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萍
萍乡市第二中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整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养成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强化顶层设计,形成系统管理
为使劳动教育更加科学、系统,学校实施了“1224”工程。“1”是开展一个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构及实施路径研究”,以课题带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第一个“2”是在校内教学楼屋顶开辟2个劳动种植基地,种植蔬菜和瓜果;第二个“2”是开发2本校本教材——《走进瓜果蔬菜的世界》和《萍乡味道DIY》;“4”是实行4级网格化管理:一级管理为学校领导班子,负责实施整体规划;二级管理为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从思想政治引领、教务处从劳动课程设计、总务处从劳动实践保障等联动协作;三级管理为年级组和教研组,负责整个年级的劳动课程实施和劳动实践安排;四级管理为班级,班主任负责落实并强调学生人人参与。学校通过顶层设计,借助“1224”工程,坚持“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思路,明确了劳动教育管理者、劳动教育组织者、劳动教育受教对象的责任和要求,有力地推进了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整合课程体系,聚焦素养提升
为避免走入劳动教育就是“动动手、流流汗”的误区,学校整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打通学科边界,让劳动教育从“动手出汗”往探究研学、素养提升的方向延伸拓展,努力破解“有劳动无教育”难题。
打造劳动教育课程品牌。一是开设农业种植类劳动课程。在教学楼屋顶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利用种植箱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瓜果和蔬菜,让学生学习种植知识与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二是开设美食制作课程。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萍乡特色饮食为切入点,学习制作萍乡特色饮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生活能力并传承家乡的饮食文化。三是开设手工制作类劳动课程。如雕刻劳动课程、废物利用劳动课程等,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四是开设公益课程。公益课程包含校内的班级值日、包干区劳动,校外的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通过校内集体劳动树立“集体的事情共同做”的观念,通过校外公益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五是开设科技创新类劳动课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课程、编程课程、北斗导航科技课程、电子制作科技课程、科幻画课程等,不断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六是开设跨学科整合主题课例劳动课程。根据不同的劳动主题,整合多学科开设不同的主题劳动课例,如“种植蔬菜主题课例”,整合生物、地理、数学、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让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进学科之间融合。一是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学校在常规思政课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利用主题班会课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通过讲劳模故事比赛、 “令我敬佩的身边劳动者”演讲比赛、大国工匠大讲堂、辩论赛等多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通过诚实劳动、创造劳动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的劳动热情。二是劳动教育与生物教学相融合。生物学科教师把生物课搬到劳动实践基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习生物知识。三是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语文学科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写作要求,初中年级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年级以议论文为主,让学生把在学校劳动基地和在家庭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等心得体会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四是劳动教育与艺术教学相融合。美术老师带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用手中的笔画出瓜果蔬菜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感受劳动的幸福;音乐老师根据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自创劳动歌曲,与学生一起歌唱劳动之美、劳动之快乐。五是劳动教育与食育融合。师生共同制作的视频《好吃到爆的萍乡小炒肉》,由学生采访学校食堂大厨、大厨动手示范、老师拍摄剪辑视频,发布后全校师生学炒并由家长、老师、同学点评。“每月学做一道菜或点心”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乐,家长、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举办的美食节活动让学生特别兴奋,各班展台布置别具特色,水果拼盘创意无限,各种小吃、点心和菜肴应接不暇,色香味俱全,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教育途径,突出真实体验
一是盘活校内资源,与校园生态相结合。利用教学楼屋顶,开发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2个果蔬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在校园便能体验春种秋收的快乐;开发校园绿化区域、班级植物角、实践教室等劳动教育场域资源,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校园劳动生态丰富多彩。二是利用社会资源,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甘源食品厂,了解生产流程和销售过程,感受本地最大的上市食品公司老总的艰苦创业、诚信担当的精神品質;走进留美博士、返乡创业的校友李晓常的高科技公司,感受科技的力量;参观萍乡钢铁厂,实地了解钢铁冶炼工艺、冶炼过程,体会钢铁工人的辛劳。三是夯实家庭阵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倡导家长是家庭劳动“第一任老师”,学生每天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学期学校开展“我为父母做顿饭”“今天我当家”“我来整理我的家”等活动,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生活本领,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构建保障体系,持续劳育发展
一是加强科研手段推进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题组围绕劳动教育开展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劳动教育项目小组开展跨学科主题劳动课例教学研究,不断与时俱进,坚持素养导向,以科研手段推进劳动教育实施。二是扩大师资力量推进劳动教育。坚持内部挖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项目化开展劳动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骨干教师;聘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等担任劳动师傅,聘请菜农、果农等担任指导师,强化专业支持。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学校注重把爱劳动、能劳动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走向社会的关键能力,鼓励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增进劳动情感、意志,升华精神品格,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建立包括参与态度、方法掌握、活动体验、感悟提升、劳动成果“五维一体”的劳动素养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劳动育人价值;通过个人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实施平时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劳动档案袋,收集学生的观察笔记、劳动日记、心得体会、手工作品,劳动评价表等,将劳动素养评价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和依据。四是拓宽线上途径助推劳动教育。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宣传学校劳动教育;通过录制劳动技能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平台,让学生不局限于学习场所,随时都能开展劳动学习和实践;通过开通线上交流渠道,并借助家长的帮助,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切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萍乡市第二中学的特色劳动教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了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收获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学校获评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