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宏 谢明
摘要: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积极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和实施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的战略,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文章对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调研和实践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耕地有效利用面临管理不规范、土地利用率较低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民耕地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等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珙县农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动力和支撑。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农村;转型升级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056-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13;F323.211 文章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1]。珙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促农增收作用日益凸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文章旨在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和要素进行界定和分析,包括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种植管理等方面。其次,通过实践分析,深入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效益、耕地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全面评估其综合效益。接着,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不同地区和农业发展阶段的应用模式和效果差异,并考察其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最后,总结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和发展方向,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 珙县发展高标准农田的条件概况
珙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狭长形,最高海拔1 642m,最低海拔310m,全县以中低山为主,山区、丘陵、平坝的比例大体为7.5∶1.5∶1。珙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7.8℃,年平均降水量为 1 171.1mm,年日照总时数961.7 h。珙县境内有大小溪河 79 条,总长 638km,主要水系南广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长江。珙县土壤母质有石灰岩风化物、紫色页岩和泥岩合成风化物、黄石砂岩风化物、沿河冲积物等,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五大类,耕地面积2.85万hm2,耕地质量等级分为十个,其中五等地、六等地面积最大,合计占比46.24%。2022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99万kw,机械总台数66 772台(套),有效灌溉面积6 467hm2。全县辖10 个镇 3 个苗族乡, 161 個村、14 个社区,辖区面积 1149.5 km2,农业总人口27.39万人,202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9.34亿元。
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正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在农业领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实现农田质量的提升和农业产能的增强。
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改造土地和优化农田布局,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有效节约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还能够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合理施用肥料、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等手段,可以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农业生产效益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单产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和规模化的转变。
3 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3.1 “宜机化”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机耕道、生产路,配套入田连接坡道,实现道、路、田相通,便于“宜机化”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了农业机械更新换代速度,使得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作业成为可能,极大减轻人工作业强度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自2019年以来,珙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 480hm2,其中新建机耕道76.09km、生产路272.92km,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8.6%。
3.2 良田粮用
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原则[3],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坚决防止高标准农田“非粮化”八条措施的通知》精神,出台政策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发展水旱轮作、粮经多季轮作、稻渔(虾)共生、间(套)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水稻-油菜(蔬菜)水旱轮作、水稻/渔(虾)种养模式主要集中在王家镇青山坝、上罗镇下罗坝、洛亥镇俄塘坝、洛表镇麻塘坝等平坝区,玉米/大豆(紫苏)带状-油菜(蔬菜)复合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旱地。
3.3 适度规模经营
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愿意流转项目区土地开展规模经营。据统计,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占比较实施前提高24.6%,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提高32.5%。
整治撂荒地。为有效解决耕地撂荒现状,珙县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精准施策,确保“良田粮用”。一是在摸排中发现的基础条件差,存在以水定地或道路不畅的撂荒风险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配套完善灌溉、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增强生产便利性。二是开展高标准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培训,打通群众思想关,教育引导农户立即复耕。三是整合涉农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村“两委”、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含县、乡镇级国有平台公司)的兜底作用,积极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确保存在撂荒风险的高标准农田应种尽种。根据近三年对珙县高标准农田实施区域耕地摞荒情况调查,累计存在撂荒风险高标准农田面积29hm2,通过上述措施均已实现当年“动态清零”。
统一耕种。长期以来,珙县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所限,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珙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有效利用途径,引领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是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珙县曹营镇2020年、2021连续两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03hm2,珙县红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此为依托,流转土地147hm2种植优质水稻,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该基地年可提供稻谷1 200t,生产优质大米850t,产值达510余万元。二是大棚蔬菜生产。珙县洛表镇红卫村2021连片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10hm2,该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于2022年3月30日成立“珙县印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建成“洛表红卫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形式发展蔬菜生产。首季棚内种植辣椒(陇椒、螺丝椒)、西红柿(菜妍36,粉色)、带刺黄瓜(德瑞特9199)、羊角蜜(香酥蜜1号),亩均产值(一年两季)6万元,亩均纯利润3万元。就近解决农民就业人员20人(其中2户脱贫户,2户低保户),增加农民就业收入5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二期蔬菜大棚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并积极探索朝着诸如生产羊肚菌等高品质、高价值产品方向发展。三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珙县洛表镇麻塘村“僰人悬棺”千古之谜,引无数旅游爱好者前来一探究竟。然而景区单一的旅游模式往往让游客失望。2019年该村麻塘坝新建高标准农田133.3hm2,完善了基础设施,疏浚了河道,建设了农家乐,村集体、专合社、种粮大户共计流转土地120hm2,统一采取水稻/(鱼、虾)-油菜种养模式,游客在参观悬棺的同时,还可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美景,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留住了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4 地力保护提升工程
