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成效最大化。文章对当前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足之处,而后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家校合作共育策略的分析: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合力共育的理念;注重沟通交流,切实达成合力共育的目标;搭建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合力共育的能力;健全体制机制,保证合力共育的实效。
2.巧妙交流,提高沟通质效
沟通的目的是形成共识,而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在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下,家长往往因为孩子在校表现不好而被教师邀请来学校解决问题,教师告状式地一一罗列学生的问题,命令式地要求家长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脾气温和的家长还能与教师进行和气的交流,而一些家长会因为对孩子关心过甚,与教师产生冲突,导致沟通无法进行,甚至导致教师和家长形成心理隔阂,直接影响以后的家校沟通工作。其实,这与教师所用的交流沟通方法有很大关系,一些教师沟通经验不足,还有一些教师没有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教育。
家校合作中的沟通交流需要讲究艺术,巧妙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沟通一定是双向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抱着探讨的心态,多引导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要先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再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强求家长认可自己的观点,让家长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自己的意见。其次,教师要端正态度、控制情绪,时刻提醒自己沟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发泄情绪,在沟通中,要做到语言温和、有条理、客观,不能运用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去评价学生和家长,否则沟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家庭情况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放任型家长,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溺爱型家长,教师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分析学生的行为和状况,或者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存在的不足,等等。
(三)搭建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合力共育的能力
1.组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在家校共育中,一些家长指出,不是自己不想把家庭教育工作做好,而是自己不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也不知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科学,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等等。而这些都是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家庭教育水平不足的表现。因此,学校有必要采取自愿报名、轮流培训的方式,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班,并邀请相关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心理学教师、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等,来为家长进行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理论、心理学、亲子沟通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学校也可以通过录制专家讲座的形式,为家长提供学习资料,让家长自由学习。在开展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向家长传递家校合作理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促使家长发自内心地提高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真正实现家校密切配合,使家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展交流互动,提升家长的教育实践能力
仅仅拥有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家长未必能高效率地进行家庭教育活动,因此,还需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家长在谈起教育方法和技巧时,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理论功底非常深厚,但是具体到孩子的某个问题、某个行为,或在某个情境中应该怎么做时,就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因为这部分家长虽然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没能很好地把握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法。因此,学校要搭建一个交流与活动的平台,比如组织家长沙龙,邀请家庭教育工作比较突出的家长,分享他们处理家庭教育问题的方法,分享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沙龙活动中,优秀的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帮助其他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在这种气氛轻松活跃的活动中,家长是活动的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从而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既能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又能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
(四)健全体制机制,保证合力共育的实效
1.加强组织机制建设
任何一项需要互动协作的活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同样,家校合作也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的家校共育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家长的行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校对待家校合作的态度是鲜明和认真的,从而从主观上打消部分家长不重视、走过场的消极念头。因此,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建立班级家校合作委员会,或建立年级家校合作委员会,或建立校级家校合作委员会,可在其中设立德育组、教学组、安全健康组、生活保障组等,尽可能地让家长在家校合作委员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促使家校合作更好地开展。在确定家校合作组织后,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切忌脱离实际,在明确学校和家庭的权利和义务时,可以适当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工作,切实担负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保障家校合作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实效。
2.协同多方力量支持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不管是合作形式还是合作内容都应不断优化和丰富,而这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勤于和教师沟通交流;学校要敢于探索尝试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丰富家校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开展道德建设论坛、评选“学习家庭”、举办家校联欢、开展家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政府可以通过评优评先、资金补助等支持性政策,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家校合作舆论导向。
三、總结
总之,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作共育。家庭和学校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承担起育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把家校合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双方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合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孙晓云.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协同的智慧:百个家校共育经典案例[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21.
[3]刘士伟,苏海泉.大学生创新创业家校共育工作体系面临困境及构建策略[J].辽宁经济,2021(6):89-96.
[4]朱婷婷.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家校互动研究:以南京市三所小学为例[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