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敏,郑 焕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鲜食葡萄栽培岗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21009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已经上升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突发性暴雨、季节性降水、地下水位高加之排灌系统不畅是葡萄生产上发生涝渍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涝害的防灾减灾技术在于预防出现涝害以及涝害发生后更好地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涝害对植物最直观的伤害是生长受到阻碍,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新叶形成受阻、叶片萎蔫过早衰老、叶柄偏上性生长等。淹水胁迫后,植物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植株生长势减弱,生物量积累减少。大部分葡萄品种在淹水环境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伤害,甚至死亡。但水分过多的危害并不在于水自身,而是由于水分过多引起缺氧,从而诱导次生胁迫造成危害。一方面,水涝胁迫阻断了细胞内正常的电子链传递,造成超氧阴离子(O2-)等活性氧(ROS)的积累,过量的ROS会导致膜脂过氧化;另一方面,水涝胁迫下植株会启动无氧呼吸代谢,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增加,并产生乙醛、乙醇、乳酸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细胞产生毒害。
淹水胁迫下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及形态结构变化,以适应或缓解淹水胁迫所带来的伤害,植物对淹水胁迫的适应机制涉及植物的形态适应性,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植物的抗涝程度。葡萄上存在很多抗涝的资源。如河岸葡萄,原产于美国的东部及中部,野生于森林及河谷中,从地理起源看,是适应水湿的种类,同时抗寒性也极强。利用河岸葡萄和沙地葡萄或冬葡萄杂交育成的砧木也表现了较好的抗涝性。原产于我国的刺葡萄、毛葡萄也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抗湿涝能力。野生葡萄虽然抗逆性和适应性均强,但是相对于鲜食葡萄栽培品种而言,存在果粒小、籽粒多等不足,因此,利用野生葡萄资源进行改良,将会推动南方湿热地区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选用耐涝砧木是目前葡萄生产上主要生物途径。耐涝砧木主要来自河岸葡萄及其后代,如SO4、5BB、5C、520A、101-14M、3309C、3306C、贝达等。这些砧木品种的生根性能和嫁接亲和性都很好,耐湿、抗病,喜肥沃的深厚土壤。
健全排水系统,设置明沟和暗沟,提高葡萄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管网覆盖率,防止内涝发生。
(1)利用避雨栽培技术模式。夏秋季多雨给葡萄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尤其长江以南地区雨水丰沛,特别是在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易使露地栽培葡萄园土壤相对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处于较高的水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葡萄极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葡萄病害。葡萄避雨栽培是南方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覆盖天棚,改变小环境,使其适合葡萄生长。葡萄避雨栽培的优点是能控制土壤水分;防止生理落果;减少真菌病害传播,降低喷药次数,利于优质葡萄生产。相对保温促成栽培而言,避雨栽培设施简单,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同时发病率轻。
(2)利用限根栽培技术模式。葡萄限根栽培技术起源于多雨的日本,21世纪初引入我国南方地区,限根栽培是采用一定的容器,如水泥池,或一定的材料如塑料布、无纺布、框箱等,将葡萄根系限定在一定的生长空间里,抬高葡萄根系,同时配套排水管道和精准灌溉施肥技术,一方面限制了根系的冗长生长,提高了肥水利用效率,通过调控根系的生长发育来调节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限制了根系的向下伸长并避免了高水位的浸润。南方地区雨水多,推广限根栽培技术,既可通过限根控制葡萄营养生长,又可规避涝害。
(3)利用高垄深沟栽培模式。高垄深沟栽植法是为解决地下水位高、低湿地土壤黏重、涝害严重等问题而采用的一种耕作方式。起垄后,由于土壤透气性改善,根系周围的水、肥、气、热条件稳定,可以促进吸收根大量发生,使垂直根分布浅,水平根分布范围广。高垄台田雨后明水集中,排涝快且残存渍水少,降低湿地水分,使土壤通气性增强,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升温和养分的释放,有利于葡萄生长。北方平原或低洼地进行起垄栽培,也能起到既限制根系生长,又利于雨季排水的作用,但在冬季寒冷地区葡萄根系过浅不利于越冬防寒。
(1)及时排涝。在有可能情况下采取强排措施,尽可能排除葡萄园积水。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对地势低洼或平地葡萄园,果园里围沟、中沟和畦沟要相互贯通,有条件的葡萄园可用水泵排水,尽快排出园内积水,同时揭除防草布、地膜,提高土壤透气性。
(2)改良土壤。水淹后果园土壤板结,加上土壤空隙充满了水分,氧气含量少,会造成根系缺氧,在土壤稍干后应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以利于葡萄根系呼吸,促发须根,避免根系腐烂、叶片黄化。
(3)减轻负载量。根据葡萄品种、树龄大小、受淹程度等对园区的葡萄适当剪除果穗,减轻负载量。建议:早熟品种,水淹超过24小时的园区负载量(产量)减少1/3以上;中晚熟品种,水淹超过24小时的园区负载量(产量)减少一半以上,水淹超过72小时的园区负载量(产量)减少3/4以上,特别严重的可全部剪除。对一些裂果严重的品种,及时疏除裂果,减少损失。
(4)恢复树势。为确保当年产量,水灾后应尽快恢复树势,包括恢复地上部分树势和根系活力。长期浸水的葡萄园,除摘果减负载外,还要注意适当剪除部分枝条或叶片,由于长时间浸水,容易出现根系损伤或部分根系死亡;特别是雨后出现晴天高温,更容易出现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水分失衡,适当剪除部分枝叶有利于树势恢复。对于地上部分,应减少水分蒸腾确保树体成活,可剪去尚未转色成熟的结果枝或过细、过粗扁的徒长枝、病枝。副梢、主梢摘心。被冲倒的葡萄树、葡萄立柱、葡萄棚要及时扶正、加固,培土保护根系,促发新根,恢复生长。由于长期浸水,根系损伤或部分死亡的,水灾后不宜立即施肥,待恢复一段时间后适当补施一些复合肥或适当低浓度的叶面肥,以利于恢复树势,不可大块翻土,否则会加剧枝叶的萎蔫程度。
(5)根外追肥。葡萄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在药液中加0.1%~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液喷布叶面。每隔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
(6)加强病虫害防治。涝害发生后容易引起葡萄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注意及时防治炭疽病、霜霉病、黑痘病等。因此,果农须及时进行全园消毒,建议使用1次具有内吸、广谱的杀菌剂细致均匀地喷施叶片,用于杀菌清园。枝叶被洪水冲击后,会留下许多断枝伤叶,这些枯伤枝要及时剪除,以免树体养分过分消耗,可减少病菌的滋生。注意在防病治虫过程中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规定使用农药。对正在销售的品种,用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用黄色粘板诱杀叶蝉,蓝色粘板诱杀蓟马和醋蝇,用糖醋液诱杀吸果夜蛾、金龟子,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等。对未成熟的中晚熟品种可用化学农药防治。酸性较重土壤每亩可选用50~100千克生石灰全园地面撒施;如果根系已霉变发黑的,半个月内未能上市的品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噁霉灵(土菌消)水剂500倍液浇施进行消毒。对于易感霜霉病的品种应及时喷施1次霜霉病治疗药剂,3~5天后补施1次以铜制剂为主的预防药剂。药剂可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以上农药中可加入0.2%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酸腐病时及时清除烂粒,用8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加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淋洗式喷洒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