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内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演变

2023-08-04 02:23刘雪芹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梓雅
财会月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初创期竞争优势

刘雪芹(副教授),张 贵(博士生导师),高梓雅

一、引言

创新生态系统的提出,高度契合了企业创新竞争的“新常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作为一种更加明晰的新竞争思维、新发展方式变得愈加重要,可以说已进入以创新生态系统为主的“竞争范式3.0”阶段。

目前来自于理论和实践两层面的热烈追捧,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开始由创新管理的一个分支演化为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交叉领域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主要围绕资源整合、平台网络、能力互补、价值共创等主题展开。聚焦于企业资源方面,Shaw 和Allen(2018)、Gomes 等(2018)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优势在于可培育长期互补的稀缺资源,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激活闲置资源,实现企业价值的重塑和再生。聚焦于知识能力方面,梳理项国鹏(2020)、李其玮等(2018)学者观点发现,创新生态系统的竞合共生、开放共享有利于企业形成对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能力,产生专有性知识优势、成本领先知识优势和利益领先知识优势。聚焦网络关系方面,柳卸林和王倩(2021a)、苏策等(2021)认为参与者间的网络依赖协同易于实现价值共创和“生态式”隔绝机制。聚焦于创新绩效方面,张运生和陈祖琼(2020)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易于激发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从而推动核心技术产品化和市场化。

可以说,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创新发展战略,但是目前多数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将企业作为一个静态个体,并主要探讨生态成员协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资源能力整合效应。然而,企业不是静止不变的,其像自然界的生物体一样遵循着从初创到扩张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规律,而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由于所面临的基础条件、问题困境、发展目标等不同,必须以不同的生态战略应对,以加速组织成长和防止可能的衰退(Walter等,2006)。因而在企业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企业的一种创新竞争战略不是静态单一选择,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不同生命阶段不仅生态战略重点不同,其对企业生长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

基于此,本研究在解析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框架的基础上,重点从动态视角探讨企业生命周期内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演变,以及不同生命阶段的生态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此更加深刻地揭示创新生态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丰富和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二、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战略及演变框架

(一)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战略

自“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被提出以来,学界一直热衷于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类型划分,提出了企业创新生态、产业创新生态、区域创新生态等,因此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存在一对多问题(Ritala 和Almpanopoulou,2017)。然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生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创新型企业,这种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划分容易割裂创新生态系统对企业影响作用的整体性认识。故站在企业这一微观视角,综合Adner(2017)、Hwang 和Horowitt(2015)对创新生态系统的认识,以及王伟楠等(2019)基于不同情境化视角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梳理,从环境支持、组织协同、产业变革三个方面构建统一的创新生态战略架构。

1.环境支持与外部创新生态。聚焦创新的环境支持,创新孵化、创新扩散与捕获、多样性共生、群居栖息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逻辑。它强调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社会分工体系、浓厚的创新文化、密集的风险资本等创新条件,强调一定空间或产业内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具有繁荣而多产、复杂且难以复制等特征。它既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创新实践主体、相关支撑机构和创新环境共同构成的,充满有形创新资源和无形创新基因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又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即由拥有“相似知识或技术”的创新企业集合,以及技术发展所依赖的创新元素共同构成的产业协作生态体系(赵放和曾国屏,2014)。所以聚焦创新的环境支持,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体现的是支持创新的社会网络空间,是对企业这一核心主体的外部区域环境与产业网络支持,可统称为企业的外部创新生态系统。

2.组织协同与企业创新生态。聚焦创新的组织协同,开放式创新和共同价值创造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逻辑,它强调产业内外的创新型企业集合,强调产业节点间的技术依存、伙伴共生和共同价值主张,并以平台、网络等形式展现,体现的是一种产业内或产业间的组织协同,或者说是一种产业创新生态。当然,对于某一具体产业生态系统内的核心企业来说,这种产业间的组织协同是在打破组织边界、践行合作创新的趋势背景下,以该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为中心,延伸到上下游伙伴企业,形成的可将多产业节点的相关创新成果整合成一套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协作网络(Adner,2006)。所以聚焦创新的组织协同,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侧重于企业个体行为分析及其主导作用,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以某一具体企业或其技术产品的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产业组织协同行为(赵放和曾国屏,2014),可以称其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3.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演化。聚焦创新的产业变革,技术进步与变革、主流与新流生态更替、产业结构变化与新环境适配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逻辑,它强调创造性破坏与新价值空间创造,具有演化适应性、调节修复性、协同进化等特征。因而创新生态系统必须置于一定的产业情境中去考量,如基于某一具体产业技术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可能因为适配了产业情境而成为主流生态。但是产业变革,将推动技术跳跃“S”形曲线跃迁至新的发展轨道,而这将推动主流创新生态系统更替,演生出新流创新生态系统。所以聚焦创新的产业变革,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系统,是在核心企业的主观能动下,通过对创新资源的重新调整和对创新参与者们的协同改变来优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形成新的创新能力甚至更替为新的生态系统,从而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与产业变革。

