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分析及策略探究

2023-08-06 06:46天津市民族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文本

■天津市民族中学 李 杨

在众多的教材选文中,学生对小说显示出明显的偏爱。从自身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仅停留在兴趣层面,将小说当作故事去读,对其文化底蕴关注不够。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对比目前小说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讨论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最优审美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

一、审美教育概念内涵

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美和审美经验变成当代人心灵的财富,使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珍惜美和创造美,使自己变得更美好,并从内心产生极大的情感动力,去把世界改造得更美好。高中语文小说鉴赏,也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审美感悟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当前高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误区分析

(一)学生对小说的审美理解趋向僵化的模式

小说阅读,应该先做到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性化的审美创造。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异彩纷呈,正是我们追求的审美效果。小说审美教学绝对不可以忽略学生的个体区别差异性,把对作品的理解唯一化、固定化,产生僵化的模式导向。

(二)学生出现阅读困境,小说理解与现实生活相分离

语文的外延其实也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说的人设、情节、场景都是从现实世界中观察临摹而来的,它的主题源于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那么读者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动机去阅读小说,是思考还是看热闹。很多学生出现“浅阅读”的情况,很难理解小说的人文历史和主旨感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需要有的放矢,适时地铺垫引领。尤其是对阅读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掩盖了来自小说本身的

文字之美

语文教材中很多著名的小说篇目,都已经被改编拍摄成了影视作品。教师不能只局限于选取与课文相关的一段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却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学生仅限于情节的一般了解,而忽略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小说审美鉴赏的要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有着极为负面的影响。

三、高中小说文本审美教学策略探究

(一)品味小说语言,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小说阅读,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理解和审美活动。这要求学生在欣赏小说的过程中,关注文本的语言特征。例如:在特殊语境中含义深刻的重要词句,带有明显表现手法的典型语句,具有形式美和音韵美的语言编排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语言表达。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对小说进行审美理解,使其审美能力逐步提升。

(二)抓住小说要素,提高审美理解力

1.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精神胜利的阿Q、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顽固保守的别里科夫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激荡和时代的启示。

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对反面人物以及中间人物的分析中认识到小说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做到辩证性地感悟人物形象的美学特色。这是因为“丑与美不仅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这种全方位的引领和分析,同样是一条审美渠道,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提高审美理解力。

2.小说情节。

事件的发展和矛盾冲突,其实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设置推进的。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分析体会小说情节自带的波澜起伏之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审美期待,主动剖析人物性格的成因,促进学生小说阅读的延续性发展。

3.环境描写。

无论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自然环境,还是以历史时代特点、地理风俗人情等为主的社会环境铺设,都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小说审美鉴赏的重要环节。

小说的人物性格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彰显。例如:高中语文鲁迅的小说《祝福》,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环境描写,都写了鲁镇过年的气象,但是写法内容不相同。前一段作者用了“灰白色”“钝响”“震耳”等词语,表明了“我”不大喜欢鲁镇过年时的这种氛围,也为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了社会环境的铺垫。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祥林嫂在过年的时候不能正常参与“祝福”,最终被逼入绝境。结尾的一段环境描写,作者则用“联绵不断”“拥抱了全市镇”等词句,暗示了鲁镇人的麻木。这两段环境描写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做到了自然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巧妙重叠,既写出了鲁镇的风俗,又交代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愚昧和民众的麻木,这样就为祥林嫂性格和命运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引领结合指导,提高审美想象力

合情合理的想象是小说鉴赏中必不可少的先驱条件。因为小说文本自身的“抽象笔触”和“具象表达”的辨证特征,读者需要通过想象力先将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然后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还原的形象进行补充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想象能力架起了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之间的桥梁。

1.积极拓展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主要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本文及本文创造的预期结构。学生在进行小说阅读之前,基于自身的阅读水平,以及对作者和背景的信息把握,已经对小说呈现的方式、意义、结构等作出了预测和期待。教师应致力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不断强化的期待体验中,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实现积极的共鸣和内化,获得自身特有的艺术审美感受。

2.多元解读小说主题。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小说作品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读者的前后两次阅读也有可能产生变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不能追求绝对的统一。教师不应该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审美指向,一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教师或参考书发生偏离,就不予鼓励甚至纠正压制。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坐等教师的“标准答案”,毫无创新精神。

3.与隐含读者相融合。

就语文教学而言,所谓的“隐含读者”可以理解为与小说相关的注释和资料,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解读和分析。学生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和融合,有助于拓展阅读视野,提升解读的境界,拓展赏析的空间,从而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形成个性化的解读效果。

(四)传承经典,关注现代,学会中外比较鉴赏阅读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典小说非常具有代表性,包括《水浒传》和《红楼梦》。无论是节选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阅读鉴赏,还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这样的安排都符合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积累。教师可以以此为学习契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审美目标。

现当代小说选篇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对较近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适当地添加鉴赏期待,引领学生自由地探究小说特点,充分表达个性化的审美见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时空变化中感受小说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材的小说选文还涉及外国小说经典选篇。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对中外小说文本进行比较性的辨证阅读,体会人生百态,激发自主阅读的愿望。

可以说,小说选文的多样化,也实现了题材的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古今中外多个角度鉴赏小说,体会小说的文化底蕴,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明确小说的人文价值取向,实现审美鉴赏的理性化深刻化发展。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要依据小说的文本特点,独特的审美特性和高中生对小说的审美心理期待,充分发挥小说的题材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联系生活,关注生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小说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