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重庆市城口县交通局
2021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重庆市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全面指导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截至目前,重庆所有区县全部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体系,各级路长负责所辖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及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
作为重庆市率先推行实施“路长制”的地区,城口县积极探索公路治理创新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三级”路长管理体系,切实推行“1+8”工作体系,并摸索出一套富有城口特色的“路长制”新模式,其实践经验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路长制”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大巴山腹地,农村公路具有山高、坡陡、弯多的特点。2018 年,城口县在重庆市率先推行“路长制”,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趟出了一条农村公路管养与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口在充分借鉴“河长制”“林长制”管理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农村公路管理实际,建立了“1+8”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城口县深入推进“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了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为全面抓好“路长制”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路一长”搭好“台子” 按照“国省县道及重要连接道路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原则,推行“一路一长”实名制管理,分路设“长”。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县“总路长”,县四家班子有关领导担任“县级路长”,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领导及其他有关班子成员担任“二级路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及其他村干部担任“三级路长”,共设立总路长和县级路长35 名,乡镇级路长141 名,村级路长202 名。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按照乡道每年每公里25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 元的标准予以资金保障,确保了“路长制”推进有政策、资金有保障,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通力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一路一策”绣足“里子” 制定“一路一策”治理方案,各级路长围绕“公路管理养护、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路域环境整治、公路绿化美化、公路沿线标识标牌清理”五方面内容,对公路沿线附属设施、路容路貌、交通秩序、绿化美化、标识标牌等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规范整治;全面推行“路长制”月报送制度,县路长办会同乡镇街道定期召开“路长制”工作会议,使协同联动更加顺畅,签订《爱路护路乡规民约》,通过逐村逐社设置农村公路“路长制”公示牌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参与和监督,提高了“路长制”的知名度、认可度。“路长制”实施以来,城口县各级路长上路巡查5.08 万余次,巡查里程15.97 万余公里,整改问题3730 余起,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季一考”抓住“领子” 充分发挥各级“路长”作用,建立“巡查、处置、督查、通报”四步管理流程,明确县级路长巡查每季度不低于1 次、乡级路长巡查每月不低于1 次、村级路长巡查每周不低于1 次的标准,每季度开展一次农村公路管养考核,考评结果纳入部门、乡镇(街道)年度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切实做到每条道路有人管、有人养,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全覆盖、无死角。
有了组织、制度、资金等保障,三级路长齐“上岗”,城口县逐步改变了由交通运输部门大包大揽的被动局面,农村公路管养由“一家之事”变为“众人之责”,县、乡、村三级实现同频共振,完成了农村公路管养从“竖线治理”到“冠状治理”的蜕变。
城口县的公路大多依河而建,人口择路而居,近年来,纵横交错的道路爬满了大山“脊背”。截至2022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512 公里,其中乡、村道占比90%左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仍是城口一项紧迫的任务。
建设好农村公路,畅通毛细血管 城口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出台《城口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十条措施》,变更业主实施主体,多渠道整合项目资源,推动降本增效;树立“极简乡村公路”建设理念,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传统村落民居和乡土文化,并结合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做好“微设计、微改造、微提升”,把每条农村公路当作景点设计,实现“一步一景观,一村一特色”;同时探索建立联农助农机制,充分发挥公路建设的经济、社会、民生效益;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改造,不断完善“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目前,全县1122 个村民小组实现通达,1082 个村民小组实现通畅,204 个建制村(社区)通硬化路率和通客车率均达到100%。
管养好农村公路,改善路域环境 城口县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路长管理职责,加强路政巡查,强化日常养护。自“路长制”实施以来,累计实施公路养护工程85 个、实施危桥整治40 座、灌缝45 公里、贴缝66 公里、挖补1.06 万平方米;积极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交通、公安、乡镇(街道)多部门联动,实行“路警”联合执法,重点清理乱堆乱码、乱停乱放、以路为市等现象,聚力实现路域环境“八个无”,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累计清除路障7500 余处,拆除涉路违法建(构)筑物390 余处,查处侵害路产路权案件570 余件,整治车辆乱停放13900 余台次。
城口县双河乡余坪村“四好农村路”
