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莲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好“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本文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进一步学习与理解“六个必须坚持”,更好地贯彻二十大精神。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人民至上,近几年反复考查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的原则;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以及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例如:2022 年全国甲卷第40 题第(2)问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夏明翰视死如归,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王进喜崇高人生的写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年轻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 分)
【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满足人民的关切期待,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的考卷,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中华民族拥有在5 000 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 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独立自主、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我们有自信的基础和来源。
坚持自信自立的试题也较多。如:2022 年海淀一模第22 题
22.(8 分)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1956 年4 月25 日和5 月2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先后两次作《论十大关系》讲话。不久,他便南下考察,先后到达广州、长沙和武汉。6 月1 日、3 日、4 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考察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豪迈雄壮的气势传递出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所学内容,谈谈作者自信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根本使命,根本宗旨,奋斗目标等;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三大改造”的完成上阐述其意义,说明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探索成就。
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等。
本题可以分两层说明理由。两层即两个不同的知识角度。
1.政治知识角度:道路自信,即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即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自信,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毛泽东思想;党的领导,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地位等。
2.哲学知识角度: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群众基础等;遵循了规律;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等。
每个知识角度都应结合相关事例进行关于“作者自信的理由”的解读。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守正集中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则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百年也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百年。
例如:2022 年北京等级考第21 题
21.(8 分)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
“守正”和“创新” 都曾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循法守正”,南北朝魏收在《魏书》中使用了“革弊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守正创新”,如 2022 年 1 月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的。(8 分)
【参考答案】主要从三个维度回答问题:
①守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
②创新:辩证否定,文化创新型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发展;实践认识。
③守正创新的具体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如: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题我们要思考“守正”坚守了什么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等。在坚守的基础上还要“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因此本题需要列出守正创新的具体表现。
相关试题还有2018 年全国I 卷第40 题: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022 年海淀期末第16 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阐释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的科学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实践中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新问题,理论需要不断地丰富与发展。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的试题如下:
例如:2022 年丰台二模第19 题: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铸就辉煌的重要法宝。
1941 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简述如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6 分)
【参考答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内国际发展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类似试题还有2022 年海淀二模第20 题:从哲学角度阐释“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就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因之一。
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这段材料给了我们大量的提示:比如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把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和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关联在一起。
中央会议多次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系统思维和系统观念是长期坚持的一个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持续考点。
例1:2021 年北京卷第18 题:
材料一1981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 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 年到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
材料二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
2021 年4 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8 分)
【参考答案】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角度考虑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把本国的事情办好,坚持植树造林,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本国的绿色发展,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务实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通过加强部分之间的合作,优化整体功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例2:2022 年西城二模第20 题:制造业遇到的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的缩影。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运用好辩证思维应对复杂局面。(6 分)
例3:2022年丰台二模第16题: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稳中求进,顺势而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从超前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判断的理解。(6 分)
辩证思维作为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我们看待世界的理论工具,不论创新思维或者超前思维都是建立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这3 题要求我们要把哲学、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复习。要学会用辩证思维和观点分析国家统一大市场中破和立的关系;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全面依法治国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思想。
例如:2023 年朝阳期末第21 题:
21.(8 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何去何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我们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我们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人民期待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更加美丽的地球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在共迎时代挑战中中国所持的立场。
例2:2022 年海淀期中第22 题: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
例3:2022 年全国乙卷第39 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例4:2022 年西城一模第19 题:结合材料,说明中欧班列是如何促进互利共赢的。
例5:2022 年丰台一模第21 题: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这几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六个必须坚持”——从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胸怀格局等视角,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精神气质和思想方法,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复习这一专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试题进行复习,通过试题分析加深对时政的学习,做到理例结合,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