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8-09 10:15杨爱
江西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混合液樟子松田间

杨爱

(康保县白龙山苗圃,河北 张家口 076650)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该树种更加适合微酸性以及酸性土壤环境,并且对于微碱性环境也能很好地适应,其造型美观,枝干笔直、高耸,上部枝条向外伸展,属于常绿品种,除造林外,也能用在城市园林造景与庭院绿化中。

1 樟子松栽培技术

1.1 地块处理

1.1.1 选地

对于樟子松栽培来说,立地环境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发育都有巨大影响,属于栽培作业中的关键环节,应当多加考量。一般要求土壤松软、深厚,并且没有太多杂质。地块需尽可能平整,这便于后期灌溉与排水。另外,由于幼苗发育对氮元素的需求偏多,选择的地块内应当具备一定比例的氮元素。

1.1.2 整地

选择好种植区域后,技术员需在播种前实施全面整地作业。对于黏性土壤来说,其本身的透气性不好,可以选择合适的农机进行翻垦,确保土壤松软,提升土壤的通风透气性,给种子打造适宜的发芽环境。在翻垦作业中,需避开阴雨天气,借助紫外线简单杀菌、灭虫卵,降低虫害暴发概率。另外,田地内杂草也需及时处理,避免幼苗水分与养分补给不足,防止病虫害通过杂草扩大危害范围。栽培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技术员应当检测土壤成分,结合樟子松的生长需要,事先施加地块含量不足的成分[1]。

1.2 种子处理

在处理种子前,需要先完成采种的工作。樟子松采种一般选择4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这几个时间段进行。因为自然植株的年龄、结果与球果中种粒数量均有差异,所以最终获取的种子数量也难以保障,加之球果外壳比较坚硬,不易形成裂缝,种子调制工作量较大。而如果选择较为简单的露天晾晒方式,脱粒时间较长,因此更倾向于室内烘干的方式。技术人员在此期间需关注温度参数,并每日将种子翻动5、6次,烘干室内也要保持良好通风。单个球果的出果率一般在10%~20%,经过专业筛选,种子纯度至少能达到90%。处理樟子松种子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出苗整齐性与病虫害抵御能力。此阶段中涉及到技术有:

1.2.1 雪埋

一般在每年的1月-3月收集雪,挑选背阴的区域,把雪放于地面或是炕上,将雪的厚度控制在0.3~0.5米,雪和种子的比例是3∶1,充分拌合后倒入容器中,随后用雪把容器包裹住。在容器上也可铺设一层杂草,厚度保持在0.4~0.5米,这样可以减缓雪融化的速度。大约在播种前3日,将种子取出,转移到通风朝阳的区域,也可以利用清水处理,在雪全部融化后,种子需要放在0.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内浸泡2个小时,自然阴干后就能用于播种。或是将种子转移到温度较高的地区完成催芽,待50%的种子开裂时,再进行田间种植,这样能保证发芽率达到70%。假设冬季未降雪,也可用细小的冰渣处理。

1.2.2 混沙埋藏

在播种之前10~20日,技术员需挑选背风朝阳、地势偏高、排水效果好的位置埋藏种子,其中坑穴深度及宽度都应是0.5米,而长度是根据种子数目确定。在坑穴底部放上席子,随后把消毒完的种子与湿沙子按照1∶2的比例拌合,放到坑内。夜间可在埋藏地表铺上草帘,用于稳定坑内温度,白天则可去掉草帘,适当翻动土壤及洒水。15~20日之后多数种子均能开口,此时可将种子取出播种,这样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在62.5%左右。

1.2.3 温水浸泡

播种前5~7日,把消毒处理后的种子放到40℃~60℃清水中,持续浸泡1日,取出后也要放于温度较高的位置,每日清洗一次,在半数以上的种子开裂时,就能进行播种。

1.3 播种育苗

种子萌芽的适宜温度约为7℃,需在3厘米深的土层达到该温度时进行播种。而为提升出苗率、保证良好长势,一般是在4月中旬播种,这样能够提升种子发芽率,还可以使幼苗在秋霜前发育到能足以抵抗严寒的程度。在播种结束后,需尽快做好保温工作,加快种子萌芽速度。在樟子松生产作业中,条播是常见的播种形式,播种时需提前把田地浇透,待表面略微发干,播种深度一般为0.5~1厘米,行距一般在8~10厘米,幅宽是3~5厘米。在播种结束并压实后,需在表面覆盖0.5~1厘米厚的土,防止覆土过厚,导致幼苗很难发出[2]。