综合以上分析,企业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不是单一战略,而是包含了企业创新生态、外部创新生态和创新生态演化三个方面,如图1 所示。当然,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这三个方面未必同时等同作用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说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强调不同创新生态战略维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生命周期内创新生态战略演变框架

目的性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站在企业视角,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演变的核心在于不同生命发展阶段创新目的的实现和不同目的之间的衔接转换。基于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特征和目的性需求,企业需选择一定的主导创新生态战略以适配其发展情境,从而助力构建竞争优势。而随着企业发展并步入新的生命阶段,其发展情境和目的性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为此,其创新生态战略也将随之演变。所以目的性是企业选择创新生态战略进行创新活动的根本,而不同生命阶段创新目的间的转换衔接是创新生态战略演变升级的重要机制(高山行和谭静,2021)。

由此,基于“创新目的性—主导战略—适配机理—竞争优势”的演变逻辑,研究构建生命周期内创新型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演变框架,即“初创期嵌入依附外部生态—扩张期构建主导企业创新生态—成熟期演化重构创新生态”,如图2所示。

图2 生命周期内企业创新生态战略演变框架

三、初创期嵌入依附外部创新生态

(一)初创期创新目的与创新生态战略选择

初创期主要指还处于孵化生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类似于研究者们所说的创建期、存活期等,即企业形成前的种期孕育、企业创建期的幼稚生长、企业少年期的学习稳固阶段,总体可称为企业的初创生长期。

初创期企业通常存活时间短、倒闭关闭率居高不下,难以跨越“死亡之谷”。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自给能力差”,面临资本、人才、市场、合作伙伴、机会缺乏等资源约束难题,需要一个类似硅谷、北上深杭创新生态的支持性环境和保护空间,这个环境和保护空间就如充满了“营养素”的“热带雨林”一样,成为企业成长、建立协作网络和毁灭性创新的“孵化室”。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弱小”,面临尚未形成行业内核心技术产品,或探索中的技术产品尚未获得行业市场合法性等“能力约束”难题,此时无力对外部创新要素或创新组织产生影响,使其与自身的创新过程和创新内容协同,无法整合外部相关利益者及资源,以构建一个自身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刘雪芹,2021)。故初创期企业的发展目的主要是希望克服资源约束与能力约束等初期困境,顺利跨越“死亡之谷”,获得较好的生长绩效。由此,在创新生态战略的三个维度构成中,初创期企业更需要嵌入一个既有的外部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中,这个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可能是一个区域生态系统,也可能是一定空间内的产业生态系统,或者是兼具区域、产业特性的创新生态混合体。当然由于新生弱性,初创期企业无力对外部生态系统产生以自身为目的的主张性影响,而主要是嵌入栖息,依附性利用外部创新生态系统。

因此,基于初创期企业要“突破新生弱性、获得生存性生长”的创新目的,这一时期主要采用嵌入依附战略,即嵌入栖息于一个具有孵化培育作用的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系统。

(二)初创期创新生态战略适配机理与竞争优势

嵌入栖息外部创新生态的创新战略适配了初创期企业的目的性需求。既有的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系统内有着专业性公司、战略伙伴、创业资本、技术人才、创新服务等“先天”外生比较优势要素,以及组织邻近性、创新文化、有效率的制度、多样化需求、邻近大学的知识外溢等交织作用的外生比较优势环境。

