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教学研究中心 郭艳芳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其他学科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学生一般从初中开始接触地理学科,教师应做好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应用,只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是不够的,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本文以插图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学地理学科深度课堂的构建策略。
深度课堂的打造或者说深度学习的实现要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为基础。根据建构主义等理论的研究成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文化互动中学习成长、建构认知,有效应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学生不愿意思考,或者无效思考,也就无法调动既有的知识经验,不能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难以建立起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互动。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之一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任务,要建立在新课标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之上。
在以往的中学教育中,包括地理学科在内,教学目标一般是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布置的是知识型的学习任务,这种目标任务功利性过强,涉及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相当有限的。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在毕业后将地理知识“还给老师”,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也很少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应用地理知识,这就是学生没有在地理学科领域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体现。科学制定目标任务,需要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和理解新课标,认识到核心素养的成长对学生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转化为其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产生应用价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有了前提条件。
如果说布置科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开辟深度课堂教学的正确路径,那么需要教师创设贴近生活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情境。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比如,中学生了解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就能够通过“此时正午的太阳应该在偏南方向”来判断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学生顺利地解决了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学地理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不一样,这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能成为学生勤于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动力。
所以,教师是否善于创设和运用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关系着学生能否在深度学习这条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应贴近于学生自身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生活的臆测,或者从教学的角度选择“非典型”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学“等高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认识教材中的插图并鼓励学生进行应用,通过电子地图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与应用材料,尝试师生共同走出教室进行实际踏勘,完成简易等高线地图的制作、应用和验证,而不是完全交给学生去完成,因为中学生一般是不具备专业工具和专业技能的,脱离了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缺少明显的生活应用价值。只有教师直接参与进去,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思考有价值。
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路径最终指向的应该是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所构建起来的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这代表学生深入有效地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体现。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都要在完善的知识网络基础上搭建。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构建知识网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尝试日益复杂的知识应用,解决难度更大的实际问题。
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知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地理环境,从整体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相对于单纯的知识学习,知识网络构建的难度更大,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有时是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后,知识体系更复杂,与现实联系更紧密,而高中生自身缺少深入的社会实践,时间精力也较为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组织小组合作,灵活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觉地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其他同学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体验地理、发现地理、理解地理,开阔视野,优化思维。教师则要为学生的上述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推动学生的思考向越来越深的层次推进。
由上文论述可知,中学地理深度课堂与学生的深度学习绝非可以简单实现的,师生双方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作为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插图在其中起着其他学习资源难以替代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插图既包括地图,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插图;既包括教材中现有的插图,也包括教师为了满足学生需求提供的其他图片,乃至学生自己绘制和补充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将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地理知识以相对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深度课堂的构建。
为了发挥插图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有效地阅读插图。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由于过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师生双方对插图往往不够重视,关注点放在文字类内容上,插图经常简单带过,这种做法必须改变。例如,在教学“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如果教师只根据教材告诉学生每个宗教主要有多少信徒,忽视了对插图的运用,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能死记硬背数字。反之,如果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插图,根据教师提供的辅助信息尝试自己计算主要宗教的信徒人数,直观感受其广泛分布,效果会大为不同。
在地理教材的插图中,很多信息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究,当然有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仍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教学为例,教材中并没有给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使用人数,但是给出了插图,教师应为学生补充语言人口数等信息,让学生结合这些信息探究插图。学生会发现,图中使用汉语的范围虽然只有一小块,但人数非常多,而中国国土范围内使用汉语的人数又与总人数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样学生读出来的不仅是海外有大量的华人华侨,而且会认识到我国人口密度之大。
由此可见,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插图中发现很多本来没有明确标示出来的信息,学生就在这样的探究中完成有效思考,逐步向深度学习迈进。例如,在教学“走进国家”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本章中几个国家的地图插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虽然在人们的认知中日本是一个“小国”,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其国土面积并不是非常小;相应的,澳大利亚虽然独占一块澳洲大陆,但国土面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对比思考对这些国家建立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上文提到,师生双方对插图的应用不仅包括教材中已有的插图,也包括教材以外其他内容形式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静态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二是信息比较有限,而且内容要素较小,有时会看不清。教师运用先进手段进行多元化的插图展示,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不足。当数字化、动态、有着丰富内容信息且符合学生需要的插图呈现在课堂上,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成为构建中学地理深度课堂的重要基石。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时,教材中给出的插图及插图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年份无法涵盖,而且很难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在网上寻找“中气爱”等较为专业的视频账号,将这些视频内容转变为数字化的“插图”,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动态的方式看到云卷云舒,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以及台风等气候现象在我国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等。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震撼,思维也会变得活跃,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插图,学生自制插图也是打造中学地理深度课堂的有效策略。学生画出的插图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情况,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而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状态下绘制插图的过程也是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而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事物,其成功绘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应用地理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机会,根据实际需要时常带领学生绘制插图,积极向学生传授绘制插图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说法——“散装江苏”,让学生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其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从经济布局、交通特点、地形地貌等不同的角度绘制江苏省的地图,或者以插图搭配文字的方式介绍与说明江苏省的相关情况。最后,将学生的成果汇总起来,得到对江苏省较为全面的认识,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江苏省会被称为“散装江苏”,其中又有哪些偏颇之处。
上文提到的各种策略主要是对插图的解读或者学生对插图的自主创造,学生对插图信息的运用还不是非常明显。教师应将插图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尝试综合运用插图信息,鼓励学生运用插图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挥插图的作用。如果对插图的教学总是放在学生的自主创造和信息挖掘上,会影响学生对插图的认识,学生可能会认为插图增加了自身的学习压力,能够提供的帮助过于有限,这是不利于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实现深度学习的。
例如,在“地质灾害”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探究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描述常见的地质灾害,以及这些地质灾害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哪些威胁,遇到地质灾害应如何做好防护,怎样较好地预防这些地质灾害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补充信息。教师还可以尝试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为学生介绍当地常见的地质灾害,营造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对插图信息的综合运用就能产生突出的实用价值,深度学习会变得更有意义。
上文提到,进入高中之后,地理知识会更系统化,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所应用的插图有更多机会实现现实应用。教师应努力寻找地理插图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坚持学生主体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推动学生对插图知识的现实应用。学生通过插图解决现实问题,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能够在生活应用的激励下,逐步养成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习惯,乃至因此而开辟出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展开实际调查,尝试与当地的交通运输等部门合作,让学生有机会验证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插图。在实际调查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当地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的相关视频,启发学生回忆和思考,让学生提出内心的各种疑问。随后的调查与探究就是学生运用插图和信息解决自身疑问的机会,从而对当地的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状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的实践和深度课堂的构建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教师应重视插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丰富插图的内容、形式和信息,探索有效应用插图的策略。相信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在深度学习方面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让中学地理课堂呈现全新的面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