1.4 栽植处理

1.4.1 基本标准

首先,栽植时间。一、二年生樟子松大多可以安排移栽,其中二年生樟子松最优,并且一般在4月中上旬移栽最好,没条件的话,也可以选择8月中下旬。根据具体项目来看,造林大多是4月移栽,而园林工程在这两个时间均可移栽。其次,栽植位置。樟子松一般挑选广阔、日照足够、排水设施完善的区域,主要用于建设北方地区经济林与防护林、城区景观等。最后,栽植规格。该项标准通常是面向经济林和防护林,经济林的的栽植行距是1.2~1.6米,防护林则是结合实际防护要求调节行距。

1.4.2 栽植方法

一是机械造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小的沙土地,和人工栽植相比成活率略低,但成活率也有70%~90%。此种栽植的优点在于,苗木栽植深度大、覆土压紧实,生长速度快,并能统一栽植规格。

二是明穴栽植。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人工生产形式,坑穴为人工挖出,长度和宽度保持在0.3米,深度在0.4米左右。田间栽植中,需把苗木放在坑穴中部,扶正后用土填平及踩紧实便可。此方式的优点是不容易对根系造成损伤,最终成活率更高,但作业速度偏慢。

三是簇植。该方法能一次处理3~5棵苗木,作业效率高。此方法比较适合土壤贫瘠的环境,栽植坑穴规格需超过0.5米×0.5米,整体为三角形布局,相邻栽植点的距离在0.3米左右。该种栽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土壤贫瘠引起的高失败率问题,提升总体的成活率。实际栽植中,适当增大深植比,这样成活率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提升10%~15%。

四是垂直壁法。这种方法虽然属于人工作业的方法,但效率却较高。在挖出首个坑后,把苗木扶正并垂直于一边,而第二个坑穴则设置在第一个坑的对面,直接用第二个坑挖出的土体回填到首个坑中,并在首个坑填满后,第二个坑已经挖完并开始栽植,后续作业以此类推。此方法的坑穴深度在0.4米左右,上口宽度是0.15米左右,下口宽度在0.35米左右。此方法的运用优点在于速度快,利于提高人工作业的规范化水平。

五是隙植法。其作业效率较高,适用于小苗木的栽植中。田间作业时,要求应用特殊规格的铁锹,坑的深度在0.5米左右,上口大于下口的宽度。在栽植期间,需先将铁锹插进土层内,并形成0.1米左右宽度的缝隙,把苗木插入后,适度摇晃苗木,令其尽可能接近缝隙一边,逐渐下压推挤,待根部靠近缝隙底面后,将铁锹取出,人工踩实土体。此栽植方法下,相邻苗木距离控制在0.1米。根据对此方法的简单叙述可以发现,作业极为简单、高效[3]。

1.5 田间管理

1.5.1 追肥

根据基肥条件,合理确认追肥作业时肥料施加量、时间、频率、肥料类型等。苗木生叶初期,需抢在速生期以前追肥,并根据樟子松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表现,合理调节氮、磷、钾肥的占比与施加量。其中,氮肥一般用在速生阶段,之后一般无需重复施加氮肥,同时持续、适量提高磷肥与钾肥的比重,令植株木质化程度得以提高。并且追肥需和浇水搭配进行,把追肥与清水按照1∶300~1∶200的比例进行混合。管理初期可倾向于使用低浓度肥料,在根部外侧可施加0.1%~0.2%氮肥,并且需尽量在傍晚进行追肥作业。

1.5.2 浇水

树木养护中,浇水需保持适量适时,通常在播种时需完全浇透一次。而出苗阶段与发育早期均需保持高频浇水状态,使土体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在苗木速生阶段,可适当增加浇水量,但需降低频率,要等到田间干燥后才能安排浇水。到了发育后期,直到苗木出圃这段时间需停止浇水,防止苗木太沉不利于移栽。但是假设地区环境过于干燥,还需要适当浇水。另外,封冻之前需浇透一次,以免苗木处于生理性缺水的状态。

1.5.3 除草

夏季降雨量一般较大,土壤结块概率较高,影响苗木根系正常发育。加之田间底肥足够,土壤营养丰富,容易出现杂草丛生的现象。因而在降雨后需尽快完成松土与除草作业,提升土层的透气效果与松软程度,使幼苗始终处于适宜的发育空间中。

1.5.4 越冬

樟子松属于耐寒品种,但在幼苗阶段,冬季对其而言比较干燥,田间水分快速蒸发,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水分储备,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需要对幼苗进行越冬保护。田间操作中,技术员应当把初冬时发出的嫩芽去掉,促进植株木质化,储存更多养料,从而顺利越冬。在该阶段,无需追加氮肥,仅需适量施加磷肥与钾肥,并全面喷洒抗冻药剂,从外部提升幼苗的耐寒水平。

