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文化精髓,对塑造地方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汕尾手工艺文化为例,通过分析其内涵、特征、意义等方面,探索汕尾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创新传承的三种途径,指出了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提出城市的发展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注重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关键词】海陆丰;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手工艺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131-06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40
基金項目:“2022-2023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WSKYF-202210);2021年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绩效评估中心课题“汕尾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SJP21—005)。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意见》主要包含了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这4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意见》中提到了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提出要重视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立足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意见》和习近平重要讲话对于各省各市各地区今后的规划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广东省汕尾市在“十四五规划”中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到“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具体包含“海陆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创新,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等细化目标。
一、汕尾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述
(一)海陆丰历史文化的形成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会跟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的融合和改变。汕尾文化既有传统概念,也有新时代融合概念。传统概念的汕尾文化泛指海陆丰文化,海陆丰是指海丰、陆丰,二者构建了汕尾的过往历史。《明清海丰县志(校注本)》记载,“海丰为惠州属邑”。《陆丰县志》中记载,陆丰是从海丰县划分出来,几次分分合合最终独立设定县制。地域文化的形成要从其特定的存在环境说起,汕尾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以海丰县为例,三面高山、一面向海,拥有独立水系,因此无法和相邻的潮汕平原、珠三角平原融合。地理环境的独特结构,造成了地方语言、生活习惯、经济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其文化形成过程中,造就了海陆丰文化的独特性质,既不是广府文化,也不是潮汕文化。海丰和陆丰的文化有较为相似的地方,但在很多方面又有诸多不同,甚至地方方言也并不是一致的。海陆丰虽然占据地理面积不大,但是从其地方发展历史来看,却有不少外来人口的迁徙,这片土地有福建人、潮汕人、中原人、客家人等。在构建传统概念的汕尾文化里,海丰文化和陆丰文化则是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汕尾也称为是“海陆丰”,海陆丰的历史文化也就是代表汕尾历史文化。原中共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同志在为《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卷七-工艺美术》一书,写了一篇《汕尾文脉与海陆丰精神》的代序,在文章中就提到了汕尾文脉具有动态性、有机性、有序性的特点,也提到了正是因为汕尾具有开放文化的形态,所以在文化方面才会丰富多彩,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8年唯一一个地级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海陆丰历史文化不仅包含了千年遗存的古迹、人文志略,百年汇集的“四戏一歌”、歌舞,还包括了红色文化、旅游等近现代文化,是构建汕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核心。
(二)汕尾优秀文化对于构建新时代汕尾城市“善文化”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融合概念的汕尾文化,则是更加偏向于原汕尾镇基础上的汕尾城区新文化。汕尾市行政区设立在原汕尾镇,原汕尾镇也就是现在的汕尾城区,也被通俗认为是“汕尾市”。由于原汕尾镇面积有限,且距离海丰、陆丰较远,因此汕尾市在城市规划时也受到部分局限。不过在党和市政府的带领下,汕尾城区有了较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较好的新城市面貌。汕尾市政府引进保利等央企、信利等外资企业,采用红海扬帆计划招聘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不仅重视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创新人才、优秀人才的引用。这也是小概念汕尾文化的优秀特征——继承海陆丰传统文化,融合时代发展、重视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汕尾城区十年来发展迅速,沿着品清湖路线有规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活幸福,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近5年来,汕尾城区历经“创文创卫”等主题活动,对城市的文明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提高作用。2021年1月,中国共产党汕尾市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在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市委“三个纵深推进、五个更加重视、三个重点突破”部署要求,推动汕尾城区的未来发展。其中在“五个更加重视”中提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着力打造‘善文化内核和标识。”无论是汕尾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新时代融合概念汕尾城区文化,都隶属于汕尾文化的大范畴中,是构建“善文化”的内涵的基因和元素,也是“善文化”的直接映射。
二、汕尾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内涵
(一)汕尾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简介
