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00)
我国50%以上的苹果园为30年生以上的老果园,面临更新换代和毁园重建的重要节点,高标准建园能够早结果,早见效,早受益,尽快收回投资,是老果园更新改造的重要措施,也是规模化现代果园实现当年见果、3年丰产的重要保障。
选用品种纯正、根系大而完整、枝干粗壮充实、芽眼饱满的3年生无病毒大苗,苗木嫁接口10厘米处干径1.6厘米以上,整形带60~150厘米处有10~15个长度小于30厘米的分枝,第1侧枝距地面不小于50厘米,具有发达的毛细根,栽后第2年见产,第4年到达盛果期。
栽植密度由树形选择、品种长势、砧木类型及园地土壤条件等决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矮化自根砧苗木,行株距以3.5~4.0米 × 0.75~1.25米为宜,亩栽133~254株;采用矮化中间砧苗木,行株距以3.5~4.0米 × 1.5~2.0米为宜,亩栽83~127株。
果树栽植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冬季温暖潮湿的地区可选择秋栽,秋栽应在苗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栽后注意根颈部埋土防寒,秋栽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和恢复。冬季寒冷干旱地区实行春栽,具备冷藏条件的提倡晚栽,10~2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8℃以上栽植有利于成活。
用机械挖定植沟,沟深60~80厘米、宽60厘米左右,完成土壤深翻,打破犁底层。挖沟时,表土、底土分放;沟挖好后,在底部放入秸秆或杂草等,并掺些氮肥,以利分解。回填时先填入表土,并施入足量有机肥及化肥,后填入底土。回填后灌水沉实,以免栽后树苗下沉,造成埋干现象,影响树体发育。
对于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应起垄栽培,以提高地温,改善根系环境的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发育,进而促进植株生长结果。肥料施入定植行后,用旋耕机旋耕定植行1次,保证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用起垄机将定植行的土壤沿行向起垄,垄面底宽1.2米,顶宽80厘米,垄高20~25厘米。之后每年随着秋施基肥逐步加宽和加高垄面。
根据栽培区域和果园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苗木,现代矮砧集约果园多采用矮化自根砧带分枝大苗。经过假植贮藏或长距离运输的苗木在栽植前要进行处理,将苗木根系受损、折断、失水、褐化部分进行修剪,以露出新鲜健康的白茬为准。根系修剪后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其吸足水分。栽植前喷布或浸蘸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杀虫、杀菌剂,防止苗木病虫害侵染。为了促进幼树生根,可浸蘸生根剂。
栽植前在定植行拉线定点,根据株距标记好定植点,在定植点处挖栽植坑,坑的深度以苗木的栽植深度而定。每行两人负责栽树,一人挖坑,一人扶树踩实,注意栽植时将苗木放穴内正中位置,嫁接口朝南,株行标齐,扶正苗干,将苗木根系全部自然伸展向下,再轻轻两边填土封穴,边向上提边踩实。矮化自根砧栽到矮化砧与品种接口高出地面10~15厘米为宜,土肥条件好的园地露出地面多一些,土肥条件差的露出地面少一些。现代规模化果园也可以采用果树栽植机进行机械栽植。
栽后立即灌水。根据灌溉条件和设施可采用沟灌、穴灌、喷灌和滴灌等,连续充分灌水2~3次,具体根据土壤墒情条件确定,保证苗木成活。灌水后定植穴土壤下沉,应及时培土防止苗木歪斜和根系裸露。干旱和灌溉条件不足地区可在灌水后整平树盘,及时覆盖地膜,将膜及树干四周用土封严,可以起到保墒、增温、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新根发生和促进萌芽生长的作用。
采用1年生单干苗定植,春季多风干旱地区可在栽后进行套管。距地表剪留80~90厘米定干,并套长40厘米、直径5厘米的膜套,保持水分,防止大灰象甲、黑绒金龟子等害虫为害新芽。萌芽后展叶前及时撕开地膜套,过晚地膜套内高温容易灼伤嫩叶。
苗木栽植后使用PE或胶皮材质的可拆卸固定卡扣将苗木与行间钢丝进行固定,中间留足方便果树生长的合理空间。同时在苗的北面,距苗5厘米左右设立竹竿,竹竿粗度为2.0厘米,高度2.5米。将竹竿与支架系统的铁线绑缚牢固,将苗木与竹竿绑缚2~3道,扶强中心干,防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