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严
[摘 要]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但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发掘思维培养点、展现思维轨迹、比较阅读文本、引导个性表达、鼓励学生辩论、注重学科整合以及注重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发展;比较阅读;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37-0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阅读问题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思维能力是阅读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而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虽然有所涉及,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显得过于简单,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研读文本,发掘思维培养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并没有构建以思维为线索的问题或者话题序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解读教材,真正吃透文本,发现文本内隐的思维线索,寻找到恰当的思维培养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在教师有意的培养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发展与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竹节人》一课,是有目的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多数教师都是紧扣有目的阅读策略展开教学,而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手段。对《竹节人》这样一篇以阅读策略教学为主的课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找准思维培养点是关键。教学时,通过有目的阅读策略的运用,学生对竹节人这种玩具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可提出问题:“竹节人是一种很好玩的玩具,深受孩子们喜爱。那么,竹节人还可能有哪些新的玩法呢?请根据竹节人这种玩具的特点设计出几种新的玩法,和伙伴们玩一玩。”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他们的奇思妙想。于是,他们结合自己玩玩具的经历,对竹节人的新玩法进行思考与设计。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设计了许多新鲜有趣的玩法,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特点找到恰当的思维培养点,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本的结构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教师要因需而教,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发展。
二、可视化思维,展现学生思维轨迹
在平常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般处在内隐状态,这不利于教师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以批注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外显,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方式,并适当给予点拨、引导,让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搭石》一文,是一篇散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清新的乡村气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批注阅读的形式沉入文本,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旁边进行批注,体会文本所流露出的美好情感。如有的学生在“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的旁边写道:“在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心里,村里的搭石就像是自己家里的物品一样,需要换或者修,根本不需要别人说,自己主动进行。摆搭石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他们只有这样做才会觉得安心。他们是村子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有的学生在“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这句话旁边写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搭石村人的谦让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这一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发扬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这样,把学生的思维清晰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思维轨迹,及时给予引导,而且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特点,精心选择,灵活运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用比较,深化学生文本理解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比较点,让学生找到品读文本的突破口,进行思考辨析,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草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教学时,教师可把这个句子改为“蒙古人民骑着马很快来到我们身边”,并让学生把它与原句进行比较,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在比较中,学生发现,原句把蒙古人民穿着各种颜色的衣裳向我们奔来的样子比作一条彩虹,不仅写出了蒙古人民衣着颜色鲜艳,而且表现出了他们迎接客人的急切。《草原》一课中,除了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比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这篇课文与前面学过的《猫》《母鸡》等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对老舍的作品风格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知,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教师以比较的形式引领学生审视文本内容,能发展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阅读教学中,可供学生比较的内容有很多,如词句、段落、篇章、详略、不同作品等。教师可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发掘适合的比较点,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个性表达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使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一课,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教学这篇课文后,教师对学生说:“学了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一去不复返。即将毕业的你们,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仍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弟弟妹妹们,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你会如何劝说他们要珍惜时间,不负光阴、不负自己呢?”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劝说比自己小的学生要珍惜时间。有的学生说:“学弟学妹们,回想这六年来的学习生活,它给我的感受是身在其中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是一回首又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听老师讲,后悔自己没有与同学和谐相处。希望你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像我一样因为蹉跎岁月而后悔。”这样,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表达,深化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情感是互相依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能激活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打开表达的思路,促进学生创意表达,让学生的思维与语言齐飞。
五、相机辩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辩论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活动,能激活学生经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特点找到恰当的辩论话题,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两个小儿的可爱以及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感受到了辩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基于学生对辩论的浓厚兴趣,教师把《口语交際:辩论》的教学前置,让学生以“孔子不能决也”为辩题展开辩论活动。有的学生认为,孔子是真的不知道,表明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孔子是可以进行决断的,他主要是想让两个小儿继续保持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这样的辩论,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教师依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辩论,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相机让学生展开辩论活动,并对口语交际的内容适当进行分解,降低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难度;同时,把口语交际与课文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六、学科整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中,而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提出跨学科并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这样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知道的桥及它们的特点;然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与美观等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再别康桥》《桥》《中国石拱桥》等课文,使学生对中外的桥梁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最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桥梁,并展示给大家看。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向多个方向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契机的。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中不断探究,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七、注重实践,设计有深度的学习活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出能引导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益。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一课时,一些学生对孙膑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而获胜产生一种不过如此而已的感觉。这表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然处于浅层次,孙膑的智慧才能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可与赏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孙膑的杰出才能有深刻的认知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的示意图连一连,也可以让学生采取列表的形式把马儿出场的顺序与比赛的结果罗列出来。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学生对孙膑敏锐的洞察力(上中下三等马、脚力相差不多)以及对田忌的了解(田忌非常信任孙膑),注意谋略的保密性(直到比赛前一刻才说出)有了深刻的认知。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没有对马的了解就无法对比赛做出合理的规划;没有对田忌的了解,自己的策略就不一定会被采用;如果没有做好保密工作,那么赛马也就很难取得胜利。而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军事家必备的素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孙膑的认知发生很大改变,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田忌赛马》教学中,一般的阅读很难使学生对孙膑产生客观的正确的评价。为此,教师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亲自去连一连、画一画,形象直观地体会孙膑的思维过程,这样使学生对孙膑有了正确的评价,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思维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汪静,顾珊珊.用思维导图浇灌阅读思维之花[J].安徽教育科研,2021(14):115-116,45.
[2] 宋春红.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2):45-46.
[3] 李传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天津教育,2021(1):138-139.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