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质增效

2023-08-10 02:34周群
教育界·A 2023年18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初中化学双减

【摘要】“双减”背景下,各校采取各项措施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科目教学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文章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对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共促初中化学教学的提质增效,以及“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实。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提质增效

作者简介:周群(1974—),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區骑岸初中。

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初中生传授化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学习态度,为其能力、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需要注意的是,对作业减负并非意味着减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可以令化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路

“双减”背景下,要想使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可以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作业布置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恰当的方式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其积极学、主动学。教师应当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化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1],从心理层面上助其减轻学业负担。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等,这也是促使其积极学、主动学的一个必要前提。而在作业设置方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少而精,还要增加作业的种类,通过设计实践类、拓展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来提升初中化学作业的趣味性,借助作业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教学联系生活,巧妙提质增效

生活处处是学问,初中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之时,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探究兴趣,为化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等方式将初中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金属材料”这一课为例,金属材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大多数初中生对其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初中生对该课知识的学习探究欲望。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常见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你知道它是什么金属吗?为什么要用金属来制作这些物品呢?”等。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调动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储备,就能回答出来,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地思考并积极地回答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对这些金属材料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回答出来,在问题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学习、探究相关知识,进而掌握该课的重要知识点。

(二)恰当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是否感兴趣,而这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对新课引入环节的设计,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确保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题情境引入、事实引入、实验引入、多媒体引入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新课引入方式,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新课引入效果[2]。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课堂引入时间,引入时间过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时间过长又容易造成其思维跑偏,影响到最终的引入效果。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空气”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新课引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将纸巾揉成团放入一个平口杯的杯底并将其固定,避免其滑动,往烧杯倒入适量清水,竖直将平口杯放入烧杯中,水位超过杯中纸巾的位置后,竖直将水杯从烧杯中取出。此时,学生会发现里边的纸仍然是干燥的。第二次将平口杯放入烧杯中,一直下沉,并将平口杯略微倾斜,就会看到有水流入平口杯,此时再将平口杯拿出来就会发现,固定在杯底的纸团已经湿了。

教师此时可提出问题:“大家猜一猜,第一次实验,杯中的纸为什么没湿?第二次实验,杯中的纸为什么湿了?”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再加上问题的引导,很容易就能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探索欲,为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打好基础。

(三)引导实验探究,调动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在教学之时,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必要的。探究学习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就是实验探究。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既能调动其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其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的提升,助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氧气”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用木条、硫、木炭、铁丝等一系列物品完成燃烧实验,通过这种科学探究的方式一步步探索、发现氧气的性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的乐趣。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最终完成对“氧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之后,还会获得学习成就感,这对于其化学学习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等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进而较好地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四)巧用多媒体,助力提质增效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化学概念和知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还能帮助教师节省板书时间和实验演示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助力教学的提质增效。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为例,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本身属于危化品,为了让学生更快速、直观地了解浓硫酸对纸张、布料、皮肤等的腐蚀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实验视频,这样既能避免直接演示实验带来的隐患,也能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浓硫酸稀释实验环节,教师演示完正确的浓硫酸稀释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水倒入浓硫酸”这种错误的稀释方法,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浓硫酸稀释操作错误的危险性。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刻记忆,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操作危险,节省了实验演示的时间,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五)重视因材施教,确保提质增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个体差异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3]。具体而言,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点时,有人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有人却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和接受。

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课堂学习任务与学生的自身能力相匹配,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

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让组内的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学习,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启发,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为例,该课的一个探究实验是“分子运动的现象”,在进行该实验时,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问题。针对低层次的学生,只要让其说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即可;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描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针对优等生,除了要求其做到上述两项,还要让其分析该实验存在哪些缺陷(污染空气、浪费药品等),然后要求优等生自行设计一个新的实验,呈现分子运动的现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舒适区,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六)利用微课视频,培养自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视频教学应运而生。微课视频是由教师制作的教学短视频,每个视频通常介绍一到两个知识点,高效、直观且易懂,非常适合初中生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微课视频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在预习、复习阶段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时,都可以搜索、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来解惑,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具有较大的帮助。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质效,为化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好微課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资源库,以供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取用。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及其化学方程式、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师可以结合这几个知识点分别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提前上传至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或是直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视频,完成预习任务。相较于单纯的看教材预习,这种预习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学生借助预习的机会,发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阶段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课,解决问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七)巧妙设计作业,巩固教学成效

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而在“双减”背景下,鉴于严格控制书面作业量的要求,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方式,在增加作业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效[4]。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菜单式作业或是作业自助餐等形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爱护水资源”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基础类、拓展类、实践类三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类题目主要围绕该课知识点,以选择类、填空类题型为主;拓展类题目主要以信息查询为主,如查询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思考能否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海水淡化处理器;实践类题目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如调查学生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并思考如何才能减轻水资源污染。

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做到教学的提质增效,可采取教学联系生活、恰当引入新课、引导实验探究、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微课视频、巧妙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学、主动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好总结反思和创新改进工作,这样才能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持续探索更多能够促进化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庆玲,陈丽萍.浅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减负增效[J].内蒙古教育,2022(6):52-56.

[2]窦润江.“双减”视域下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7):16-18.

[3]吴璐.“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多样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2,8(4):190-192.

[4]叶兰,王丹.“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中学化学,2022(2):11-14.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初中化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