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机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力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在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当下,应当深刻认清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的现状,从农机工程发展理念、政策、人才和资源角度进行优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机工程发展体系,深化推动农机工程领域的改革,以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机工程;发展现状;改革措施
近年来我国农机工程取得较快发展,农机装备质量、水平与保有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农机设备与农业发展不匹配的实情,认识到农机工程发展领域的不足。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入手,农机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加快提升我国农机工程发展质量的应对措施。
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影响
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是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业市场日趋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营形式也应运而生。采用产业经济理论推动农业改革,既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像工商业一样依法获得生产资源,依靠技术进步获得利润,并且保证收益的公平分配。新时代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了以买卖关系为纽带的经营机制,强调以契约精神来约束生产经营行为,并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型、合作社型和企业型方向,从而提高了农民的专业化素养,助推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实现了农业发展路径的深层变革。
2 农机工程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农机技术普及,使中国农业加快走上机械化道路。农机工程发展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实现了两者双向促进,解放了更多农村劳动力,不仅有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且更好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农机工程的进步了对于农业项目顺利实施,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从而助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2.2 优化了农业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仅要有政策支持,而且还要有技术支持。农机工程进步不仅促进了农机设备的更新,而且构建了全覆盖、实时化和高效率农机服务体系,释放了农机技术潜力,整合了农机服务资源,真正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农产品可以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农机工程进步还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降低农业项目成本,消除农民现实困境,而且增强了相关方服务“三农”的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2.3 促进农机技术的创新
农机工程发展直接助力农机设备更新,优化配置农机设施设备,满足基层的农业生产实践需要。农机工程发展强调建设农机服务体系,重点解决我国农机设备领域的短板,同时降低农机设备的运营成本,这些工作从整体上有助于技术的更新,提高了农机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不同主体的农业生产需要。可以说正是因为农机工程的发展推动了农机技术的普及。
3 农机工程发展的基本导向
3.1 降低农机设备资源消耗
在我国农业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改革指向下,农业机械被广泛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当中,但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技术水平和作业人员素养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农机设备使用的成本较高,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收益。为了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体系,还要从节能减排的要求出发,减少农机能耗,根据当地的农业模式选用适配性强的农机设备,以及加强农机设备日常管理,提高农机维护水平,推广先进操作技术,延长农机使用寿命,实现农机数量合理增长,满足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新时代,农机工程发展的关键点是控制农机使用量,推动农机设备使用清洁型能源,提高农机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增强农机设备对复杂环境的耐受度,从而适应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需求。为此,农机工程建设应当走理论创新与实用推广融合的道路,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先进农机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中的农机技术提档升级策略,以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现实需要。
3.2 加强农机设备技术创新
新时代的农机工程建设应当具有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特征,推广通用型的农机设备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现代农机工程建设应当以农机工程技术升级为主,将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不断加强农机设备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提高多种农业机具的整合性,增强“一机多用”的功能,根据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提供更先进的农机设备。另一方面,实现农机设备向轻便化、灵巧化、智能化操作方向转型,增强农机设备的模块化特征,保证农机设备易拆卸、易清洗、易保养,减少不必要的农机维护。例如,发展自动导航和辅助驾驶技术,构建智能终端监测和网络管理平台等。而且,新时代要求农机设备更加安全可靠,需要以智能化手段防控作業时的各类安全事故,这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农机工程发展还要从技术设备的升级着眼,注重基于现实的农业生产需要创新农机工程水平。
3.3 农机设备服务方式创新
以往,农机工程管理具有被动性特征,农机工程建设未能充分地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负责农机工程的企业及相关部门缺乏服务意识,不能进行主动服务和持续性服务。未来,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增强主动化、服务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要求相关企业和部门提高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搭建信息化的农机服务平台,围绕着农机户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予以实时指导帮扶。一方面,大力优化农机市场建设,在必要的市场监管基础上维护好广大农机户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基于强有力的市场调节或优惠政策开展农机服务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加强示范性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把农机服务、农机装备推广与农机维护等充分结合起来,在农机工程中实现由点到面、分享共赢,形成更加科学的农机推广服务机制。
4 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机制造水平落后
我国农机工程与农机制造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较为粗糙,在能耗上、功率上都有改进空间。具体表现为低端农机产品较多,通用型农机产品不足,农机设备可扩展更新的空间有限。而且,我国现有农机产品还不能充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具体存在着农机设备与农业产业结构不协调,农机企业重复生产情况突出,部分农机企业的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机行业领军企业缺失,市场的占有率较低问题。我国农机设备的出口率较低,农机装备利润较少,限制了我国农机设备的发展。
