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云 李卓然
摘 要:文章基于绿色交通理念和高校慢行交通的特征,构建了高校慢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SDJZ大学的慢行交通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高校在慢行道路空间和慢行交通设施方面表现一般,有待对其改善;特别是在慢行道路安全方面有待提高以满足高校人员的慢行需求。高校的慢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路权分配不合理;二是道路宽度设计不适配;三是停车供需不匹配。针对高校出现的相应问题,文章主要从慢行交通网络的优化、步行交通的优化、非机动交通系统的优化以及慢行交通静态设施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高校;慢行交通
中图分类号:F503;U491;TU984.191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traffic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low traffic in universities and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low traffic in SDJZ University.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universities perform mediocrely in terms of slow road space and slow traffic facilities, and they need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erms of slow road safety,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to ensure the slow travel needs of university personnel. The main problems with slow traffic in universities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ly, road rights are unreasonably allocated; secondly, the road width design is not suitable; thirdly,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parking supply and demand. In response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mainly propos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optimization of slow traffic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pedestrian traffic, optimization of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 and static facilities of slow traffic.
Key words: green transportation concept; universities; slow traffic
0 前 言
隨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交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重,因此全球许多国家开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1]。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我国力争完成“2030年实现碳达峰, 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碳排放目标[1]。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内的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行人与机动车的矛盾格外突出,因此如何协调高校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构建高校慢行评价体系对高校慢行交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当前高校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绿色交通理念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 相关理念及概念
1.1 绿色交通理念发展
上世纪,欧美国家发现过度发展汽车带来一系列问题,开始重视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随后,相关组织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相关研究者系统首次提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国内关于绿色交通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王静霞提出了“安全、舒适、通达、有序、低能耗、低污染”六个方面的绿色交通研究框架[3]。陆化普认为绿色交通是以解决交通、环境、能源等问题为目标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4]。
1.2 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是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理念,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5],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着力点。绿色交通的目标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4],是以最优的能源消耗而实现最大的交通水平,与城市功能、土地利用以及环境相互协调,以达到不同交通方式相互融合发展。绿色交通作为综合复杂的系统,应当注重资源、经济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并具有高效性、经济性、适用性等特征[6]。
1.3 慢行交通
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最早提出“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交通作为交通系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般由步行和非机动车两种交通方式组成,速度不应大于15km/h[7]。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慢行交通按出行目的可分为交通性目的和非交通性目的。慢行交通一般由慢行载体、慢行主体和慢行目的三个主要要素构成。慢行交通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机动灵活,适用城市各类空间;二是短距离优势明显;三是节约用地,效率高。
2 高校慢行交通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慢行交通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一是明确以高校为对象的慢行交通评价目的及内容;二是结合慢行交通特征,以舒适性、低碳性、绿色性、安全性、连续性、方便性等为原则对评价指标进行初步选择;三是高校的慢行评价指标根据校园内人群的不同出行特征结合绿色交通理念的“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对高校的慢行交通评价指标进行确定(表1);四是根据AHP法构建模型,构建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指标权重的确定;五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依据绿色交通理念对高校的慢行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值用A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是综合评价值;Bm是各个准则层评价值;Wi是相应评价的权重系数;Ci是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3 高校慢行交通评价及其问题分析
3.1 高校慢行交通评价
