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共体模式下县域120 急救中心一体化统筹管理方案应用

2023-08-11 00:27黄荣清字国祚罗恒斌马梦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医共体总院卫生院

黄荣清 字国祚 罗恒斌 马梦飞

《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建设规范专家共识》倡导建设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急救一体化,积极实施“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的县域急救新模式[1]。即坚持以急诊患者需求为导向,在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基础上,通过医共体急诊急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编织县域内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畅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构建同质化、规范化、信息化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本文浅谈医共体模式下120 急救中心统筹管理方案,希望对县域内急救能力、应急反应速度提升、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帮助。

1 当前县域急救医疗服务一体化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县级市医疗资源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发病率逐渐升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村村通公路以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很多严重创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要在黄金时间内抢救才能挽救生命,这时120 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尤为重要,需要迅速到达[2]。然而,很多乡镇医院并未设置专门的院前急救人员,或是没有在岗位值班的急救人员,急救电话也没有普及,加上急救人员的急救素质不过硬,导致急救事故多发,延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在发生重大急救事件时,乡镇卫生院多求助于县市级医院,而急救车到达乡镇至少1 小时,往往错失医疗抢救的黄金时间。

急救站点的匮乏、急救专业人员的不足、救济半径范围的增加、急救演练的缺乏、没有统筹调配等,都影响了农村伤员的急救质量,不利于打造和谐稳定型社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除了与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有关外,县乡镇三级没有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章制度不健全、体系建设不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都影响了城乡急救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

2 120 急救中心县乡镇一体化统筹管理方案

2.1 统一管理 2013 年云县开始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形成以县医院为龙头,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 家乡镇卫生院、194 家村卫生室等共同组成的医共体体系,实现人、财、物,以及技术规范、质控管理、药品耗材、医防融合、规章制度、目标考核等统一管理。医共体总院(县医院)牵头,全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纳入院前急救网络,理顺管理机制、优化运行模式、健全急救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人员标准、统一管理考核,建立新的覆盖全县及连接临近县域乡镇的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体系。

总院120 中心负责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急救人员、救护车辆统一规划管理,人员统一着装,车辆统一标识,资源统一调配。根据地域情况,将12 家乡镇卫生院划分三点三片区,建立网络化定位系统,120 中心接警后调派就近卫生院人员及车辆,接到通知后必须在3 分钟内出诊,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总院每月对全县120 调度情况进行督查及考核,考核结果年终计入卫生院院长考评项目。

2.2 科学排班 在医共体各单位120 统一调配过程中,县乡镇医院须对救护人员进行科学排班。具体如下:① 总院120 急救中心负责排班统筹管理,根据各个片区急救人员的情况进行调班,某片区急救人员不足时从其他片区调配甚至从县级医院调派,保证每个片区卫生院急救人员数量充足。② 总院调度室每周进行常规排班,将排班情况下发各卫生院办公室及120 管理工作微信群,接到排班通知后,急救人员车辆迅速到达值班片区,每个片区每天至少保障一套卫生院120 急救人员在岗(一医生、一护士、一驾驶员、一救护车)。③ 在统一排班管理前提下,根据伤员具体位置,调度员采取“就近原则”指派车辆进行急救;如出现就近片区急救人员已出警情况,快速指派邻近片区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人员前往抢救运送伤员,保证每个片区的伤员都能得到及时快速救治。

2.3 制定标准的120 派车原则及统筹费用 合理的120派车原则可以为急救人员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减少中间环节。医共体总院120 急救中心统筹调度辖区内的急救车辆,提供高标准的派车服务:① 中心片区卫生院建立急救分站,根据患者病情就近抢救治疗或转送县级医院,当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总院安排县级医疗资源同时协调其邻近片区人员车辆前往救治,实现统筹管理。② 为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减少资源不足状况,在划片管理中,医共体可协调周边资源,采取“下送上接”的服务模式,医共体总院承担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对于每天的派车计划和片区人员的加班等进行科学考勤,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救助人员责任心,提升统筹管理质量。根据国家、省、市财政局及医疗保障物价的规定,保障人民健康,避免院前急救网络构建后出现乱收费、高收费现象,遵照国家法规及社会物价水平,统筹化管理急救体系费用。① 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统一化收费项目,如院前急救、非院前急救的转院转诊服务,非院前急救的康复陪送服务等,并规定县乡镇一体化的院前急救体系收费项目及费用统一。② 制定由总医院为质控小组的质控监管机制,制定严格收费管理规定,按月提交费用明细,采用不定时抽查方式,由医共体总院质控小组负责核查,最终达到县乡镇医一体化的收费统筹化管理。

2.4 做好院前急救技能培训 总院120 急救中心负责对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每年不少于两次。技能培训急救知识如下:① 对于呼吸困难者,急救者要判断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比如气道阻塞、肺部疾病、胸膜腔疾病等,快速给予吸氧处理,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辅助呼吸,也可应用尼克刹米等呼吸兴奋剂。② 在急救时开通静脉使用抗生素初步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③ 对于胸痛者,使用车载心电图机检查心电图,通过网络传到总院进行阅读,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治疗。冠心病患者采取抗凝、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镇静和止痛处理。④ 对于昏迷者,通过询问家属发病史,体格检查,判断昏迷原因,根据病因快速初步处理,比如中毒者立即给予解毒、催吐、补液、保护脏器,低血糖者快速静脉注射葡萄糖,颅压增高者给予降颅压药。⑤ 对于外伤流血者,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住伤口,四肢出血无效时,可用止血带结扎止血,为休克患者快速补液等。

2.5 总院做好协调工作,打造全县统一的医疗急救体系 为了保证中心县乡镇一体化模式的良好应用,总医院120 调度中心负责总的协调工作,要求所有急救人员在岗期间必须统一着装。建立网络化定位系统,要求卫生院120 在接到调派通知后必须在3 分钟内出诊。在非特殊情况下,当班的卫生院120 急救人员不能随便脱离岗位;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报备总医院120 调度室,总医院根据各个片区急救人员的在岗情况进行调班,保证每个片区卫生院急救人员数量充足。为了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卫生院院前急救要服从总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总医院的医务科每月对全县120 调度情况进行督查及考核,考核结果年终计入卫生院院长考评项目,从而提高乡镇卫生院急救的紧迫感,实现标准化管理。

2.6 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互联网+的120 急救指挥系统 ① 安装120 急救中心中央指挥系统,配备专业调度员,便于接听报警电话时对患者抢救进行电话指导;中央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每个救护车情况,然后做出迅速判断,快速反应。② 安装120 急救车监控摄像系统及定位系统,并与中央调度系统互通,便于对救护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在接听报警电话时,能及时定位报警地址,便于出诊救护车及时找到患者,缩短院前急救的黑洞时间。③ 组建总院多学科会诊远程急救小组:实现救护车生命征的监护,与中央调度系统相连互通,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启动相应科室远程指导救治,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3 成效

① 经过120 急救中心县乡镇一体化统筹管理后,院前急救辐射半径减少,预警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急救时间缩短,出诊速度加快,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② 院前急救人员同质化要求,加上统一培训,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综合急救能力也得到飞跃性提升;③ 对胸痛、脑卒中、严重创伤、高危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均能及时转运并救治,完全达到五大中心对院前急救团队的考核要求,同时致残率、致死率下降;④ 资源的配置达到合理、有效协调,院前急救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部分救护车可以辐射至周边县市,院前急救患者不断增加,总院创伤中心数据在“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紫云系统”2020年度全国排名第一,2020 年至今持续排名云南省第一。

猜你喜欢
医共体总院卫生院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