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特色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背景来探讨高考二轮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
总议题:辩证看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核心问题:
1.理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以综合系统思维坚持生态治理大局观
3.从长远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节课的总议题为辩证看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讨三个核心问题。以这则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时政材料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复习过程。
【时政材料】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域内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受多种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
据此国家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同时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长江禁渔工作。从2021 年1 月1 日开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数十万渔民上岸转产转业,各地区各部门以空前严格的措施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长江禁渔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成效初显,但不能放松懈怠,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跟得上、做得细、落得实,形成保护合力,才能确保禁渔禁得了、稳得住、不反弹,让长江生态进一步好起来、鱼类资源进一步多起来,让万里长江焕发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定能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问题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评析“长江的发展只能保护不可开发”。
【解题模型】
解答此类试题,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把握要求评析的观点,确定进行评析的理论依据。
第二步,依据理论,研判观点,找出“辨点”,即观点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第三步,针对“辨点”,依据理论作出判断(辨),并说明理由(析)。
第四步,运用学科术语合乎逻辑地进行表述。
依据限定的知识范围,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根据设问指向,评析“长江的发展只能保护不可开发”。“保护”与“开发”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涉及的是矛盾双方的关系,由此确定本题的理论逻辑。根据材料信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判设问观点,找出观点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材料信息正反论证,最后由不合理性引出措施,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理论逻辑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破坏性开发会造成污染,生态环境不能得到保护。——合理性(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合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长江,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如果只强调保护不开发,会阻碍经济发展。——不合理性(同一性)
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正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怎么做
【知识回顾】
【易错判断】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订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真理与谬误等)
2.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订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3.矛盾对立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订正: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真题训练】
(2018·全国Ⅰ卷·22)2018 年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选项分析】
材料的话题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犯了知识性错误,应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排除;材料中未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③排除;材料中的信息“关键”对应主要矛盾,材料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侧重于生态保护,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④入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对应的方法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①入选。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知识框架】
【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解题模型】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限定的知识范围,然后根据设问指向确定本题的理论逻辑,最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具体措施,运用学科术语合乎逻辑地进行表述。
本题的知识范围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根据设问指向,探究类题型侧重谈方法论和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从战略全局高度”“各个环节形成合力”的信息,确定本题的理论逻辑。再调用知识完成探究建构,分别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提出具体措施,长江治理要从整体进行布局和重视各个环节对整体的影响。
探究类主观题的解题模型
【参考答案】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重视部分的作用,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
——理论逻辑
从战略全局出发,坚持综合治理,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提出措施(整体)
长江治理的各个环节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重视部分的作用,推动长江修复与保护整体发展。
——提出措施(部分)
【易错判断】
1.立足关键部分,实现各要素功能最大化。×
订正: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2.整体功能存在于各部分之中。×
订正: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3.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订正: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知识回顾】
【问题三】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参考答案】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理论逻辑
长江修复工作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放松懈怠,要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提出措施(量变)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抓住十年禁渔的契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还”一江碧波东流而努力。——提出措施(质变)
【易错判断】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订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量变不断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3.量的持续积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
订正:量的持续积累推动或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4.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订正:事物数量的增减、结构排序变化都能引起质变。
5.事物发展的途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订正: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订正: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的。
【知识回顾】
发展观
【专题总结】
【课后完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