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林,马明伟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上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追求绿色可持续性发展[1]。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农机化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与支撑,不仅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有助于农民稳产增产、稳收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2-3]。
近年来,在政府有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开封市农机化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农机化发展的效率与质量尚有待提升,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2020 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5 年,全省农机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阶段,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开封市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市,其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故对开封市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十分迫切。
(1)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4 个方面:一是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规模要适当;二是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应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三是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应该高效果、高效率;四是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应该创新引领、具有可持续性[4]。
(2)从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内涵可以看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成本角度。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机械有助于农民在给土地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养分,既减少水资源浪费,又使肥料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第二,收益角度。首先,经济收益方面,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5]。高效绿色农机有助于加快农产品播种与收获效率,把握生产与收获的最佳时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机械烘干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产后加工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其次,社会收益方面,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6]。如无人植保机等机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投入,解放农村劳动力。最后,环境收益方面,促进农业绿色发展[7]。农机精准施药、施肥、施水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第三,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乡村振兴步伐。乡村振兴主要包括减少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改善农业作业环境等,而这些都体现在农机高质量发展内涵之中,因而,农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达成[8]。此外,农机高质量发展解放大量劳动力,有助于农业人员进入其他行业,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9]。
(1)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意见》指出,打造以洛阳市为核心,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为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到2025 年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9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高于50%[10]。河南省还发布了《河南省2021—2023 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机购置,推动农机全程全面发展。在河南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开封市及时发布新的农机补贴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与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推动开封市农业机械全面全程高质量发展。
(2)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方面。截至2020 年底,开封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96.28 万kW,较2019 年提升15.7%。拥有拖拉机20 万台,较2019 年下降3.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0 万台,较2019 年提升12.1%;节水灌溉类机械3.19 万台,较2019 年下降0.9%[11]。2021 年,开封市拥有精播机29 076 台,机动植保机7 294 台,秸秆打捆机509 台,烘干机械132 台;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16 685 台,其中稻麦收割机8 805 台、玉米收割机4 378 台、花生收割机3 502 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6.3%,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综合机械化率为99.5%、玉米综合机械化率为89.2%、花生综合机械化率为85.03%。
(3)农机补贴方面。一是农机购置补贴,2020 年,开封市农机购置补贴金额4 518 万元,执行率80%,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 063 台,受益农户4 572 户[12]。2021 年,为进一步加强购机补贴实施效度,开封市农机中心先后3 次通报,要求各县区提高政治站位,加快补贴资金兑付进度,严格落实《河南省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指导实施意见》规定的“县级财政部门于15 日内通过国库集中兑付方式向符合要求的购机者兑付补贴资金”,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到位。2022 年,开封市农机购置补贴金额5 924.54 万元,执行率100%,补贴各类农业机械3 288 台,受益农户3 838 户。二是农机报废补贴,开封市目前共有9 家企业从事农机报废工作,自2020 年以来,共有报废农机338 台,累计补贴报废金额433.25 万元,惠及农户253 户[13]。
开封市农机结构存在“三多三少”问题。一是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2020 年,开封市拥有拖拉机20 万台,配套机具36.32 万部,机具配套比为1∶1.82,而我国一些地区机具配套比已达1∶2[11]。二是小型设备多,大中型设备少。开封市拥有小型拖拉机17.60 万台,占拖拉机总数的88%。三是小型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开封市缺乏一流的农机企业,小企业较多,而小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研发力度不足、配套服务程度低,影响开封市农机化发展结构。
(1)农机报废与购置补贴种类不全面。开封市农机报废补贴种类仅有7 个品目31 种机型,购置补贴从河南省公布的15 大类44 小类171 个品目中选择,补贴重点为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14]。开封市仅补贴22.05 kW(30 hp)以上的轮式拖拉机。
(2)政府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小。贷款难、融资难是制约开封市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政策虽已明确表示农机合作社可享有信贷支持,但实际上很难得到担保,纵使贷款也只是小额贷[15]。截至2022 年3 月底,中国农业银行开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增速为15.2%;涉农贷款余额增速为10.5%,低于县域增速,因而仍需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16]。
(1)高质量社会化服务组织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是当前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要形式。因超5 户农户便可成立农机合作社,部分农民为获得农机购置优先权与技术推广补贴,便会申请注册,致使开封市农机合作社呈现“空壳化”。2020 年,河南省102家省级农机示范社中,开封市仅占4 家;河南省32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中,开封市占24 家[17-18]。
(2)服务组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开封市农机合作社成员多由农民担任,受教育水平低,虽对农业了解较多,但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
(3)农机合作社数量少。开封市第3 次农业普查显示,开封市在册合作社10 876 家,以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为主的4 401 家,占40.5%;2020 年开封市农机合作社325 家,占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合作社的7.3%[19-20]。
(1)农机操作人员无证驾驶现象严重。2022 年“三夏”之际,开封市各县区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 558 台,核发驾驶证218 本,持证人数占登记机械的14%,可见开封市当前未经过专业培训凭经验上岗的现象较为严重[21]。
