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雪春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
2021 年“双减”政策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双减”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双减”的落实在于“提质减负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双减”的核心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保证学生在课堂内学足、学好。课堂高效,学生的能力就会大幅提高。本文就初中地理精准教学、提质增效谈几点策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考试的范围、考试的形式与难易度。因此,教师要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性质,深刻认识“如何教”和“为什么这么教”,把握各章节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内容的具体要求。
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和课本,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挖掘课本中的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掌握中考方向,理解“为什么考”“怎么考”与“考什么”的问题。
研究学情,实施因材施教。思考: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点背诵困难,比较难理解?课堂上需要注重引导、重点点拨的知识有哪些?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制定学时、学段和学年教学目标,采用能刻画学生活动水平的行为动词:说出、描述、说明、理解、比较、掌握、区分、解释、运用、分析、归纳、绘制等,通过什么媒介、利用什么资源或信息来做什么行为,即把学生达成行为的条件具体化。例如,中国地理“认识区域”课程标准之一: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过程与方法是“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内容要求是“气候特征”。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讲有选择的教学内容,精选有针对性的习题。②精心设置提问,摒弃无效问题、无价值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言简意赅,使学生能听懂,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还要做到少而精,用最少的问题尽可能覆盖到重点、难点知识;问题要有思维价值,有启发性,有适当的难度,问题有层次,由浅至深。③建立地理学科“错题库”,积累学生易错题、易错易混知识、易错字等,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常出错的知识点了如指掌,授课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提醒,以免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犯错。如“中国的地形”易错字: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准噶尔、沟壑纵横、珠穆朗玛峰、武夷山等;易混知识点:地形、地形区、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山地和山区等。
课本中的大部分活动题在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活动建议,筛选课本中的活动题,保留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活动题,简化整合教学价值相对较低的活动题,删减一些实施难度较大的活动题。比如,知识型的活动题相对比较容易,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题,可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去查找搜集资料,利用课间或者某节课统一让学生展示成果;一些有价值的活动题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既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围绕活动题开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读图和探究,真正“动”起来,养成了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非洲”的河流部分中的课本活动共有3 道题,每题关联紧密,由直观读图到分析成因。题1 是读图观察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支流数量有多少注入海洋;河流的流向由地势决定,水量大小与支流多少、流经的气候区有关。题2在题1的基础上分析了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从非洲气候图中可以读出该河的支流白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干季和湿季的变化,每年的湿季水位上涨,定期泛滥,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河流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得到答案后可以在以后学习美洲河流——亚马孙河时提供借鉴。题3 是对比这两条河流的差异,各自流经的地形区、气候区对流量所产生的影响,前面的两题都在为这道题做铺垫,学生可以很快地得出答案,这种认知思维的锻炼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重点考查的能力,“无图不地理”“无图不成题”,地图是必不可缺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师要以丰富多样的地图为载体,构建以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读图、析图、绘图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挖掘图表中显性、隐性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明确地图的种类
纵观近几年福建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地图,发现有分布图、等值线图、自然与人文景观图、地形剖面图、地理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区域轮廓图、统计图等。
2.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的读图“三步曲”:先看图名,是什么区域(地点)的地图;再看地图三要素;最后看等高距,引导学生看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和递变规律、稀疏与密集、闭合与极值、弯曲与延伸方向。
3.培养以图析文、图文转换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地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每一幅地图都要思考“是什么”“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例如,“中国的河流”应用,多幅地图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选取了我国地形分布图、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总结出河流航运价值受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人口、城市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差异(如图1 所示),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图1 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差异
教师要熟练了解教材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从多而杂的知识中跳出来,找出区域特色和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不仅要有知识的纵向联系,还要有知识的横向比较。例如,“中国的地域差异”,采用对比法学习南方、北方、青藏和西北地区,用表格横向对比四大区域,纵向对比气候、地形、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工农业等,引导学生探究,把表格逐项填写完整。如在农业方面(见表1),可以从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发展条件等方面一一对比。通过区域比较法,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四大地理区域,有效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表1 我国四大区域农业对比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感知触点多元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每个教学环节在课件中的直观显示,让学生一看屏幕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读图的过程体现在课件中,使用画线、画圈、加粗闪烁等效果,让学生知道看哪儿;文字字体、字号须保证最后一排的学生能轻松看到;七年级上学期把电子课本截图,在上面演示哪些文字需要画线、哪些文字需要画圈、笔记补充的具体位置。课件制作精良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保证每个学生能快速获取关键信息,课堂板书、板画、思维导图,以动态展示的方式融合在课件中,提高效率;活动题的答案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学生校对,同时减少错别字。例如,大多数教师教授“中国的地形”时会被幻灯片牵着走,不得不按照预设的动画顺序讲授不同走向的山脉,这时运用触发器制作课件,不仅授课更方便,还可以打乱顺序提问,鼠标可任意点击18 座山脉中的任何一座进行展示。
希沃白板可促进地图教学变革,我们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标记,将地图放大或缩小,还可以使用三维地图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例如,“世界的海陆分布”调用了学科工具中的地球星球图,地球可以放大或缩小,在二维和三维之间切换,星球图还可以转动,能清清楚楚地显示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为了让学生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相对位置,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上台旋转地球。例如,“亚洲及欧洲”,由于亚洲东西跨度很大,亚洲、欧洲之间的洲界线看不太清,这时可以调用放大镜功能,把放大框的大致位置调整好,再拖动方框的任意一个角调节到最合适的大小,使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清晰可见。这时还可以借助关灯按钮进行聚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希沃白板可以导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和超链接,可以逐级、逐个地展开和缩回,使思维的过程清晰可见,便于启发式讲授,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步掌握知识点,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农业”一节中应用了思维导图,从地、气、水、土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可视化。
微课主题突出、以小见大、语言精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难点和重点是说出九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分析讲解,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世界气候分布图,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会混淆知识点,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提前录制好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微课。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组员之间互助,相互讲解,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微课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理解和突破难点,对重点知识有效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在课后,把微课分享到班级群,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复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双减”要求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书面作业。根据学情编写有价值、简约的校本作业,有利于实现课堂重构。校本作业的编写着眼于中考要求,与授课内容同步,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按照教学流程编写分章节、分课时作业,大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减少学生的书写量,节约课堂时间。校本作业量尽量做到少而精,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看书,5至10分钟内完成。多媒体展台投影中等生的答案;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在屏幕上用红笔订正,学生同步用红笔订正,加深印象。这样既能减少课堂教师的讲授时间,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闲不下来,养成及时纠错、练后反思的习惯,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在地理教学各环节中渗透评价,精准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对学生课堂中的回答、填图、画图、读图分析、演示、实验观察、地理小制作、辩论等各种活动进行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采用评语、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做出评价;使用多元化课堂评价,发挥不同评价之间的互补作用:用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自评、互评,用学生的自评反思学习,用学生之间的互评互助学习;应用大数据精准教育平台提高纸笔测验评价功能,建构学生学习数字化大数据、动态学习大数据,借助互联网实现评价信息共享,打破时空限制,便于教师、学生、家长随时查询。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教师要守好课堂主阵地,精准教学,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最终实现“减负”和“提质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