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医院感染管理属于现阶段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构成,结合局域网、计算机终端实现医院监测感染系统建立,对于医院感染情况实施监控,并监控感染发生情况。多重耐药菌现阶段逐步成为医院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及时有效地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进行落实属于多重耐药菌传播控制的重要环节[1]。临床中的多重耐药菌监测至关重要,多重耐药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不规范、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导致其国内严峻形势状态产生。日常工作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大部分操作环节为护士完成,其经手操作相对较多,管理属于其中重点难题。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为较先进的管理方式,能使管理效果提高,实现服务质量改善[2]。本研究将针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多种耐药菌监测管理过程中结合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为研究对象,该医院自2022年1月开始采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将2022年1—12月作为研究组,2021年1—12月作为对比组。
对比组采取常规管理,做好医疗器械消毒、无菌操作、手卫生相关工作,对于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等。
分析组应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干预:构建院内的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小组,依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院感染监测规范》[3]整合系统信息,并能够针对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构建,其中包含预警系统、每日监测、上报处理、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干预措施、录入数据、SSI监测。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当中设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系统,对于感染设立专门监测预警模块。
干预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同种多重耐药菌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室。(2)隔离空间不足时可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病室。(3)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作为交班内容告知所有医务人员,经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及时开具“接触隔离”医嘱。(4)隔离患者应有明确的标识:在单间隔离房间房门上悬挂“蓝色”警示标示,在病历夹上黏贴接触隔离标识,在患者床尾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和速干手消毒剂。(5)隔离患者实施床边隔离时应有明确的标识,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6)应尽量减少与多重耐药菌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实行分组医护。(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要求。(8)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且必要时穿隔离衣。(9)患者所用医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患者不能应用,专人专用的物品需消毒。(10)需进行床旁诊疗(如X线、心电图、B超)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擦拭。(11)如患者需在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时,应遮盖多重耐药菌暴露部位。(12)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的保洁用具,应固定存放,重点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输液泵等增加清洁消毒频次。(13)多重耐药菌患者更换下的床单、被罩等统一打包注明标记。
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菌种鉴定应用细菌药敏鉴定分析仪BD Phoenix M50。
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应用效果采用统计学SPSS 22.0检验及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医疗器械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低于对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分析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于对比组(P<0.05),分析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查阳性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对比
分析组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对比
伴随医疗技术逐步发展,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应用,临床耐药菌形势相对严峻,属于现阶段国内外医药界至关重要的问题。多重耐药菌防控需要建立多部门机制并结合多部门合作防控办法,联合检验科、信息科实施多重耐药菌网络预警提醒以及相关手机短信报告方法,使其中多重耐药菌干预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性得到落实[4-5]。院感专职人员能够有效获取多重耐药菌信息,对于各类多重耐药菌发生进行检测,并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其预防多重耐药菌产生。由于多重耐药菌后期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应从源头积极实现预防管理。针对同一科室短期内产生同一类型的多重耐药菌应做到提高警惕,预见其是否具备流行趋势,并能够查找原因;及时督促临床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注重加强手卫生[6-8]。手卫生在多方耐药菌感染控制当中积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应用于多种耐药菌的传播干预措施中,相关药敏试验合理进行抗菌药物调整并注重结合隔离措施,有效实现内环境清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于相关执行标准进行预防,针对多重耐药菌每日交接班、转科检查过程中实现科室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为现阶段临床感染防控当中的重要挑战,我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具备严峻形势;其中对于免疫力低下及具备基础老年疾病的人群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高,有一定的致死率[9-10]。因此,医院的信息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合作进行耐药菌信息化预警机制建立,并实现多重耐药菌网络自动化警示提醒(并发送短信报告),对于多重耐药菌的信息化预警范围进行确定[11-12]。本研究中监测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确定处于多种耐药菌医院检验系统当中应自动发送相关警示给临床医生,院感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中存在预警框弹出警示内容,主要为住院号、科室、多重耐药菌名称、标本、姓名、报告者、申请者以及时间信息;同时,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结合信息系统实施监控,查看医生是否进行医嘱开具,其中开具的隔离医嘱可在信息系统患者电子一览表中产生蓝色图标显示,并实时监控病例摘要中的橙色方块图标直至其医嘱停止[13-15]。
通过结合信息化监测技术能够提出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控制干预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使医院感染防控具备良好效果。临床应更加注重应对多种耐药菌的有效措施,有效实现医院感染防控;结合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护理工作尽早了解、尽早发现多重耐药菌,并积极采取行动,促进患者的康复;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人员、时间等数据记录,最终实现医护人员防控措施落实。多种耐药菌的防控能够积极做到监控闭环,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可溯源。同时,各环节应具备详细记录,可精确时间,有效落实各项措施,通过业务的可溯源、可视化使整体系统更加完善。同时,各环节护理质量均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使数据能够具备有效性。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多重耐药菌阳性以及同病区不同患者采集时间相同等相关危机值进行确定,自动提醒医院感染系统能够通过预设条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能够实现自动预警,其中护理管理及电子病历系统对于确认感染患者实施隔离。医嘱自动提醒并结合管理手段其信息系统改造后,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产生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感染控制科结合信息系统后期整体工作量明显减小,其及时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通过信息平台有效沟通,临床针对医院感染工作支持度不断提升。护理部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监管,注重业务考核以及知识宣讲。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相对完善,积极实现患者多重耐药菌标本采集过程中可结合多部门监管,信息化监测下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推广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可对于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实现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