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益冰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异性评价。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数据调查、数据分析,更加精确地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并能够以此为依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差异化教学评价,以最大限度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价值。文章就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评价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数据模型,采集学习信息;活化评价主体,差异评价更多元;具化评价过程,差异评价更精准等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评价
汉语与汉字在中华民族及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汉语与汉字教学主要通过语文课程完成,小学阶段作为人类思维与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与评价机制。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与评价体系出现滞后现象。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评价依据不充分、教学评价内容不全面、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等。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依托数据分析,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充分、有针对性,从而为小学生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总结学生学习成果与指导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的作用。在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参与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都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小學生正处在心理与生理快速成长的阶段,对语言与文字的体悟与理解等各方面变量较成年人更为频繁与迅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
1.1教学评价依据不充分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依旧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同时会融入更多的主观经验,这样的教学评价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若只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有失科学准确性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失公平的。缺乏完整、科学、充分的教学评价依据,会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就感,对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潜能挖掘与兴趣激发也有影响。
1.2教学评价内容片面化
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评价的内容相对单一,评价不全面,基本上是针对小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情感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有所忽视。这种片面性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1.3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评价基本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或者在教学的中后段进行。因单元教学时长所限,课中评价往往很难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课后教学反思与作业批阅同样需要消耗一定时间,因此,教学评价难免具有滞后性。教学评价相对滞后,会错过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也会对引导学生查找学习不足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大数据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评价中运用的价值探讨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到来,大数据已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据重要位置。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大数据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与发展空间,在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有新的探索与补充。
2.1基于学情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能够真正凸显“差异性”这个基本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呈现出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各类数据,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支持,从而更加精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大数据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时实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也能及时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想法进行介入指导,避免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的问题,便于随时调整评价方法以及智能化评价的实施。例如,教师通过搜集、分析数据发现某个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而阅读能力偏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给予这类学生写作能力锻炼的机会。同时,利用云技术、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搜集与其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以此作为参考,教学评价中要给予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2.2立足学情实际,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并且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大数据支撑下,教师能够更加迅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抓住学生学习的细节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肯定了学生学习的价值;根据不同的数据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分析,实现了小学语文的动态化评价,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评价,为学生持续成长提供有效助力。
3 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评价策略
3.1构建数据模型,采集学习信息
大数据依托云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进步空间。在大数据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评价也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云技术等,从多空间、多场景中采集学生学习数据,为全面、动态开展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评价之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相关信息技术,精准建立差异化教学评价体系,为运用大数据进行差异化教学评价做好充分准备。
3.2活化评价主体,差异评价更多元
大数据背景下的差异化教学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多路径评价信息采集,以达到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
3.2.1学生自主评价
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自主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运用辅助设备课前预习、智能App自评、预习效果测试。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数据获取,建立差异化学生学习档案。之后,教师要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平台获得相应的资料,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档案,细化学生在语文听说领域、各种知识类型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档案数据,对学习情况展开教学评价,找出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实现学习的自我感知,由此达到以问启学的积极效应。
3.2.2生生互动评价
大数据背景下的生生互评,是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生生互评实现了精准互评,也落实了差异化教学评价的要求。生生互评同样是通过各种App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为评价提供依据。以“作业评价”为例,学生可以登录作业App,对其他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阅览,结合App平台给出的数据以及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评价。生生互评既凸显了合作化学习的优势,也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3教师跟进评价
差异化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思想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借助智能化App获取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从整体出发,关注差异性,通过后续针对性跟进,既能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影响,又能达到真实、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目的。
3.2.4家长、社会共同评价
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大数据、智能化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要积极与家长联合,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落实差异化教学评价,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获得相关数据信息,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提供学習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与自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评价过程具体化,进行精准差异评价
3.3.1确立评价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是基本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成绩,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对于其情感发展、学习动态、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等各方面加以引导,既要关注学生当下又要关心学生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学习互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之后,学生自主登录平台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后提交。学习互动平台会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批改,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和分析,包括提交的时间、准确率等。平台还可以对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思维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教师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展开教学评价,为学生差异化发展提供支持。
3.3.2采集评价数据
采集评价数据,依旧需要专门的学习互动平台进行学习内容发布。教师发布视频学习内容,平台利用数据自动分析需要的教学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资料可以提前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点击率分析哪些数据、哪些资料学生最感兴趣,结合平台给出的数据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悉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有所侧重,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大数据在小学语文教学差异化评价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海量数据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供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差异化教学评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精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于明月.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评价路径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Z2):110-113.
[2]王艳红.新时期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J].读写算,2020(26):196.
[3]章文佳.浅析小学语文作业差异评价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4):51-53.
[4]贾启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6):117-119.
[5]李桂亚.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相关教学策略研究分析[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