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对复发的影响

2023-08-04 06:41:08徐晨刘现红薛惠英胡捷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7期
关键词:异位症基线内膜

徐晨,刘现红,薛惠英,胡捷

(安阳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盆腔、输卵管周围、卵巢等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发生与免疫力低下、遗传、经血逆流、环境等因素有关[1]。临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标是去除或减小病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生育并减少和预防复发[2]。腹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准术式,可以查探到患者盆腔较深的部位,同时可将病灶放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影响,术后患者仍存在复发的风险[3]。阳桂芬等[4]在研究中发现,炎症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异常,但对于其术后变化与疾病复发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并分析其对复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标准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制定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改善;③行腹腔镜手术;④疾病类型为卵巢型、腹膜型;⑤年龄≥20 岁;⑥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子宫疾病;③3 个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⑤既往有卵巢切除术史。剔除标准:①研究期间失访;②研究过程中私自接受其他治疗;③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5~45 岁,平均(32.18±5.85)岁。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线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内容包括:①年龄;②初潮年龄;③婚姻状况(已婚、未婚);④疾病类型(卵巢型、腹膜型);⑤临床分期(根据内异症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分期评分表分为Ⅰ~Ⅱ期、Ⅲ~Ⅳ期);⑥术前痛经(是、否);⑦盆腔粘连(是、否);⑧家族遗传病史(有、无);⑨不孕(是、否)。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腹部打孔,将腹腔镜放入施术部位;应用激光或电烧灼,破坏或切除所有可见的异位内膜病灶,并分离粘连组织,如患者有囊肿进行剥除。

1.2.3 炎症因子 于术后1 d、1 个月,清晨7∶00 至9∶00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转速3 500 r/min,半径8 cm,取血清,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测定,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来自深圳华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山东科立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型号:KS-380)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1.2.4 腹腔镜术后复发情况判定 腹腔镜手术后,对11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1 年,随访期间每3 个月返院复查1 次,复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卵巢功能、卵巢肿瘤标志物、盆腔超声检查等。以患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加重、超声检查发现新的内膜异位病灶、盆腔检查再次出现阳性体征或体征加重判定为术后复发。将腹腔镜术后1 年内复发的患者归为复发组,未复发的患者归为未复发组。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基线资料及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根据基线资料调查表,共收集11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线资料,年龄25~45 岁,平均(32.18±5.85)岁;初潮年龄11~15 岁,平均(12.90±1.02)岁;婚姻状况:已婚96 例,未婚20 例;疾病类型:卵巢型96 例,腹膜型20 例;临床分期:Ⅰ~Ⅱ期58 例,Ⅲ~Ⅳ期58 例;术前痛经:是106 例,否10 例;盆腔粘连:是87 例,否29 例;家族遗传病史:有58 例,无58 例;不孕:是41 例,否75 例。

2.2 术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术后1 个月时患者血清IL-6、TNF-α、CRP 水平比术后1 d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炎症因子变化()

表1 术后不同时间炎症因子变化()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情况

术后随访1 年,11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复发20 例,占比17.24%,未复发96 例,占比82.76%。

2.4 基线资料、术后炎症因子与术后复发关系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血清IL-6、TNF-α、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1 个月血清IL-6、TNF-α、CRP 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基线资料、术后炎症因子与术后复发关系

2.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表2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分期和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IL-6、TNF-α、CRP)作为自变量,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作为因变量(“0”=未复发组,“1”=复发组)。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IL-6、TNF-α、CRP)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1,P<0.05)。见表3、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4 临床分期和术后炎症因子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6 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复发组,0=为复发组),将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IL-6、TNF-α、CRP)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IL-6、TNF-α、CRP)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AUC>0.70,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见表5。

图1 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ROC 曲线

表5 术后1 个月炎症因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学上虽属于良性病变,但其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等特点。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侵犯患者全身任何部位,多数位于壁腹膜和盆腔脏器,且其随着患者体内激素的变化会导致出血、脱落,形成囊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6]。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局部病变加重时,临床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且因其微创且术后较少形成粘连等特点,已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的处理方式[7]。但临床发现,腹腔镜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仍复发率较高,年复发率可达5%~20%[8]。因此,寻找与腹腔镜术后复发有关的指标,对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

炎症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术后1 个月时患者血清IL-6、TNF-α、CRP 水平比术后1 d低,这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手术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且具有一定创伤性,因此术后患者常存在炎症因子水平较高的情况,通常在1 周后,会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而复发组术后1 个月血清IL-6、TNF-α、CRP 水平高于未复发组,这表明炎症因子水平与复发有密切关系。

Logistic 结果显示,术后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且ROC 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RP 水平越高,复发的概率越大。分析其原因在于,IL-6属于一种免疫细胞,通过作用于其他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当IL-6 水平正常时,可以帮助机体增强抵抗力,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还具有抗感染作用。但当术后其水平升高时,会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使其无法正常调节患者免疫细胞,从而引起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且IL-6 可以加速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增加复发的风险[9-10]。TNF-α 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是一种涉及到系统性炎症的细胞因子,并参与机体正常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当TNF-α 水平升高时,氧自由基和其他炎症因子被释放,并可与IL-6 一起参与机体免疫性病理损伤,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从而使患者病情进展,增加复发风险[11]。CRP 是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急剧上升的蛋白质,其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及损伤、坏死的组织细胞。手术创伤后,可使患者CRP 水平可明显升高,1 周后可逐渐下降,而复发组术后1 个月CRP 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这提示患者体内仍存在炎症。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在受到炎症及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反复刺激后,可被激活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从而引起疾病复发。

本研究还发现,临床分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Ⅲ期、Ⅳ期患者较Ⅰ期、Ⅱ期患者复发概率更大。原因在于,Ⅲ期、Ⅳ期患者病灶位置更深、盆腔粘连更重,腹腔镜手术难以清除全部病灶,残余病灶会继续生长、浸润[12]。因此,Ⅲ期、Ⅳ期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

综上所述,炎症因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在术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异位症基线内膜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高技术通讯(2021年3期)2021-06-09 06:57:46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科学(2020年5期)2020-11-26 08:19:14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0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5:50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