彭吉象老师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将艺术划分为五大种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其中实用艺术包含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部分。尚刚老师对工艺美术的定义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包含文化形态和造型形态两个语境。在《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卷七-工艺美术》一书中将海陆丰的工艺美术划分为古居民建筑工艺、寺庙祠堂建筑工艺、雕塑工艺、书画工艺、手工艺及其制品共计五个种类。工艺美术也被称之为实用工艺,一个地域的工艺美术会折射出其生活环境、审美素养、民俗习惯、文化特征、技术手段等等问题。从居民的建筑来说,毗邻太平洋,时常有台风暴雨,所以建筑呈现“怕风不怕雨”的特色,具体表现为房屋较为低矮且楼距较近;由于很多福建人民的迁徙,带来了妈祖信仰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中的碎瓷嵌瓷工艺,使得祠堂寺庙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常年的打渔生活又使得人民群众具有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
总之,汕尾工艺美术呈现的状态,主要是由汕尾的人文地理特征所决定,极具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汕尾传统手工艺及其制品中,主要包含陶瓷工艺、制皮工艺、纸扎工艺、编织工艺、珍稀剧种脸谱的绘制工艺、盆景工艺品、书画装裱工艺、根雕工艺、风筝工艺、木作品与杂制品用具、飘色工艺、面塑工艺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与汕尾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例如脸谱绘制工艺和汕尾的四大戏剧直接关联。汕尾传统手工艺文化是基于传统手工艺及其制品的,是劳动人民对手工艺制作的意识提炼,是对汕尾历史文化高质量的、完整性的准确反映,具备不可替代性。质朴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成型的手工艺制品共同推动了汕尾地域工艺美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汕尾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二)汕尾傳统手工艺文化的特征
1.实用性和功能性
李砚祖老师在《艺术设计概论》中提到了“造物”及“造物设计文化”,认为工艺造物是最终产品形态。王受之老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提到了设计必须具备功能性,设计与艺术有本质区别。传统手工艺隶属于工艺美术,都是在实用艺术范畴,属于造物设计。以海陆丰陶瓷工艺为例,1936年在海丰、汕尾镇等地考古发掘到了一些陶器、石器(或残片),后经检测被认为是新石器中期、晚期、末期的物品,足以可见汕尾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就有陶器的印迹,可以推断出汕尾的历史悠久。工艺美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人民不断探索而持续创新发展的,汕尾传统手工艺也是如此的发展轨迹。正是由于6000年前人类的陶器制作,所以此后海丰、陆丰等地的陶瓷工艺得以更新并拓展,陆丰陂洋的陶瓷工艺、海丰赤石瓷碗窑是海陆丰陶瓷工艺的代表。直至目前,陆丰陂洋依旧有陶瓷工厂存在,很多村民会开家庭式的小作坊,可见陶瓷工艺持续至今。从实用性和功能性角度来说,陶器是人类利用泥土、火烧纸而成的日用品,原始陶器可用来打水、储水、存放物品等,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后来陆丰陂洋和海丰赤石出产瓷器,也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老百姓用的碗、碟、杯等生活用瓷,这些日用瓷大大提高了劳动人民生活质量,甚至和建筑中的嵌瓷工艺有一定的重合度。
2.审美性和艺术性
工艺美术具备两个性质——实用性、审美性,传统手工艺同样具备这两个性质。审美性是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手工艺制品具备审美性和艺术性是劳动人民对“美”的直接感触、呈现、表达。以海陆丰皮影戏制皮工艺和珍稀剧种脸谱绘制工艺为例,都是融合了绘画、彩绘、民间美术、戏剧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从陆丰皮影戏的影偶制作来看,主要是用牛皮、羊皮、驴皮等原材料,通过制皮、设计、刻镂、染色、脱水、上胶、装配等工序完成。陆丰皮影戏作为三大影戏中潮州影戏的唯一活态遗存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是将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戏剧相结合的艺术代表,陆丰皮影戏演员和其他戏剧演员有互相学习唱腔的经历。与陆丰皮影戏并称为汕尾四大戏剧的其他三个戏剧,分别是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海陆丰珍稀剧种的脸谱绘制主要就是为这三个戏剧进行脸谱创作。海陆丰戏剧脸谱目前分为3种形式,一是真人脸谱,即表演戏剧时直接画在脸上;二是泥塑,即用泥土制作,经过制模、晾干、着色、绘制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三是绘制纸扎,即用纸扎制作而成,主要起到墙上装饰品的作用。脸谱是戏曲人物化妆美学的突出表现,也是为塑造角色特征的重要表现元素,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演变,脸谱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代表,是“艺术中的艺术”。
3.技术性和时代性
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不可避免的和技术息息相关,和当时处所的时代环境紧密关联。技术泛指各种,既包含对矿物、瓷土、河水等自然物品的使用方式,也包含开发了对物质材料的理性思考和开发运用。手工艺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进步,也包含一段时间内地域文化的流行、社会情感的表达、民俗风貌的呈现等方面。以汕尾的木作品工艺为例,木作品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前者是指房屋木架等用途,后者是指家具、建筑的精细装修或其他木器。海陆丰的传统木作工艺形成为明初、成熟于清代,这和当时的中原人口往南迁徙的大环境有必要联系,人口的迁移带来的是不同的文化、技术、思想,以及后来的逐步融合。明代家具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木制家具中,尤以明式家具为代表,其艺术特色为“简、厚、精、雅”,且注重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装饰美,成为中外家具设计的参考典范。海陆丰的木作工艺总体上呈现出明代的时代性特征,在技术上主要用的方式是“攒边作法”和“榫卯作法”,这两种技术具有严谨牢固、科学巧妙、经济美观的技术性特征。木作品工艺和木雕工艺、漆工艺等其他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屏风、案桌、床、椅等家具,也和建筑造型结构相融合,制作出斗拱、檐头、梁架、门窗等建筑结构。总体而言,海陆丰的木制品手工艺品呈现出工匠们的精思巧妙的技术性,同时也结合当时的审美主流观点,表现出时代风格和特色。
4.民族性和地域性