运营好农村公路,发展物流经济 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培育农村运输市场,累计开通中长途班线10 条、农村客运班线31 条、公交线路10 条;采取“农客预约”模式,解决偏远村社居民出行难问题,居民出行安全、高效、便捷,实现城乡客运均衡化发展;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建成1 个二级客运中心、4 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23个乡镇物流快递服务站,182个行政村物流配送点和223 个招呼站,全县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加快建设,真正实现农产品“走出去”,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实施“路长制”的过程中,城口县十分注重农村公路持续融合发展,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积极打造集交通、旅游、文化推广等相融合的载体,利用农村公路沿线土地积极开发露营基地、自驾房车营地、观景平台、休憩平台等旅游新业态,通过打捆开发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撬动路域经济,让农村公路从单一的通行功能逐步演变成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路网经济”形态。
城口县拥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钱棍舞之乡”“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等生态品牌,森林覆盖率达72.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50 天以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修复生态环境路更美 城口县有着“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金字招牌,农村公路遍布全县各个区域,全面推行“路长制”,是打造生态优美的路域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城口始终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沿线水土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道路沿线树木花卉培育、路沿景观带打造等工程,开展低碳绿色出行、标识标牌清理、废弃建筑拆除等行动,抓实路域范围“绿水青山”“生态修复”各项措施,通过与交通、文旅、林业等部门联合行动,规范标识标牌、丰富沿线绿植、安装绿色公路护栏,使农村公路成为连接人文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绿色纽带。
城口县蓼子乡梨坪村“四好农村路”
挖掘生态潜能路更靓 在农村公路建设管养过程中,城口县注重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廊道建设,打造原乡品牌,着力将农村公路打造成“最美农村路”“最美乡愁路”“最美诗意路”,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并成功打造木瓜口公路文化遗址、东安兴田公路文化走廊、河鱼生态旅游示范路等原乡文化品牌。绿意盎然的乡村大道,沿途皆是奇峰峻岭、山溪流水、高山草甸,移步亦景,农村道路已成了自驾客必到的“打卡点”,放眼望去,路与山、路与水和谐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有了生态的加持,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大巴山美丽生态公路镶嵌在群山之间,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路更美,实现了从公路建设优先到生态保护优先的蜕变。
在深入推行“路长制”的过程中,城口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探索农村公路管养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模式,让基层公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实现共治、共管、共享的发展格局。
“路长制”带动基层“微治理” 城口县将“路长制”实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文明路段评比”“公路沿线五干净六整洁”等活动,对农村公路实施包片管理;积极发动村、社区等基层力量,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爱路、护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各乡镇、街道建立“积分超市”,将集中采购、帮扶单位、扶贫干部、爱心企业、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物资统一放入积分超市,将各个村社、农户包片负责的公路养护绩效纳入积分兑换考核指标,通过“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方式进行积分兑换,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公路边沟疏浚、杂草清理、路面保洁等养护工作。积分制将农村公路养护具体事务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自治法治德治一体推进,变干部唱“独角戏”为公众演“大合唱”。
“路长制”拓宽群众“就业路” 城口县积极推进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坚持将公路日常养护与人居环境整治、旅游景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工作,并针对低技术、小投入等养护工程,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组织实施日常养护。截至目前,城口县已累计开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2624 个,每名护路员每年增收5000 元,不仅提升了沿线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还实现了从交通部门被动服务到公众自我服务的蜕变。
“路长制”打开群众“致富门” “路长制”的深入实施,为打造全国“最美农村路”“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助推农村公路更好服务县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农村公路由“通”到“畅”再到“好”,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累计建成乡村特色产业提升示范基地59 个、“两品一标一名牌”52 个,城口中药材、老腊肉、山地鸡、蜂蜜等一大批农特产品应“地”而生,年产值达10 亿元。
依托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城口县以景点为“珠”、公路为“带”,将各乡村旅游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路通、百业兴”的发展景象,生态乐园太平村、农耕记忆平溪村、千里草甸畜牧村、亢谷核心兴田村、九重花岭余坪村、古村院落方斗村等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为当地带去了人气、财气、文气,也让更多旅游者走进城口、畅游城口、享受城口,现已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 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10 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 个;累计新建大巴山森林人家及乡村民宿679 家、床位14668 张,年均接待游客400 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 亿余元。
深入推行“路长制”,是城口县深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在“路长制”实践过程中,城口县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公众参与是主体,制度健全是保障,协调配合是关键”4 个着力点,通过“路长制”小切口推动基层大治理,探索出极具城口特色的农村公路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