(2)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对农机知识掌握不足。相关数据显示,开封市共有78.98 万农业经营户,174.57 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0%,故开封市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在操作出现异常时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没有足够的应对知识[19]。
(1)提升大型机械保有量。开封市地势主要为平原,平原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大型机械的运作效率。一方面,开封市可大力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促使小地变大地,短地变长地。开封市可鼓励农民实施承包经营、联产经营,从而解决开封市目前地块小、地块短、大型机械难以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开封市可利用农机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推广步伐。开封市应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农机合作社加大农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机手认识到大型农机带来的好处,鼓励农业人员购买大型农机。
(2)根据本地农作物特点发展农业机械。一方面,开封市粮食产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开封市政府可据此开展相关农业机械培训,大力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大型小麦收割机、花生收获机、玉米青贮机、秸秆打捆机和粮食烘干等机械设备,加快高端农机装备的引进、推广与应用,并发展“一拖多机”配比模式,不断提高开封市的机具配套比。另一方面,纵观开封市近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发现,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等作物2020 年均有所下降,而蔬菜瓜果类农作物在不断增加。因此,开封市在推动农机全程全面发展过程中,在加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加大蔬菜瓜果类农业机械的引进。
(3)提升规模企业数量。积极引进农机制造龙头企业,扶持本地企业,打造农机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
(1)农机购置与报废补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绿色高效农机带来的不确定性成本,加大绿色高效农机购买力。第一,购置补贴方面。开封市要扩大补贴范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结构。开封市应对当前农业机械补贴方案进行深入精准分析,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设置补贴范围,发挥补贴的溢出效应,引导农业从业人员正确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防止农民盲目购买。一方面,开封市可将绿色发展需要和市场配置失灵的农业机械列入补贴名单;另一方面,由于开封市地势平坦,可充分发挥大型机械作业优势,因而可加强大型机械补贴力度。
第二,报废补贴方面。开封市要加大农机报废补贴范围。农机报废补贴有助于提升农机购买者将高能耗、高污染、效率低和安全性能差的农机具替换为低能耗、低污染、效率高和安全性能高的农机具的意愿,因而开封市可有针对性地将需要淘汰的农机具列入补贴范围并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农户淘汰旧机。
(2)加大农机购置金融信贷扶持力度。2020 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6 108 元,开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仅有15 370 元,尚未达到河南省的平均指标。然而,购买1 台大型农机一般需要十几万元,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补贴,但农民却仍有较大的购机压力,因而政府加大购机金融信贷力度势在必行。首先,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购机农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购机需求。其次,对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机企业给予信贷扶持,在政策上要求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对优秀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尽力满足优秀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最大信贷额度,放宽还款期限。最后,开封市农机中心可积极协调主要涉农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其加大农机购置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为开封市农机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机贷”业务,利用“农机贷”的便捷化、小额化及免担保优势缓解购机压力,提高农户、合作社等的购机积极性。
(1)政策加持,提升农机合作社整体质量。首先,农机专业合作社性质较为特殊,其对象基本为农民,虽然不能设立太高门槛,但也并不能放宽政策。开封市可适当提高农机合作社准入门槛,对申请注册的农户设置最低持有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机合作社规模与实力。开封市工商部门也要定期检查,对名存实亡的合作社及时注销。
其次,强化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与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农业、懂市场、懂经营及懂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鼓励同业或产业紧密相关的农机合作社实施合并与兼并措施,实现资源整合,壮大农机合作社实力。
最后,可围绕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农机示范社,以点带面,实现开封市农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推进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快构建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有效的“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组织形式,并且建成若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为主的服务点,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应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建设集中育秧、分等分级、烘干、储藏及农机具储存与放置的设施,建立区域农机维修中心。
(1)精准课程培训。要做好农机培训“放管服”,培训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农机合作社、农机生产与销售企业也要发挥优势,对购机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素养。在进行培训时,可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实地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22]。开展农机驾驶、维修、保养和突发事件应对等课程,培养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活学活用能力。根据时间设置培训内容,耕种与收获时节设置农机操作与突发情况应对等课程,在耕种与收获后则聚焦于农机维修与保养的培训,提高农民专业素养。
(2)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强化开封市高校农业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支持农业工程人才出国留学、联合培养,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河南大学作为较具影响力的学校,可设立农业工程学院,加强国内外农业工程信息与技术的交流共享。
其次,充分发挥开封市职业高中的功能与优势。一方面,面对广大青年、外出返乡人员、中专毕业生乃至一些退伍军人等,开设农机购买、使用与维修等培训课程,发展农机“成人教育”,提高农机人才素养;另一方面,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各大农机合作社、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的工程创新基地。
最后,组织基层农机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如开封市尉氏县2020 年组织40 名基层农技人员去洛阳市参加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可经常举办外出交流学习与培训活动,与农机大省如山东省等对接,学习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农机操作人员驾驶与维修等技能。
(3)加大农机化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既能解决农机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状况,又有助于农村劳动力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培训工作,加强农机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要加大农机驾驶技术和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力度,这对于开封市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开封市作为农业大市,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有着天然的环境支撑。应利用本地优势,合理优化农机发展结构、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农机发展提质增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质量、加强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操作人员专业素养等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不仅实现全程机械化,而且实现全面机械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