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理念下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3-08-07 17:05黄弋桓黄兰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商务外语跨文化

黄弋桓 黄兰堞

(1.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7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先后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共建得以成功推进并取得卓越成效,然而千差万别的语言文化环境也给其带来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得以成功沟通的基础则是语言。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达到65个,总共使用的语言或通用语接近50种,涵盖的语言、方言共计2000余种,其中重要的地区语、民族语言或部落语言不少于200种,仅中国周边29个国家和地区就有近千种语言或方言[1]。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既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融通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沿线各个国家语言民心互通互融的桥梁[2]。语言服务,人才是核心,具备跨界视野、跨界能力的语言服务人才成为时代需求,培养“外语+专业”“外语+外语”的复合型和复语型语言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3],跨文化商务交际教育也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语言服务的理念来探讨大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服务的内涵

“语言服务”(Language Service)的概念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屈哨兵(2007)率先从内容部分对语言服务加以阐释,他指出学界论及的语言服务主要关涉四大类型,分别是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教育服务(即语言培训)、语言支持服务和特定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4]。在此基础上,李现乐(2010)将语言服务区分为宏观语言服务和微观语言服务两种。具体而言,宏观语言服务主要指服务主体对社会语言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合理规划和及时规范,以确保所在区域的成员能够合理且有效地使用语言。鉴于此,宏观语言服务的主体一般是政府机构或部门,有时也可能是某个学术团体。微观语言服务指服务主体向服务对象提供以语言为内容或以语言为工具手段的活动,这种活动或有偿或免费,但都能使服务对象从中获益。微观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某群体或个人[5]。李宇明(2021)对语言服务进行了广义的描述,他从更宽泛的层面出发,认为语言服务囊括了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和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他主张语言服务涉及三大内容:帮助解决语言沟通障碍、满足语言学习需要、语言政策的咨询与建议[6]。与区分广义、狭义不同,李德鹏、窦建民(2015)根据服务领域,将语言服务划分成为政治的语言服务、为经济的语言服务和为文化的语言服务三类[7]。郭龙生(2012)将语言服务视作一种行为、一种过程,认为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主体应当考虑到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因素,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关注现实语言生活对语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他还指出,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国际交往逐渐增多,为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语言服务的对象需要从国境之内扩展至国门之外,这意味着语言服务还必须了解邻近国家的需求,以提供更广泛的高质量的语言服务[8]。

“一带一路”共建背景下语言服务内涵的扩展与延伸,带来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变化。高校人才培养要凸显语言服务意识和涉外交际能力,保证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各种复杂的语言需求,从而提升外语人才的质量和外语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各类复杂语言需求中,“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涉外商务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备受关注。

二、当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特殊一类,它依托于涉外商务情境,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入其他学科尤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在其知识体系中增加了商业营销、广告策略、商务目标、商务礼仪、商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商务评判等知识[9]。学界普遍主张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可继续细分为三类:跨文化商务交际认知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情感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能力[10]。跨文化商务交际认知能力指交际者在商务交际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本国文化,同时需要认识他国文化,对二者之间的差异具备充分的认知,确保商务交际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情感能力展示了不同情感能力,诸如情感识别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评价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的具体功效;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能力强调对言语行为能力与非言语行为能力加以区分。从培养目标看,跨文化商务交际重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以确保优秀的商务人才能够适应复杂的跨文化商务交易环境,且能在适应中不断成长[11]。对照此要求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还难以达到这一高度,其商务交际能力较弱,语言服务意识不强,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高校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方面面临不少困难。

1.外语学科体系单一,缺乏显著的跨学科性

当前高校外语学科整体而言体系比较单一,缺乏种类上的多样化和内容上的跨学科性。外语专业虽几经改革,致力扩展其学科内涵,也规定学生在选修或辅修专业课程时注意跨学科跨领域选择,但其跨学科性表现得仍不明显[12],主要表现为外语专业对其他领域涉猎不深,比如它少与经济、管理、法学等专业交叉结合。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商务沟通、跨文化交际等实践领域往往力不从心,难得其要领,培养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根本需求。

2.强调技能训练,忽略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的介入

高校外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阶段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采用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过分凸显第二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和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跨学科知识的引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部分高校外语类课程设置陈旧,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课拔高程度不够,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开设过少且范围覆盖面窄、深度不够,加之教学时间有限,影响到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基础能力的培养。

3.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训体系不完善

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多数是以语言教学为主的一线教师,对所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动态普遍缺乏了解,在专业应用能力与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短板,表现在大部分教师对跨文化商务交际都缺乏实战经验,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行业引领。另外,受限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学生参与实习的机会较少,难以走出书本知识划定的范围,无法亲身感受跨文化商务交际,严重影响到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语言服务理念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

高校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面临上述问题,解决之道必是改革。此外,在“一带一路”共建背景下,社会普遍重视语言服务,针对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改革还须综合语言服务的理念。只有改革,高校才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担负起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培养方面的重任,以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实施和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且最终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的地位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语言服务的需求紧密对接。外语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与跨学科知识的获取是相辅相成的,为帮助学生应对今后职场需求,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潜能,要推动外语学科的转型升级,革新教学理念,重视跨文化商务交际这类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语言服务和国际商务活动,提高学生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认识和熟悉程度。要在实践育人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增强外语专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优化高校课程设置,组建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模块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机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社会实际环境来进行相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实现复合型及复语型语言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外语专业必须考虑调整原有的语言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在课程模块中设置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将诸如跨文化商务沟通、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交际管理、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同时可以增设如经济学导论、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学、国际管理学导论、商务文化等选修课,促成语言技能课程和跨文化商务交际类课程有机融合,并且保证后者的门数及学时数。

3.革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领域地获取跨文化商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实践沟通能力。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线上加线下混合式教学、移动教学、虚拟情景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开展任务型教学、案例教学与课堂实践,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形式与平台。推进“产学合作”,和企业、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体验并参与到真实的商务环境和业务流程中,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4.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和能力

高校师资团队一方面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紧密相连,必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要加大外语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金融、商务、管理等相关行业参观并亲身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参加国际商务培训项目,增进校企合作、校企联动,鼓励教师与企业互聘、互学,获取行业资格证书。此外,高校也可以从相关行业引进具备跨文化商务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或是聘请行业技术骨干、技能人员加入教师教学团队,以此来充实实践导师队伍,促成高校师资构成的丰富化与师资结构的优化。

四、结语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国际国内语言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语言服务人才来为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各领域的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时代的需求也影响到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高校必须秉持跨学科教育的先进学科理念,鼓励学生在外语、跨文化和商务等领域强化学习,掌握跨文化商务沟通的交际能力,将来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的跨界发展及提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济合作中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商务外语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商务休闲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