嵌入这样一个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系统内,一方面初创期企业更容易提升对市场变化的警觉意识,挖掘新的未经证明的价值创造机会(程鹏等,2019),获得专业化的资源和创新服务支持,发现可能合作的商业伙伴并提升往来频率,从而可能突破初期资源约束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资源支持,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更可能不断地学习、模仿、搜寻、尝试、创造,易于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董晓芳和袁燕,2014),实现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研发出产业所需的关键技术产品,从而突破“能力约束”获得生存性生长。典型的如小米、速感科技、蚁视科技和钛方科技等这些大科技公司或独角兽企业,都创建于设施完善、政策优惠、融资便捷、创业文化浓厚的中关村创新生态,他们在这样一个专业化分工的生态网络里因“共享生产要素”而降低创新成本,因文化激励与资本支持易于把创新思想变为技术并推向市场,从而获得高水平的孵化培育绩效(陈强等,2018)。再如英特尔、苹果、谷歌、思科等美国大科技公司,都生长于创新创业“圣地”硅谷,在这样一个“热带雨林”式支持环境里这些公司易于获得资本支持、专业服务、市场进入等方面的便利,创业者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新的机会是什么和科技趋势是什么,从而获得与初期创业相关的知识(李钟文等,2017)以及创新积累的速度优势。

所以,初创期企业利用已存在的外部创新生态系统内的比较优势要素,吸纳形成为自己的创新基因和创新路径,这是企业克服新生劣势、获取外部比较优势的重要发展过程。由此嵌入依附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优势在于,适配初创期企业发展情境与目的性需求,易于实现自身创新能量的快速累积,研发出产业所需的关键技术产品,“孵化生长”出内部异质资源能力差异,形成孵化生长的比较优势生态租。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初创期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选择及影响

四、扩张期构建主导企业创新生态

(一)扩张期创新目的与创新生态战略选择

扩张期主要指企业已顺利度过初创期,进入高发展、高成长的青盛年阶段。这一阶段企业自身能量已有效集聚,有了较强的独立发展能力,已初步拥有了行业关键技术或关键产品,企业核心的竞争支撑点已经形成,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产品优势和高收益优势在市场上得到充分体现。

此阶段由于自身资源、能力及技术的累积和核心资产壁垒的构筑(张晶和于渤,2022),一方面企业对外部环境有了更多话语权,表现为不仅对所嵌入生态系统内的部分创新要素和创新组织产生了影响力和轴心力,还突破当前产业与空间限制,将这种影响和联系拓展向更多外部创新体和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初创期的嵌入性或栖息依附性作用将让位于企业的外部整合协同能力,因为特定区域或产业空间嵌入性联系所固有的范围和比较优势,已无法满足企业的扩张需求。故扩张期企业的发展目的是希望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内部创新突破,在与大量合作者建立商业与技术联系的基础上(Dh 等,2016),形成以自身的关键技术或产品为核心的外部整体竞争优势。由此在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三个维度构成中,扩张期企业更需要协同原所嵌入外部生态内的部分创新要素和支持者,以及培养吸纳进来的产业空间外的创新要素和伙伴,形成以自身关键技术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以此放大企业撬动外部资源能力的合作空间。

因此,扩张期企业主要的创新目的已由“突破新生弱性、获得生存性生长”转变为“突破内部瓶颈、获得扩张性生长”,其主要创新生态战略选择也由嵌入依附战略转为构建主导战略,即构建一个以自身为引领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二)扩张期创新生态战略适配机理与竞争优势

构建主导一个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战略适配了扩张期企业的目的性需求。对于自身生长能力已进入佳态,而急需进一步突破自身能量的有限性进而实现突破性成长的扩张期企业来说,以自身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外部力量的共生协同与合作互补(刘畅等,2022),将内部异质资源能力外部化,或者说以生态企业内部能力与生态网络下协同效应加杠杆的协同,扩展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首先,创新生态系统内共同的价值主张使生态成员彼此间形成清晰且统一的共同愿景战略,由此可刺激合作伙伴对生态系统进行互补投资,这使得企业可以创造乘数效应,企业自身资源的每一次增量投资都能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指数增长。其次,生态系统共同的愿景期望触发了基于核心技术产品的资源能力编排行动,实现了内外部资源能力的互补组合与传递匹配(王国红和黄昊,2021),这使得扩张期企业可以以系统的方式去创造市场,为不断扩大的问题和市场创造更有价值的整体创新性解决方案(Adner,2017)。另外,利用创新生态内的专业合作伙伴网络,扩张期企业以自身的内部资源能力撬动了整个系统力量,即以系统的方式去参与外部竞争,以内外部力量的共生协同放大了与竞争企业的价值创造差异,加大了与竞争者优劣势的分野(吴义爽,2019)。典型的如ARM 公司,其是一家RISC 处理器设计公司,利用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来发展半导体业务,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合作伙伴角色,不仅刺激了合作伙伴的互补性投资,实现了灵活性和共同学习,反过来合作伙伴帮助ARM设计出更适合未来市场和应用需求的芯片(Williamson和Meyer,2012),提升了销售额,使ARM的市场份额增加到90%以上。