本次研究以SDJZ大学为例,依据绿色交通理念下的高校慢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慢行交通进行评价。利用上节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高校慢行系统,结果处于2~8分,并结合本次调研的情况得出:慢行交通得分位于2~5分,说明该路段慢行交通差,对于得分较低(<1分)的因子,应对其展开针对性分析,对其涉及的方面进行较大程度的提升,并提出优化策略;慢行交通得分在5~6分,即该路段慢行交通一般,对于得分较低(<4分)的因子,应对薄弱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慢行交通得分在6~7分,即该路段慢行交通较好,针对得分较低(<5分)的个别因子,应当对导致得分较低的因素进行完善;慢行交通得分>7分,代表该路段的慢行交通较好,针对个别指标因子涉及的方面,对其较小范围内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慢行交通的舒适度。道路分布图、各准则层和综合评价结果见图1。
根据总评价结果可知(图1f),慢行交通较好的路段均为步行道路,主要位于宿舍区;主要道路的慢行交通处于中下水平;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的慢行道路整体评分较低,有待修整其中间的慢行道路。从慢行道路空间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图1b),校园的慢行道路空间因素的评分<4分的占比为11.76%,评分4~7分的为88.24%,评分>7分的占比为19.61%。此高校的慢行道路空间整体表现一般,整体情况有待改善。从慢行交通设施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图1c),校园内慢行交通设施因素的评分<4分的占比13.73%,评分4~7分的占比为74.51%,评分>7分的占比为11.76%。此高校的慢行交通设施整体表现一般,整体情况有待改善。从慢行道路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图1d),校园慢行道路环境因素的评分<4分的占比为3.92%、评分在4~7分的占比为74.51%、评分>7分的占比为11.76%。此高校的慢行道路环境整体表现较好,应该针对个别道路进行改善。从慢行交通安全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图1e),校园的慢行道路空间因素的评分<4分的占比为5.88%,评分为4~7分的占比为90.20%,评分>7分的占比为3.92%。此高校的慢行交通安全整体表现较差,校园慢行交通的安全设施需要予以增加或改善。
3.2 高校慢行交通問题整体分析
3.2.1 路权分配不合理
高校的道路规划设计主要注重机动车的路权,而忽略了慢行交通才是高校的主要交通方式。另外,高校的道路不仅具备联系各个功能分区的交通功能,还承担着重要的线型公共开放功能,为学生、教职工等的学习、交往、休憩、健身等活动提供了环境。然而人行道年久失修、非机动车辆停车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人与车辆混行,严重破坏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3.2.2 道路宽度设计不适配
高校道路横断面在设计时忽略了道路承担功能和通行能力,导致宽度设计与使用功能不适配。另外,道路设计忽略了各功能分区的需求、高校道路横断设计过于单一 ,从而导致高校人行道路宽度不适配,严重阻碍高校慢行系统的构建。
3.2.3 停车供需不匹配
校园的停车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匹配。一方面,校园机动车在路侧停放严重占用了校园内非机动车的道路,甚至有些占用了人行道路(图2)。由于缺乏停车区域使得空间分布与需求不匹配,导致车辆选择就近路边停车,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另一方面,由于校区规模扩大,校园的非机动车拥有量大幅增加,这不仅给校园道路带来压力,也造成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问题。教学实验功能区存在非机动车辆大量停靠在机动车车道和步行道的现象,严重影响步行者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住宿生活区严重缺乏停车区域和相关管理人员。
4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高校慢行交通规划优化
4.1 慢行网络系统优化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和校园交通的特征,参考国内外不同规模的高校校园道路划分研究,此次研究将高校的慢行交通分为集散服务性慢行道路和休闲慢行专用道路两个等级。其中休闲慢行专用道主要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休闲、游玩等交通服务;集散服务性慢行道路主要承担慢行的集聚、联系等各个功能分区,为校园提供内部连续慢行交通服务。完善的慢行道路网络是高校交通的重要骨架,在整个交通体系中起支撑性的作用。另外,交通性道路作为连接高校外部交通与内部各个功能分区的通道,其功能以交通为主,承担着校园内快速度、长距离的机动交通,因此路权分配中应给予机动车更多路权;而慢行道路作为道路体系结构部分,只服务于高校的慢行交通,应当禁止机动车通行。
4.2 步行交通系统优化
一是根据高校具体情况在不同时段进行限行,避免人车冲突。作为组团式布置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出行行为调查,通过对机动车在通过教学等功能区时采用分时段限速限行的方式解决人车混行的问题。二是规范校园停车,设置集中停车点。高校增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禁止非机动车胡乱停放,可以有效地缓解非机动车占道停车对步行通道通行安全的影响。一方面,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需求划定合理的停车区域,以防止打断慢行交通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采用小集中多分散的方式设置机动车的停车场地,以满足机动车在高校各个功能区的停车需求。
4.3 非机动交通系统构建
一是局部道路修复或扩建。结合学生出行特征,在学生通行较多的路段和连接主要功能分区的道路对局部道路进行扩建,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二是道路横断面的优化。道路横断面应当注重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分离设置或者设置辅助设施带将非机动交通与机动交通在水平空间上分离开,尽量保证慢行交通的连续性。规划设计应当结合当地的氣候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树木,这样既可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4.4 慢行交通设施优化
一是宿舍区优化应当结合宿舍周边景观绿化就近设置室外停车区域,规范停车,严禁非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停车;学校制定相应规范管理车辆停靠在非机动车停靠点。二是教学办公功能区应当合理利用教学区域或办公区域外围空地,适当增加机动车停放区域,并充分利用停车区域周围的绿色植物带和植草砖;宿舍区域应当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
5 结 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的慢行交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基于绿色交通理念通过对高校慢行交通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分析其相应的问题并指出优化方向。主要结论:高校在慢行道路空间和慢行交通设施两个方面表现一般,有待加以改善;特别是在慢行道路安全方面,有待提高以保证高校人员的慢行需求。高校内慢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路权分配不合理;二是道路宽度设计不适配;三是停车供需不匹配。针对高校慢行交通出现的相应问题,本文主要从慢行交通网络的优化、步行交通的优化、非机动交通系统的优化以及慢行交通静态设施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力求构建一个“人车分离、注重慢行、绿色低碳”的高校慢行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莉.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研究[J].交通与运输,2021,34(S1):187-191.
[2] 高峙南,侯宇.兰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7):121-122.
[3] 王静霞.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 推动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J].城市交通,2011,9(1):1-5.
[4] 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城市交通,2009,7(6):23-27.
[5] 张明敏.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36.
[6] 章许灏,钟石泉.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研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8(2):
129-134.
[7] 李海璎.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住宅与房地产,2018(6):208.
[8] 赵青.昆明慢行交通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