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
“双减”是提升教育生态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的落地,给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一、注重理论研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引领
“双减”实施两年来,虽然有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的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运用、课后服务开展等方面,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我国幅员辽阔,教师队伍庞大,区域、校际差异非常大,因此,研究“双减”要针对我国国情、校情和区域特点,把研究重点放在“理论视角与研究工具的开发方面,结合教师教学实践,共同探究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体,中小学教师在获取教育教学实践一手资料上有天然优势,而这些资料又是开展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支撑。
因此,国家与学校要鼓励中小学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实践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价值。如果一线教师能与理论研究专家合作,共同通过分析实践数据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理论水平,将会对“双减”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二、注重激发内在动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照自身内在意愿行事的,是人的品格特性和素质的基本内核。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内在意愿的是行为主体,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而独立作出决定,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双减”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到“双减”是为了给学生的发展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为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积极行动起来,勇敢迎接“双减”所带来的新挑战,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双减”变成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动力,自觉、自愿地把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并把职业追求过程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三、注重组织管理,赋予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自主权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很多学校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据笔者了解,一些学校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制度、方法等方面做设计,而对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自主权问题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动机的形成,除自身的正确认识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使其内化。
为此,中小学校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给予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创设尊重、理解、平等的管理环境,把教师置于其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发挥自主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激励作用。具体而言,学校管理層要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强化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信任、关心,为其扫清专业能力提升与发展方面的障碍,使其获得专业发展的良好条件,从而助力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此外,要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创造适合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加强与教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在“双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四、注重顶层设计,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学校教育及教师的关键作用,规范了对社会办学机构的管理。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区域与学校特点作出规划,完善教师管理的运行机制。比如,推进中小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课后服务的人员结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考评管理、教师聘任与培训制度的建立、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资源的提供等,要制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完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配套制度,在尊重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与“双减”相关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从而畅通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渠道。◆(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子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