所以,以自身关键技术或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借助外部共生协同杠杆放大了企业的内部异质性资源能力差异,形成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实现了企业整体性创新能量的提升。由此,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在于,适配了扩张期企业发展情境与目的性需求,易于突破自身内部有限性瓶颈,创造自身资源能力差异基础上的外部生态协同关系差异,形成共生整合的竞争优势生态租。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扩张期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选择及影响

五、成熟期演化重构创新生态

(一)成熟期创新目的与创新生态战略选择

成熟期企业在经历扩张期的发展壮大后,将进入稳定与健康发展的最佳阶段。此阶段企业已成为本领域的灯塔型企业,拥有强大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且前期企业创新生态战略的成功经验和战略路径已被惯例化,形成为稳定的优势基因和发展惯性。

但是一个健康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它通过主动搜寻和选择摒弃与当前竞争环境匹配度低的创新惯例,修正或创建为更能匹配当前市场特征的新惯例,以提升创新生态系统效能。演化一直发生于创新生态系统内,但是成熟期创新生态在技术研发、价值创造等方面形成的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容易使其在认知、技术、行动上受制于既定的价值生态网络,沿着某个连续性发展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一定时期内它的发展实现了与某一环境框架的连续性适配,而外部变革的到来,稳固的发展惯性很难使生态企业发生突变,可能使企业生态系统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中,进而其创新生态壁垒坍塌或不再起作用。故成熟期企业的发展目的主要是希望突破已有路径,以自身变革适配外部变化的产业环境,并重构竞争优势。由此,在创新生态系统战略的三个维度构成中,企业更需要及时关注外部环境变革,保持其生态系统的异质、学习和探索性,从而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进行生态演化,以技术、价值主张、商业模式等的自我颠覆重构为更有竞争力的新生态系统。

因此,成熟期企业主要的创新目的已由“突破内部瓶颈、获得扩张性生长”转变为“突破变革演化困境、适配外部产业环境”,其主要创新生态战略选择也由构建主导战略转为演化重构战略,即以主动变革式演化重构创新生态系统。

(二)成熟期创新生态战略适配机理与竞争优势

推进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尤其是变革式演化的创新战略适配了成熟期企业的目的性需求。对于已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状态,而需突破现有惯性、形成变革发展新力量的成熟期企业来说,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适应、调节修复、协同进化等演化特性,有益于其突破成熟期的优势创新生态惯例,及时对其内部资源能力和外在整体协同能量进行更新升级,从而可能避免在生命成熟阶段渐入生命的衰退期。

一方面,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是由内部创新主体主动推动和外部环境被动推动的,基于惯例的连续或非连续性演化。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异质、学习与自由探索的特性,成熟企业因外部变革引发“在位者危机”,在保持对原核心技术产品改进与扩展的同时,不断保持对外部新技术、新知识、新动向的学习捕捉。由此可能突破路径依赖锁定,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新认知、新判断,进而推进变革行动,孕育出适配新产业情境下的新关键技术产品,即实现企业自身内部异质性资源能力的更新(刘雪芹和张贵,2022)。

另一方面,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是一个有机关联、相互依赖、动态发展的组织现象(柳卸林和王倩,2021a、2021b),其核企业的内在异质性资源能力与外在共生整合效应具有共同演化关系。即演化过程中新核心技术产品的出现将引发原生态系统内配套端、互补端的共同演化更新,正是核心技术产品架构与其配套组件及互补应用端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新技术的使用性能,也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速度和新旧系统更替速度(Adner 和Kapoor,2016)。共同演化过程可创造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新生态系统,它重构了核心技术产品的外在生态网络,实现了企业外在协同能力差异的更新。

