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摘 要:得益于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云南省物流行业迅速发展,并有望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中心。文章以对应分析为基础对云南省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但依旧存在一定滞后性;国家政府还需积极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视发展问题,运用多项策略驱动云南省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对应分析;物流经济;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23
Abstract: Benefiting from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logistics center in west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Based 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gistics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nd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complement each other,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lag.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logis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e up to development issues, and driv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unnan logistics economy by using multiple strategies.
Key word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logistics economy; evaluation model; empirical research
0 引 言
云南省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和发展的重要门户和战略先行区。2011年,国务院出台桥头堡工程计划,使云南省物流经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契机;2016年,云南省政府为深化落实《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多方面入手完善策略以解决云南省物流产业发展制约问题。伴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经过多年的摸索,云南省物流经济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总体态势。目前云南省的大量资本被应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受到历史发展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全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及挑战的影响,整个物流经济发展也逐渐展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低效性,整体发展规模仍未能达到门槛效应,现代物流经济支撑力所展现的短板也亟须解决[1]。
1 基于对应分析的云南省物流经济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1.1 实证研究方法
对应分析也被称为关联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以定性变量为主,通过交互汇总表的构成和分析来进行各个变量间关系的揭示。该分析方法建立在R型和Q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降维思想对研究数据结构进行简化。作为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避免了传统因子分析只能单独完成数据阵R型或Q型因子分析而造成信息遗漏的弊端,能够实现行业因素与系列因素的分析融合。其基本分析思路为以点的形式在多维空间内展现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直观地对各种行变量、列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再展示。且该降维指标缩减建立在指标携带统计信息不失真保证的基础上,基本模型如下。
该模型中的公共因子F1、F2、……Fm均是相互独立且不可预测的,并且该模型当中的公共因子数量少于原始变量,因此在求取线性组合系数时会通过回归思想的引用建立回归方程,完成对各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值的求取,且该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为公共因子、自变量为原始变量,回归方程如下。
对应分析求解的过程中,首先将原始列联表数据规格化后进行列联表计算,继而完成阵矩求解,随后完成R型因子或者Q型因子的计算、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互推导,求解公式如下。
1.2 研究变量确认
经济发展过程展现的是一个从经济要素投入到生产价值实现的过程,该过程中有经济价值的客观规律形成,而这样的客观规律同样适用于物流经济发展。云南省地大物博,不同区域之间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因此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为了客观地对物流经济进行评价,以云南省区域物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平均数据作为研究变量的原始数据,数据具有权威性,能够切实地反映区域物流经济系统的真实情况,并对相关的研究变量进行指标编码。云南省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变量见表1。
1.3 研究结果
指标相关性是對应分析的基础,结合指标相关性结果能够看出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指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说明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物流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投资、消费、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同样也提供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还是行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带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再次拉动了供给与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物流行业逐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和活力,物流与经济之间表现出了良性循环发展。 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相关性计算结果见表 2。
对该物流经济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并完成因子提取,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能够更加直观地完成各变量之间相关性程度的进一步检验,是进行对应分析前的必要步骤。该检验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以相关系数的矩阵单位阵为零假设对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过进一步检验可以得出该模型的自由度为29,显著性为0.001,因此该模型的显著性明显低于0.05,可以通过对应分析判定研究结果。结合对应分析模型对云南物流经济评价模型进行因子提取,得到结果见表3。
2 云南省物流经济评价分析
从对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两项因子的累计方差的累计百分比高达99.051%,云南省整体区域内的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且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仍会继续维持。说明物流发展会拉动区域内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也对物流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根据对应分析可以发现云南省物流经济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整体的物流经济发展相较于中国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省内的产业分布也具有一定偏差。云南省作为桥头堡工程计划的核心,整个物流产业应保证向南亚与东南亚逐步延伸,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的国际物流通道逐渐打开,但是受到历史发展的限制,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仅物流供给能力较差,且通道和通关关卡的设置也极大地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物流业规模尚未达到理想的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云南省国际发展格局的形成[2]。
综合本次研究所建立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局用机交换容量、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均是造成物流经济和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云南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诸多传统生产行业未能根据实际的产业需求和发展情况做出改变,整个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贡献度较低。而从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物流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过现有的标准物流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撑,多元化资金支撑明显不足。
物流产业的蓬勃依托于互联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同样也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加以辅助。而目前云南省的物流经济发展正在面临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创新的挑战。云南省尚未形成大规模稳定的物流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表现出功能单一、管理水平滞后的特点,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省物流产业的综合发展,短时间内无法全面地适应日益凸显的国际贸易以及跨境物流需求。
3 云南省物流经济优化发展策略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省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同样也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一带一路”贸易图景全面铺开,云南省铁路运输、 水运、 公路运输和航运多方面发展,运输网络建设十分迅速。但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平衡区域建设。借助云南省的特色产业特征和区位优势补足物流经济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重视多式联运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内河航道等交通网络的健全发展,保证交通体系的全面性覆盖。同时,云南省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内物流要素的流通效率,通过优惠整体的调整,降低运输成本,简化通关流程,大力促进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區的物流和贸易往来,并以此为契机实现经济增长[3]。
3.2 平衡协调发展体系
针对云南省物流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的现状,应通过联合发展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创建平衡协调的发展体系。一方面,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形成积极的引导,通过建立业务合作与战略联盟在高效互补的过程中保证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以此为基础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借助科学的高层计划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保证生产、流通、运输与仓储之间形成一个“多规合一”的整体;通过跨区域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物流与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制度的建立,秉承开放的态度促进各项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也要通过政策倾斜积极吸引社会固定资产,完善物流网络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带动机会,积极推进物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4]。
3.3 推进物流经济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时代的发展特征,而物流经济想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要不断地融合创新。首先要推动信息技术赋能,通过大局用机交换容量和保障网络基础通信能力激活信息技术对物流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并在各种创新思维的应用下,打破传统的业务模式局限、管理方式弊端,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物流产业发展始末,保证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更加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其次,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该过程中,不仅要从现有从业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入手积极调整培养方式、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与时俱进的培训增强人才的知识、技能掌握,更要深度迎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物流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5]。
4 结 语
云南省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发展相辅相成,但通过对应分析发现,整个物流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低效性,整体发展规模仍未能够达到门槛效应。为此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协调发展体系、推进物流经济创新驱动,保证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黄洁,花培鹏.物流大通道背景下云南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22(3):325-331.
[2] 谢瀚毅,黄洁.云南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3):122-128.
[3] 党晶晶,士孙斌,闫文娟.基于对应分析的物流经济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04-106.
[4] 刘明,李佩燊,罗黎.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23):223-226.
[5] 曾道明,纪宏金,高文,等.R-Q型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1):78-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