2 樟子松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防治

2.1.1 枯梢病

枯梢病属于传染性病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生长和通气条件没有太大关联,对外部养分没有明显要求,孢子萌发大多依赖于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水体内适应温度区间是15℃~35℃,最佳温度是25℃,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仅需不到4个小时便能完成萌发,而且当相对湿度超过90%后,孢子萌发成功率与湿度为正相关。在樟子松种植中,枯梢病多发于植株长势、土壤环境均较差的田间。对此,可选择的防治方法包括:首先,培育壮苗,选择适宜的地块与苗木,需选择混交林的培育模式,避免进行大范围的单一品种造林。其次,科学经营,优化苗木长势,并做好抚育伐与透光伐,预防病害出现概率。最后,松土与施肥。枯梢病和缺少硼元素有较大关联,因而,可以在树木根部施加硼砂,能起到良好防治作用。最后,使用化学药剂。枯梢病通常暴发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抢在孢子开始分散之前,选择400~600倍的40%多菌灵混合液、1000倍的75%百菌清混合液、1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混合液、1000倍65%的敌克松混合液等进行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结果[4]。

2.1.2 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针对幼苗,可能由于田间温湿度偏高给病原菌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发病幼苗的根部以及茎叶等都会出现腐烂与萎靡的状态。而对此病害的预防处理,可以选择给苗床消毒的方式,种植阶段中,提前喷洒1200倍的甲霜恶霉灵混合液,也可以将其拌在沙土中,直接在苗床上铺设沙土。如果是出苗后才发病,首选用药处理,可以选择30%的苏化911粉,大约每亩施加0.75公斤,撒在苗床即可;30%的苏化911乳油,每720毫升倒入250~500公斤的清水,充分混合后喷洒在田间;5000倍的新吉尔灭,施药10~30分钟后,需喷洒1次水。。技术员在施药过程中,需要在连续作业10~30分钟后,喷洒一次清水,用于清理松叶表面残留的混合液,避免发生药害。

2.1.3 红斑病

在发病早期,红斑病病斑一般会渐渐转化成褐色,而且斑点会不断加大,颜色开始向红褐色变化,斑点最后呈短条状。如果红斑病过重,斑点会蔓延到松树的各个位置,使得落叶时间提前,导致树木枯死。而红斑病一般最先出现在树冠下面的位置,不断向上延伸。病症最严重时,樟子松会呈现出“火烧”的状态,并且患病后的植株长势就开始“走下坡路”,难逃枯死的命运。对于该类病害的处理,需要选在新叶萌发或是孢子分散以前进行,技术员可使用75%百菌清,兑水稀释得到600~1000倍混合液进行防治,大约每周施药一次,持续三周即可。

2.2 虫害防治

2.2.1 油松球果螟

这是樟子松幼苗阶段多发的虫害,大多集中在5月发生。幼虫越冬后直接破茧,大多数幼虫进入雄花序,并侵蚀两年生的球果与嫩梢。对于此种虫害的处理,应当选择在幼虫转移过程中,喷洒100倍的50%浓度敌百乳油混合液、400倍的40%浓度乐果乳油、300倍的90%浓度晶体敌百虫混合液、500倍的20%浓度蔬果磷乳油、1500倍的敌敌畏乳油。另外,也可选择天敌防治的方法,把适量孵化阶段的赤眼蜂放于田间,一般每亩可搭配15万头左右的赤眼蜂[5]。

2.2.2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繁育频率为一年一次,每年4月中旬多发。落叶松毛虫会直接寄生在松叶上,并蚕食叶子。此虫害应于前一年的冬季在植株树干上涂白进行防治,涂白处离地高度控制在1.1米左右。涂料成分是清水、生石灰、硫磺粉与盐,经过如此处理后,能兼顾杀虫与防冻的效果。

2.2.3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同样是一年一代生,其越冬时通常寄生在树干基部与树皮下面,等到次年春季,开始产卵。成虫会对樟子松的树根与嫩叶造成伤害,吸食营养成分,令植株不断衰弱,慢慢枯死,最终直接倒地。此种虫害波及面积广,一般更早暴发于卫生条件与立地环境差的区域,并且持续时间长,伤害性大。对此虫害同样可以选择天敌防治的方法,向樟子松林内投放啄木鸟,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3 结束语

樟子松栽培中,先要确认种植用途与实际区域,基于此确认种子处理、育苗等的具体方法。一、二年生樟子松幼苗就能移栽,并选择春秋两季开展。另外,幼苗期是病虫害高发阶段,需要技术员做好巡查管理,根据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发病规律,做好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混合液樟子松田间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