传统手工艺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必然的,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水质、矿产资源等方面决定了这一地域及其生活的劳动人民如何生存,生存过程中的生活习惯、精神文明等方面呈现的状态。汕尾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海岸线较长、高山环绕、海洋资源相对丰富,由于有独立水系,与外界联系不算多。汕尾具备海洋型经济特征,劳动人民多年来靠着出海打渔维持生活,养成了不畏艰险、有一定的斗争主义、冒险主义的性格。有句俗语“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客观上描述了海陆丰人民的性格特征。海陆丰人的家族意识较为强烈,注重族谱、祭祀等,此外出海打渔的收获有一定的运气加持,海陆丰人比较信奉神明、祈求收获和平安归家,这些地域特色在纸扎工艺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海陆丰的纸扎工艺主要包含剪纸艺术、陆丰贡案剪纸艺术、扎龙头工艺、麒麟舞及工艺制作、陆丰碣石鲤鱼灯工艺、陆丰碣石“五色狮”工艺、传统灯笼制作工艺、大安“八仙八骑”工艺、灯彩工艺等种类。这些纸扎工艺和海陆丰的民间习俗、民俗活动有着必要的关联,纸扎工艺的图案元素大多使用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图案,以及神话故事或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反映出地方传统乡俗乡情,是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缩影,也是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境界的愿望。海陆丰传统手工艺是研究海陆丰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之一,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出生于海丰县,或许钟先生的启蒙老师就是来自他的家乡民间文化。
(三)汕尾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意义
1.对过去汕尾历史的直接反映
手工艺制品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而来,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智慧来制作日用品,再用朴素的审美装饰衣食住行,使得生活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汕尾传统手工艺从考古的陶器和石器考证来看,要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从6000年前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汕尾这片土地留下了无数人类的生活痕迹。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等,是人类发展的轨迹。汕尾在6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同样经历过战争、迁徙所带来的民族融合、技术传播,以及所带来的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在陶瓷手工艺制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汕尾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可以看到汕尾过去的历史变迁,也是分析汕尾历史的有效素材,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形成、工艺美术历史的考证参考。
2.对未来汕尾设计产业的直接启发
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共同性,现代设计是工艺美术的延续,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的基础和前身。汕尾的传统手工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所涵盖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但是基本上都是小型的、作坊式的、纯手工为主的手工艺制品,对于现代大工业、批量化生产来说较为小众化。现代工业设计产业从传统手工艺中学会古为今用、传承创新,提炼先辈们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素养,再结合当今的技术手段和商业运营,将汕尾的设计产业不断创新推广,促进汕尾地方经济的发展。以汕尾当前的主要与设计相关产业为例,海丰梅陇的首饰产业、海丰可塘的珠宝产业、海丰城东的纺织产业、海丰公平的服装产业、陆河的家居装修产业等等,都是与时代相结合的设计产业,可能和原创设计还有一段距离,当前还是以加工代工为主,但是这些产业中有不少工人、设计师、企业负责人已经意识到原创设计的必要性问题。梅陇首饰行业成立了汕尾市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协会中的成员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找寻行业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抖音平台直播营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借助当前时代机遇传承创新。协会和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旨在通过专任教师对艺术设计的专业底蕴和市场相结合,对行业给予一定的发展思路预判,以及深入培养本地人才的综合目的。
三、汕尾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创新传承途径
(一)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宣传汕尾手工艺精神
目前汕尾有一个发展目标——“南国旅游城市”。自古以来,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是高度重合的,汕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站在时代的客观角度来说,是有较大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汕尾的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较多的故居遗址,且汕尾的海鲜食品丰富,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醇正的海鱼、海虾、贝壳类等海产,是一座天然适合旅游的城市。汕尾除了拥有6000年的历史,主要还拥有三个方面的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红色文化。汕尾红色资源丰富,比较著名有海丰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周恩来渡海口、金厢银滩等地。其实汕尾还有其他红色资源,主要有凤山抗日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凤山中山纪念亭、海丰县第八区委旧址、宝楼铜锣寨等地。自广东省筹建“红色村”以来,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的汕尾乡村就开始转型,以海丰县新山村和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为例。海丰县新山村原本村貌不佳,自开始建设“红色村”后,政府将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挖掘红色史迹、收集红色资料、修缮故居旧址等。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则用墙绘壁画讲述红色故事,周恩来曾经在陆丰市金厢镇下埔黄厝寮村居住的房屋命名为“周恩来活动居址”,陆丰市金厢镇洲渚村渡海处建立了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
