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 Story time 一课为例

2023-08-05 21:52:56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李勤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赵老师知识结构结构化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李勤华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通过深度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将语言知识结构化、程序化、素养化,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应用,再到超越语篇的迁移。因此,英语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以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如何才能设计以素养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活动,并在课堂成功实施呢?笔者以赵老师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Our new homeStory time一课为例,谈谈基于素养导向的英语学习活动实现学科育人教学目标的具体做法。

一、在学习理解的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结构化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帮助学生收获素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告别碎片化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基于语篇,围绕单元主题,将学生的已知经验与主题意义关联,从而梳理目标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与理解的系列活动中整合已知与新知,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以结构化的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唤醒已有经验

赵老师为本节课创设的主题情境是Move to a new home in China(中国人搬新家)。在中国,搬新家的真实情景是人们在搬入新家时,需要搬一些特别的物品, 如Chinese word “Fu”、Rice cake and Sugar canes、Apples、Oranges等,这些物品代表“Good Luck”“A better life”“Health”“Safety”“Success”等含义,预示搬入新家带来好兆头。在这样的主题情境中,学生的旧知被一一唤醒,如rice、cake、rice cake、apples、oranges等知识。教师铺垫了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后,学生大脑中跟搬家主题相关的内容,如bed、TV、desk、chairs、sofa、table、box、basket、hat、shoes等语言知识也被一一关联起来。在本节课上,谈论搬家前的凌乱的客厅情境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活旧知,使知识围绕主题形成结构,及时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主题上的认知差距,让其后面的学习得以顺利开展。

(二)梳理目标语言

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会存在信息差,不同的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目标语言,平衡其信息差距。当学生的旧知被唤醒后,教师需要及时勾连新知,引导学生获取与梳理本课所要习得的目标语言,从而将围绕主题的旧知与新知进行有效关联,让学生主动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不断将知识结构化。

本节课上,赵老师通过“Move the things out”这个环节的语言学习活动,以搬家公司员工和苏阳、苏海的妈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景对话,聚焦房间与物品的语言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本课的目标语言结构梳理清晰。学生在拟真对话情境表达中,梳理了这样的基本语言结构:Where’s/ Where are...? It’s... /They’re...sofa,fridge,table,kitchen, living room...

紧接着,赵老师用一首韵律十足的儿歌来巩固目标语言,切实解决学生之间的信息差,让学生明白原来这节课上教师所预设的语言能力目标是用这样的语言结构来熟练表达的。学生在学习理解的活动中,做到了让知识在结构中回环,使信息差距缩短为零。

(三)整合新的知识结构

新知识与旧知识被关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及时构建一个灵活的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告别机械表达,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解决“理解差”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该语言结构,怎样进行结构化表达。这也是教师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的关键活动。

本节课,赵老师在“Move the things in”这个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概括与整合新的知识结构。在刚搬好新家时,家人对东西放在哪里不清楚,所以,学生要使用语言结构“Mum, where’s my...? Where are the...?”及其回答,做到灵活使用介词in、on、under、by等,并以此为基本结构适切地拓展表达。学生在整合新的知识结构时,主动理解本课的主题意义,即Move to a new home, we should put the things in the right place(搬新家时,我们应该把东西整理好并放在正确的地方)。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生活能力,也是教师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拥有的劳动意识。

学生学会将知识结构化后,其语言表达就能更顺利地展开,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理解语篇时,要告别碎片化的无意义学习活动,设计聚焦主题的结构化语言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素养。

二、在应用实践的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程序化

学习语篇时,教材上的对话或故事是基于一定的情景,有固定的语言框架的。但是,如果学生只是学习语篇表面的内容,那么,知识还只是原来语篇中的“固定知识”,不会产生变式。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展开描述、分析与运用,即深入语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这个阶段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了个性表达、内化语言,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其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自觉地将知识程序化。

(2)FeCl2 溶液中Cl-、Fe2+、OH-等离子都可能在阳极上被氧化,若在该条件下(x≥a)Cl-放电最强,就可能只是Cl-放电生成Cl2,生成的Cl2再将Fe2+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 e-==Cl2,2Fe2++Cl2==2Fe3++2Cl-

(一)在描述中形成知识程序

语篇都有其固定的语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只是被固化的内容,真正的语言表达是借助框架自主描述。因此,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中,教师要设计描述类的语言实验活动,让学生将已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进行升级,使其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小程序”。

如这节课中,赵老师通过两个问题“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和“Where are they?”帮助学生将知识编入自己的程序中。问题导向,思路清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就更深入,对语篇的描述自然更准确。如学生会自觉使用类似“They are looking for the white cap, the bag and the skirts.”的语言完整描述,也会一步步应用已经掌握的方位词的表达来具体描述这些物品的准确地点,同时,也能在描述中明白这是在搬家整理中出现的真实情景的语言应用。

(二)在分析中升级知识程序

学生已经能将知识程序化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语言知识,升级其知识程序。程序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变化的,是有变式的。

本节课上,赵老师在处理分析文本时,从原有的知识结构“Where’s/are the...?”中,让学生明白单词“the”可以变成“my”“your”来表达,变化更替后,知识结构就有了相应的感情色彩,是情境中的人在对话。紧接着,教师再结合课文分析得出:“Su Hai’s/ Su Yang’s”可以用“her”来表述。如此,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基于“Where’s/are ...?”知识结构的“变式程序”。

(三)在运用中检测知识程序

学生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要在运用中检测,这好比教师需要查看学生自己编写的语言知识程序是否真的好用。而这个运用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次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多次循环完成。

本节课中,赵老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故事、表演故事和联想故事情节三个学习活动,这三个活动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应用实践活动。要想知道学生的知识是否程序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三个活动来进行检测,使学生会读、会演、会想,循环进阶式地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知识程序化。

三、在迁移创新的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素养化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迁移创新中实现超越语篇的知识素养化目标。从知识的结构化,到知识的程序化,再到知识的素养化,逐层达成进阶。当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积极表达、融入情感时,他们才能更好地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一)在迁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应用中,教师要在情境迁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突破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彰显英语课程“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

本课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将隐性的价值引领显性化,如呈现Su Hai 和Su Yang整理自己卧室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同时设计了一个语言活动“Help mum tidy up the living room”,全班同学三人一组做整理方案,并介绍各组是如何整理的。这是一个语言拓展活动,是让学生移情创新的语言活动。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懂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要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评价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与表达,以及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创新并理解主题意义。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其实就是在逐步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本节课上,教师通过对照目标,以自问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样的主题意义。

Q1: Do you always help your Mum or Dad do housework?

Q2: Can you clean your own bedroom?

Q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t weekends for your family?

以上三个问题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内容学习的检测,也是教师以评价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的支架。教师用“是否和父母共同建设自己的小家?是否愿意帮助父母?是否能自己打扫自己的卧室?”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家”和“家人”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应该承担的职责。

英语学习活动不是以热闹为目标的,而是以素养形成为导向。教师要不断明确英语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领,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与积极探究的素养导向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将知识结构化、程序化和素养化。

猜你喜欢
赵老师知识结构结构化
为赵老师点赞
我的 “蜡烛”老师
小主人报(2022年17期)2022-11-21 21:14:26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00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18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39:26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超级难写的字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