所以,成熟期企业基于其在生态系统内的核心领导者地位,引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以重构创新基因和创新路径,实现由原竞争优势向新竞争优势转换。由此,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变革演化与重构的竞争优势在于,易于突破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演化形成与外部产业环境相适配的新资源能力差异和新生态协同关系差异,行成竞争优势生态租。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成熟期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及影响

六、结论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其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不是唯一的,动态视野下的企业行为过程及生态战略选择存在着明显差异,企业生命周期内的创新生态战略是演变发展的。

一是创新生态战略和企业生命周期形成一个共同演变过程。表现为随着企业生命阶段变化,需要相应的创新生态系统适配企业的阶段性目的需求,这将带动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演变。即在初创期,企业主要需要嵌入依附一个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系统,在扩张期则重点构建主导一个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成熟期则关键是推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重构。二是不同生命阶段的创新生态战略对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推动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三次转换,初创期由新生劣势到获取比较优势,这是一个嵌入栖息外部生态获取孵化生长优势的过程,“孵化”出企业内部异质资源能力差异;扩张期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是一个通过协同外部生态力量获取共生整合优势的过程,形成资源能力差异基础上的外部生态协同关系差异;成熟期由原竞争优势再造为新竞争优势,这是以演化重构创新生态获取变革再造优势的过程,再造了内部资源能力差异和外部协同关系差异。具体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生命周期与创新生态战略的共同演化与匹配逻辑

创新生态系统契合了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生长及发展需求。当前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较创新系统、较产业链价值链分析范式等更具优越性,以孵化栖息、共生协同、变革演化的生态思维分析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创新竞争,更适合于指导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实践。因此,基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技术创新的竞争挑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积极转变发展思维,认清创新发展、创新竞争的本质与趋势,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范式指导企业从初创期到扩张期再到成熟期的发展实践。

【 主要参考文献】

陈强,肖雨桐,刘笑.京沪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比较研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视角[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12 ~120.

程鹏,柳卸林,朱益文.后发企业如何从嵌入到重构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10):1 ~17.

董晓芳,袁燕.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与聚集经济[J].经济学(季刊),2014(2):767 ~792.

高山行,谭静.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机制——基于政府和企业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1(5):900 ~908.

李其玮,顾新,赵长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演化阶段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2):48 ~53.

李钟文,威廉,玛格丽特等.创新之源:硅谷的企业家精神与新技术革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刘畅,梅亮,陈劲.基于互补者视角的平台生态系统研究评述[J].软科学,2022(4):8 ~16.

刘雪芹.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21.

刘雪芹,张贵.成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式演化与竞争优势再造[J].科技管理研究,2022(22):16 ~25.

柳卸林,王倩.创新管理研究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a(10):20 ~33.

柳卸林,王倩.面向核心价值主张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J].科学学研究,2021b(6):962 ~964+969.

苏策,何地,郭燕青.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开发与竞争优势构建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4):160-169.

王国红,黄昊.协同价值创造情境中科技新创企业的资源编排与成长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21(6):884 ~894.

王伟楠,吴欣桐,梅亮.创新生态系统:一个情境视角的系统性评述[J].科研管理,2019(9):25 ~36.

吴义爽.能力差异、网络杠杆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共同演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10):38 ~53.

项国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以华为基带芯片技术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36 ~42.

张晶,于渤.新创企业如何从嵌入到构建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宁德时代的纵向案例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1):54 ~70.

张运生,陈祖琼.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如何推动销售增长[J].科学学研究,2020(7):1317 ~1324.

赵放,曾国屏.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2 ~1788.

Adner R..Ecosystem as structure:An actionable construct for strateg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1):39 ~58.

Adner R.,Kapoor R..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the pace of substitution:Re-examining technology S-cur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4):625 ~648.

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4):98 ~107.

Gomes L.A.D.V.,Salerno M.S.,Phaal R.,et al..How entrepreneurs manage collective uncertainties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8(3):164 ~185.

Ritala P.,Almpanopoulou A..In defense of 'eco' in innovation ecosystem[J].Technovation,2017(2):39 ~42.

Shaw D.R.,Allen T..Studying innovation ecosystems using ecology theor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2018(11):88 ~102.

Walter A.,Auer M.,Ritter T..The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 spin-off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4):541 ~567.

Williamson P.J.,Meyer A.D..Ecosystem advantage:How to successfully harness the power of partner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12(1):24 ~46.

猜你喜欢
初创期竞争优势
矮的优势
感谢竞争
画与话
企业初创期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研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