善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高考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考核不够及时,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做到及时巩固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可是,信息技术素养对高中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增加对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硬件配套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些都迫在眉睫。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可以通过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反映,然而,如果缺失评价、考查,就会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缺乏足够的重视。从客观角度来说,评价、考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学校而言,若未进行评价考核,则无法准确反映教育成果,觉得无需过度投入时间和精力。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未能达到完善的水平。此外,如果学校无法保证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质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尽管目前学校对网络方面的普及和覆盖已经达到了足够的要求,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网络信息,但其他相关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二)学科得不到重视
由于各方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并没有归类到高考、考核等重要的测试里,使高中信息技术失去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相比,信息技术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在此情况下,部分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课堂授课上,忽视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考核与评价,使学生难以及时掌握自己所学知识,影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学校往往倾向于向其他学科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资源分配方面,都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正常教学的需求。因此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更是无从谈起。同时,信息技术学科还缺乏相应的考试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兴趣,也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效。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需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和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自信心。当前,学校正在积极举办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技术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学校在这一领域展现了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也凸显了广大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还需提高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获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而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业文化素质不够达标,自身能力还有待提升。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则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四)课程设置单一
为了让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改革。因为随着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要求,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而是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为了彰显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运用处理能力,这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该学科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加之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过于基础化,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至于无法将问题生活化、简单化,与社会实际相脱节,难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素养培养实施策略
(一)以目标为准绳,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感染力的真实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以及德育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做铺垫。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不断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从而最大限度地简化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使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富有创造性,促进创新素养的不断提高。
以“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活中激励学生上进的词语“不断努力”创设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真实情境,并通过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展开研究,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直接化,并根据其内容设计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编码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据编码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经历数值数据编码的过程,掌握数值数据编码的基本方法。
(3)了解计算机处理文本数据的基本过程,知道常用的文本数据编码方式。
(4)经历声音数据数字化的过程,掌握声音数据数字化的基本方法,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原理,知道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声道数对数字化音频文件大小及效果的影响。
(5)经历图像数字化的过程,掌握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方法,了解图像数字化的基本原理,知道分辨率和量化位数对位图的影响。
(6)亲历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探究实验等学习活动,体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7)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字化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及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开展有效学习。
设计学习目标,在无形中渗透并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学习小组通过向大家展示本组富有创造思维、别具一格的算法流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成果,教师以“算法与应用”主题单元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探究。教师可以运用Raptor软件,让学生内心所想的信息数字知识更为直观地展现在眼前,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尝试程序的三大结构运算过程,并得以更好地理解进阶数据所蕴含的意义。
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以“数字竞赛”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完成一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游戏,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对“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算法结果进行比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流程图描述“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亏”的算法,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相应的结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不断努力带来的好处,还会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促使学生创新素养以及学科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开展项目式单元教学,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学生创新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引导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创设项目及主题式的教学策略,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完善。顺序结构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和主题式的学习,通过学生个体或者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教学进度,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同他人的合作能力,将学习内容逐渐被理解、被消化,以此促进创新素养及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
以“探究鸟类研究”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从大单元设计入手,引导学生处理鸟类活动等相关数据,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制订项目方案、项目规划、作品设计、作品制作、发布交流等多个环节中,学生以全员分组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并理解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工作带来的便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研究项目展开项目式调查和数据分析,完善其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确立小组合作主题,明确分工到个人,最终在合作努力下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在掌握了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管理和分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各小组在自身的合作创作中,需不断完善内容的完整程度,合理利用在信息技术中所学到的网络中的实用性工具,利用网络大数据不断充实、完善、优化作品内容,设计独特且具有美感的封面作品,从而在展示阶段为大家呈现出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不同作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作模式,可以使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共性相互碰撞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创新素养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也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则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分工合作,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并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创新素养在身上得到更有力的体现。
(三)数据驱动,赋能学习与评价,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为教师提供了数据量化手段支撑,从而促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便利、多元的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将课堂还给学生。评价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问题分析的建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及改进机会,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自主参与到评价中,从任务分工、实践操作、作品制作、作品展示交流等入手,从自评、师评、他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基于此,教师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多样化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首先,需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给予所在小组相应奖励,然后由组长或教师对该学生作品展开全面深入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小组通过作品评價量规,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其次,教师可通过使用电子表格工具对评价进行合理统计,并生成了该组作品的评价雷达图。最后,教师可通过图表所展示出来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时,应当以一种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增强学生创新、创造信心。在互评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表达各自对作品的认识与思考,并将成果以“小论文”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进行知识和素养的“深入对话”,从而实现数据和创新的有效合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转型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科教学,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不断完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需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以及创新素养,完善教学理念,拓宽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途径,发掘学科特色和亮点,使教学与时俱进,最终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