4.2 农机工程创新不足
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当下,农机工程创新力不足的问题被突显出来。目前,不少农机产品的结构及性能待加强。现有农机企业的科技实力不强,农机设备缺乏核心竞争力,农机产品的创新力较低,农机设备的生产工艺更新换代的速度慢,适用于经济作物的农机装备尤其缺失。而且,我国农机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沟通互动不足,缺乏引进新技术的强烈意识,存在着产学研脱节的问题。高校一些重要技术成果未能进行有效转化,导致我国农机工程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的质量低,同质化严重。从整体看,我国农机企業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农机工程体系不够合理,用于设备创新的经费有限,影响了农机研发水平,不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提升我国提升农机工程的技术水平。
4.3 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增产的能力,也不利于农机设备的广泛普及。整体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农机普及度较高,南方丘陵多山地区的农机需求较特殊,农机普及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农业设施不够完善,农机装备相对落后,农机配置不够合理,现有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初加工领域的机械化水平有限,可见农机工程还不能满足区域特色性农业产业项目需要。因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收益相对较低,限制了农机装备方面的投入,给区域性的农机市场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现有农艺制度、种养方式与农业机械化协调不足,集成性农机工程方案缺失,致使农机作业下田难、作业难和存放贵。总之,受到社会与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农机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4.4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机设备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农机设备的油耗较高,使用过程中容易对土壤和植物产生破坏性。农机设备的作业效率相对低。例如,我国主要的农机装备是拖拉机,且普及的多为中小型的拖拉机,这些设备的装载能力一般,但油耗高、功率消耗高,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农机设备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时限制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使用农机设备秋翻土地,导致农田地表暴露,会在冬季引发沙尘天气。在我国北方地区存在秸秆焚烧问题也与农机设备作业不完全有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需要在未来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农机装备。
4.5 缺乏专业技术团队
农机技术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我国目前从事农机研发工作的人才相对较少,农机研发团队的整体科研实力有待提高。首先,我国还缺乏必要的农机设备研发人才培养路径,需要完善农机人才的引进机制,从而提高农机设备的研发工作水平。其次,我国农机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农机设备研发的激励机制,未能加强农机研发人才的补贴,不注重以有效方式激励农机技术人才进行创新。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机设备领域的研发人才收入水平比相关行业的收入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农机企业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研发人员潜能。
5 农机工程发展的优化路径
5.1 完善农机工程发展机制
农机工程发展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与科技振兴规律,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开展相关工作。首先,农机工程领域需要构建新运转机制,在政策支持下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工作,编制农机技术装备需求目录,科学布局现代农机工程。其次,把握我国农业生产区域特色,瞄准绿色生态农业需求,针对农业经济实际情况开展农机工程实践,加快丘陵区、高原区适用机具研发工作,提升机械与栽培配套性。第三,大力普及先进技术,注重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发展模式,在做好“放管服”的基础上把握新需求,把新设备研发和与旧设备改造结合起来。成立农机工程创新联盟与综合性研发实验基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限制,构建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生产体系。新时代农机工程应当与农业发展保持同步性,培育壮大农机应用主体,大力进行农机工程宣传,优化农机工程建设方式,提高农机工程的适应性。
5.2 培育龙头农业工程企业
新时代了为了提高农机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农机工程企业的深度整合,还要积极培育农机工程龙头企业,打造有影响力的农机品牌,以此提高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促进现有中小农机企业的强强联合,组建集团式的农机企业,从而提升农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采用区域性分工、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农机产业结构,协同相关农机生产企业,走跨区域、跨行业融合道路,构建新的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区域性农机企业扶持力度,出台类型化的农机设备补助政策,并指导农机企业以服务农业产业为方向进行生产,构建农业全程机械+农业经营主体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机工程服务模式。新时代还要为农机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加大区域科研院所的帮扶力度,在政府主导下搭建技术互通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农机工程建设,为农机技术升级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勋章,郗悦平,路剑.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实证研究——基于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224-228.
[2] 徐文果,段雪甜,杨玲聪,等.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考——以梁河县勐养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57-259.
[3] 李江,毛瑞男.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DEA-Tobit两阶段法的分析[J].人口学刊,2021,43(3):100-112.
[4] 严红.嵌入与整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现代转型的实现机制--基于鄂西L村农业产业的调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5):660-668.
[5] 张进龙,曹光乔,凌小燕,等.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视角[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1):213-218.
[6] 李平,伍海君,王维薇.农机装备业发展研究热点动态演进规律与趋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3):113-121.
[7] 郑侃,刘国阳,夏俊芳,等.振动技术在耕种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5):1067-1077.
[8] 曹菲,聂颖,王大庆,等.海岛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研究——以海南岛北部4市(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1):1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