珙县农业农村部门为提升土壤质量,针对性地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地力提升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好耕地质量监测。累计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監测点9个,耕地质量调查点位105个,县级耕地质量数据库更新评价与成果编制1套。二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宣传、培训化肥、农药科学施用技术,珙县农业农村局印发《珙县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肥、农药施用量要实现零增长目标[4]。推广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替代化肥施用技术,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施用堆(沤)肥、绿肥生产还田改良土壤质地技术,推广使用黄板、杀虫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施肥用药社会化服务,引进四川禾海肥料制造有限公司入驻珙县上罗镇投资建设有机肥厂,探索激励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小型粉碎机械进入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在2020年、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实验示范面积666.7hm2,农药减量增效实验示范面积666.7hm2。
4 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通过对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主要农作物抽样测产分析,按每667m2为单位,得到以下数据:水稻均产同比增加12.5%,产量增加63kg,产值增加202元;玉米同比增产11.3%,产量增加46kg,产值增加147元;油菜花均产同比增加12.1%,产量增加18kg,产值增加126元。
4.2 社会效益
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明显提升了实施区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田间道路通达度达92%,也为老百姓耕作、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2019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 480hm2,直接受益农户1.85万户,直接受益农业人口6.48万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 564.6万元,调查农户满意度测评高达94%。贫困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衍生出大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发展,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4.3 生态效益
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耕地地力等级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项目区实施的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生态道路、生态坎埂等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7.92km2,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了25%,同时也绿化、美化了乡村环境。随着项目区农田环境的改善,有效提高了化肥、农药利用率,可亩均减少化肥使用量13.7%、农药使用量19.3%,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耕地,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5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仍面临困难。我国土地资源已经相对有限,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设备的更新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支持,还需要克服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限制。四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城市化和流出耕地整治,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部分耕地出现无力种、无人种、无法种等现实问题,导致耕地撂荒,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极高风险。五是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由于表土剥离回填不到位甚至客土回填耕地表面、工程措施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等原因,造成农田地力下降。
6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
6.1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領导、农业农村局牵头、部门和项目乡镇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体制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主管部门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员职能职责、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检查评比,及时总结并研究解决问题,统筹推进工程建设。
6.2 精心编制规划设计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优先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规划开始前(后),县农业农村局应同设计单位与项目乡镇、村社干部及种粮大户,邀请水利、自规、财政等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就项目选址、建设内容等进行反复规划论证,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精准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坚持可行性论证达不到深度的项目不入库,存在争议的项目不入库的原则。实施方案实行两级多审制:即县级初审通过、市级终审批复,县级初审不能少于两轮次,从而确保了设计质量,综合考虑与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有效衔接,注重因地制宜,注重集中连片出亮点、出精品。
6.3 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积极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模式。在建设前,先由村集体丈量登记耕地面积,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再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充分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先实施土地平整,后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渠通畅”,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利用无缝对接。建设后再实测耕地面积统一增减划到农户。
派驻现场代表实施全过程监管。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每个项目片区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和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工程类或项目管理类技术人员常驻工地,包片负责工程质量与进度,同施工单位、乡镇、村社等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不遥控指挥,不当甩手掌柜,坚决杜绝人情工程。与监理人员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测等多种形式开展全过程监管,加强施工材料质量、隐蔽工程施工、单项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监管,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复查。既注重建设内容的内在质量,也注重整体工程的外观形象,确保了工程既美观、又实用。
严禁擅自调整实施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经批复,严禁擅自调整实施方案。本着“不调整、少调整”的原则尽量不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在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受益对象代表等五方签字同意情况下,按规定程序报有关单位批复后实施。对擅自调整、先实施后批复的调整一律不予认可。
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打造项目区。2019年以来,珙县坚持每年集中连片打造不低于200hm2的项目区两个以上,已累积打造集中连片项目区8个,建成总规模900hm2。项目区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内容,涵盖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和地力提升工程等。实现工程措施与农机、农艺发展有机融合,突出生态发展理念。表土剥离回填保地力,有机(肥)配方(肥)延后劲,道路相连适机耕,配套沟渠保灌溉,绿色防护保生态[5]。
规范验收程序。单项工程、隐蔽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即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单项工程、隐蔽工程进行阶段性验收,对工程数量、质量进行现场测量和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进行施工。全部工程完工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受益群体代表等开展县级初步验收,全面查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设施试运行情况等,验收中发现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并进行复检复查。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路径在于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策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精心编制规划设计和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等因素至关重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助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宜机化”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地力保护提升工程等策略。应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的优势,探索更加智慧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推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EB/OL].(2021-09-16)[2021-09-16].http://www.ntjss.moa.gov.cn/zcfb/202109/t20210915_6376511.htm.
[2]宜宾新闻网.农发行四川省分行:8100万元贷款助力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EB/OL].(2023-01-16)[202-01-16].http://www.ybxww.
com/caijing/html/202301/460621.shtml.
[3]宜宾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宜宾模式”[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7):19-22.
[4]珙县人民政府.珙县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EB/OL].(2022-07-08)[2022-07-08].http://gongxianxww.com/content/2023-5/31/20235311453134882776.htm.
[5]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宜宾模式”[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