第二,文物遗址。比较著名的是“汕尾八景”,包含:莲峰叠翠、金厢银滩、红场星火、玄武灵声、有凤来仪、遮浪奇观、南万椎涛、一饭千秋。此外,汕尾还有宝楼山遗址、城区关帝庙、柴铺井、捷胜城墙遗址、坎下城遗址、凤山祖庙、凤山中山纪念亭、浪清古井、南阳名胜亭等地,对于研究汕尾本地文化、建筑风格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给打造汕尾旅游城市赋予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第三,网红打卡景点。包含铜鼎山区的吊桥、保利金町湾度假区、红海湾遮浪半岛旅游区等,游客在景点游玩后通过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游玩趣事和心得,无形中扩大了景点的传播力度。以保利金町湾度假区为例,不仅有风筝节、美食街、海上冲浪、快艇等服务项目,还有沿着海岸线的沙滩上自由行走游玩,乐趣多多。近5年来,汕尾致力打造旅游项目,也引进了诸如保利、万达、融创等企业投资,游客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一时间汕尾被誉为“小三亚”之称。
在文旅融合的视野下,将汕尾传统手工艺融入旅游景点中,或是纪念品售卖,或是展览介绍,或是限量演出,或是公共雕塑作品,总之让游客直观的感触到汕尾的传统工艺文化的精神,体会到汕尾的内在文化底蕴,对汕尾的好感度不断地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品牌设计理念,优先手工艺文创设计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参观各地博物馆时会看到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华丽瑰宝,但是将传统文化和品牌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并不算多,当今打造的比较好的案例当属“故宫文创”“唐宫文创”。以故宫文创为例,充分对故宫的文化资源、历史底蕴、著名人物小故事进行挖掘,再结合当今消费群体的关注点进行优化和创新。故宫文创善于运用流行热点,善于和市场相结合,所以出了一个个爆款。同时故宫文创还善于饥饿营销,每次的文创产品发行量有一定的限制,造成粉丝迫不及待地购买行为,达到了商品促销目的的同时,也对其品牌有一定的传播广告作用。对于一个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将手工艺文化挖掘并孵化出创新品牌,设计制作出文创产品在本地区售卖,同样会有非常好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第一,挖掘品牌故事,打造知名传统手工艺品牌。传统手工艺的故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挖掘和塑造,海陆丰当代手工艺的艺术师和工匠不算少,比如陈训成的陶瓷艺术、彭忠的皮影制皮工藝、吕钢的剪纸艺术、陈焕麟的“扎龙头”工艺等。无论是神话传说故事,还是当代艺术工匠、艺术家、民间艺人的故事,对于打造传统手工艺品牌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让受众感触到手工艺品牌的背后真情、艺术价值。
第二,手工艺文化视觉化,鼓励手工艺文创设计的发展。文创设计要先深入了解文化,尤其对于手工艺文创来说,文化是设计的关键点和重要元素,不能只做表面性的、重复性的、替代性强的文创设计。文创设计是受众直接能够看见、听见,甚至消费使用、直观体验的物品,是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审美等高度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深度思考、个性创作的具体表现。手工艺文创设计的发展,对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有重要意义,比如潮州牌坊街、佛山岭南新天地售卖当地的手工艺文创商品,和其城市特色紧密相连,容易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加强了城市特色形象。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时代,进行手工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营销。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各类平台App推陈出新,前面提到的“故宫文创”在抖音平台不断更新小视频获取流量、收获粉丝,继而能够在平台上宣传商品且促进销售。汕尾传统的手工艺品牌也可以利用网络营销思路拓宽传播面,网络营销的传播度广、成本相对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是个值得推广的方式。同时用新兴媒体宣传和营销传统手工艺文化,更加容易获得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吸引,为拓宽市场也起到基础作用。
(三)结合时代和地方特色,注重人才培养及储备
目前各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接受采访时都会提出一个忧心的问题——后继无人。人才,才是发展一切的根本。汕尾本地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2020年12月31日开馆汕尾市博物馆正式开馆,汕尾市“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非遗精粹展”展厅中摆放珊瑚、甲子贝雕、陂洋陶瓷、捷胜泥塑、陆丰金属雕、甲子金漆木雕、海陆丰稀有剧种脸谱、海丰纸扎的纸扎麒麟狮、碣石麦秆画、陆丰皮影戏等展品。以国家级非遗陆丰皮影戏为例,据记载1957年陆丰皮影剧团成立,建团初期蔡娘仔、卓幼儿等民间艺人纳入体制,并招收聪明勤劳的青年学员跟着老艺人学艺,并打破皮影“女人不能从事”的古训,招收了第一批女性皮影艺人。目前陆丰皮影戏传承人已经算到第七代,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跨度从70后到90后,传承方式以“传帮带传承”为主。2021年10月广东省第十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木偶皮影赛区)顺利举办,陆丰皮影的《龟与鹤》《嫦娥奔月》《家婆的一天》参赛,其中《家婆的一天》是陆丰木偶戏,参赛主要演艺人员有:高晓玲、陈柳娟、郑鑫华、蔡紫凝、彭珠、郑海东等。随着蔡娘仔等老一辈艺人渐渐离去,新一代的艺人也要不断的增补才能将非遗文化继续传承。目前陆丰皮影戏第七代传承人有不少是80后90后,他们的身上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比如接受过学校的教育,接触过新型事物,与时代融合较为密切等等。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的确提高,但同时也受到更多其他因素的攻击和挑战,并且新一代的传承人明显在工匠精神方面需要更为坚持和秉承工匠信念、文化自信。
除了重视和培养传承人的人才之外,对于汕尾本地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也要积极培养文创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使命。在高校中设立传统手工艺工作室、非遗文创工作室,长期渗透传统文化、传播和研究非遗文化,对于培养相关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18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共计六大模块的构建模式,对于高校的非遗文化相关工作起到了指导方向的重要作用。李克强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这一重要精神同样落实并应用到高校教育中,对于培养非遗人才的“工匠精神”有着长远意义。通过高校培养出的“学院派”人才,在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较为体系化的思考和认知,同时又具备现代的科技软件等应用技术。力求将高校培养的人才达到以下能力:既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手工艺文化,又能够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设计空白点,将传统手工艺文化融入现代语境和现代空间,汲取传统文化的工艺灵魂,并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创新,最终达到促进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通过以上不同途径培养人才,再结合汕尾本地的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讨出多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也为发展汕尾城市经济提供一个可能性。
四、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一)基于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9年两会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文化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要对精神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继承。文化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底蕴和内核,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发展汕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发展,达到精神文明和经济文明两手抓、共同建的目的。近1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之下,汕尾不断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工作方面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和倾向。2021年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汕尾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举办了“加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征文活动,向汕尾市各界集思广益征集论文,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专家学者们通过调研、论证,撰写了多篇优秀的文章,为促进汕尾的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对汕尾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对汕尾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思路等现实问题,均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构建城市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以“善文化”为研究基点,构建汕尾城市“善美之城”的品牌形象,是当今汕尾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工作。通过“海陆丰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汕尾城区文化”为基点,构建善美之城、提炼善文化的核心要素,给予汕尾内在文化支撑和内在文化底蕴,从而达到促进汕尾城市发展的重要目的,这是当前文化赋予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汕尾虽属地级市,但是城市面积相对不大,行政区域中有较大面积属于乡镇,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也是重要的建设特色文化的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未来发展的目标明确了方向。目前全国各地乡村建设工作循序渐进,部分乡村发展飞速,成为样板学习榜样。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过程中,对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民俗家风等方面也逐渐重视和继承。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要对精神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继承。文化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底蕴和内核,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尤为重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力。
五、结语
城市的进步和发展除了经济飞速提升之外,同时也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不容小觑。汕尾本地拥有巨大的特色文化资源,她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她是“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今后要打造成为“南国旅游城市”;她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发展汕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发展。以本地的“善文化”为发展内核,才能将经济的发展落实落稳。汕尾保持地方特色的基调下构建“善美之城”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才能促进汕尾更好地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一核一带一区”的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卷七)·工艺美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精编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4]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
[5]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1):5-9.
[6]方李莉.设计·手艺与中国文化复兴——方李莉谈“设计与文化”[J].设计,2020,(02):34-38.
[7]仲呈祥.關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考[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02):24-31.
作者简介:
袁学丽,女,汉族,安徽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设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文创设计、视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