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兴
本研究对深圳市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293名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该书整体阅读兴趣中上,不同性别、不同选科的学生阅读兴趣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接触《红楼梦》的学生阅读兴趣也存在显著差异。
《红楼梦》作为高一年级的阅读任务,带给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往往从自己学习经验出发,假设学生对《红楼梦》没有兴趣或者充满兴趣,从而进行相关导学设计。在现有研究中,较少研究涉及学生关于该书阅读兴趣的实证性调查,也较少研究从实证性调查中得出有针对性的《红楼梦》导读策略。因此,本研究以修订后的高中生《红楼梦》阅读兴趣量表为依据,对深圳市某普通中学高一学生进行《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该书导读策略。
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章凯(1999)博士论文当中的阅读兴趣量表为依据,根据测试结果对相关题目进行删减,形成了高中生《红楼梦》阅读兴趣量表,总共28题。该量表共5个维度,分别是阅读情感、注意吸引、信息获得、积极思维以及负面干扰。阅读情感指的是学生是否认为该书有价值,并有积极的情感和意愿去阅读;注意吸引指的是学生阅读该书的时候,是否被该书吸引,注意力不容易涣散;信息活动指的是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否有效获取书本的主要信息;积极思维指的是学生能否在阅读时候积极思考和进入到书本所营造的世界当中;负面干扰指的是阅读时候受到负面情绪打扰的可能性。研究者共在深圳市某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发放问卷339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86.43%,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899。
其中调查问卷的背景变项如图1所示,293名高一的学生中,男性为139人(47.4%),女性为154人(52.6%);普通理科班学生为142人(48.5%),普通文科的学生77人(26.3%),卓越理科班学生为74人(25.3%),所谓卓越理科指的是理科班当中按照各学科成绩相加最好的两个班级。同时,有134名(45.7%)学生稍微看过《红楼梦》相关书籍或者影视作品,而完全没有看过的学生有159名(54.3%)。
表1 《红楼梦》阅读兴趣调查群体基本情况
该量表为7分量表,也就是满分为7分,如表2所示,其中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为4.22分,超过平均分以上,可以看作学生对该书有中等以上的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些教师个人主观认为的学生对该书兴趣较低。同时在阅读兴趣的五个维度中,阅读情感分值为4.27分,代表学生认识到该书具有一定价值和重要性,理性认为应该去阅读。而吸引注意维度分数较低则代表学生在感性阅读的时候,感觉到注意力分散,比较不容易被该书吸引。
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男生和女生的《红楼梦》阅读兴趣差异。如表3的结果显示,女生《红楼梦》阅读兴趣(4.56分)高于男生(3.83分),差值为0.7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5.14,p<0.001,说明男生和女生《红楼梦》阅读兴趣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平均阅读兴趣高于男生。其中差异最大的维度是负面干扰,t值为-5.26,可以理解为女生相对于男生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较为不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干扰,也就是比较能耐心读下去。
表3 不同性别《红楼梦》阅读兴趣
研究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判断不同选科组间的学生《红楼梦》阅读兴趣是否有差异。研究对象被分为3组:普通文科、普通理科以及卓越理科。如表4所示,不同选科组合的学生阅读兴趣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855,p<0.001。其中普通文科的学生阅读兴趣(4.97分)高于普通理科、卓越理科。而普通理科和卓越理科的学生之间则没有差异。在研究对象所在学校中,普通文科的学生往往整体成绩比较靠后,但是却对《红楼梦》阅读兴趣比较高,而相反卓越理科班一般都是物化生组合,并且成绩也是年级较前的学生,该选科组合的学生却对《红楼梦》阅读兴趣较低(3.82分)。目前的新高考录取制度偏向理科,大部分学校的选科比例均为理科较多、文科较少,这给《红楼梦》阅读在理科班的推行增加难度。
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对《红楼梦》不同程度接触情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异。如表5显示,稍微看过该书或者相关影视作品的学生阅读兴趣(4.42分)高于完全没有看过的学生(4.04分)。独立样本t检定结果显示t=2.66,p<0.01,说明只要稍微看过《红楼梦》的学生阅读兴趣就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指的稍微看过范围较大,包括看过删减版、白话版的书籍,相关电视剧等。调查结果显示,稍微接触过《红楼梦》的学生在信息活动维度,更有意愿在阅读的时候主动提取相关信息,并会留意文本信息与之前所接触的是否相符,而且有一定收获。
表4 不同选科学生的《红楼梦》阅读兴趣
表5 不同程度接触《红楼梦》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学生在阅读兴趣当中的阅读情感维度得分较高,代表学生理性上知道该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可能要接受部分学生可以不喜欢《红楼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各种“红学”研究成果的呈现,让学生知道该书是伟大的作品。对某样事物的喜欢往往分为感性的喜欢和理性的喜欢,即使部分学生感性上可能不喜欢阅读,但是面对不喜欢却有价值的事情,也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学上呈现一些较新的、有趣的研究论点,可能会让学生更加认识到《红楼梦》伟大的同时,激发其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例如,邓彤就建议可以在该书导读的时候开设相关讲座,呈现学术研究的成果,包括可以说一下《红楼梦》不同研究流派的一些观点,如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得出作者是曹雪芹的意义与困境是什么?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又是怎么把该书与反清复明的政治隐喻联系起来?这些涉及学术研究的内容往往都能增加学生对该书的理性价值认识,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阅读动机。
第二,调查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有更强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一方面高度肯定阅读能力较强、兴趣较高的女生的阅读成果与发现,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多鼓励、肯定男生的阅读成果与进步。笔者在观看一些《红楼梦》公开课的时候发现,往往在课堂上女生有较好和较多的表现,并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而男生很容易受到忽视,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阅读的恶性循环,让本来阅读兴趣较低的男生更加缺乏动机去阅读,甚至会把《红楼梦》定义为“女孩子”读物,造成性别刻板印象。
第三,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班的学生阅读兴趣较高,而理科班的学生则相反。特别是物化生组合的学生即使成绩较高,但对该书的阅读缺乏兴趣。这一方面固然和文科班女生较多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提醒理科班的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氛围和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理科班的学生往往喜欢猜测情节、质疑文本。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情节的猜测转到人物的猜测上,让学生发现《红楼梦》独特的魅力。以秦可卿的人物赏析为例,教师可以在让学生留意文本当中关于秦可卿的描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不合理的地方,包括她只是养生堂抱养而来为什么却能够成为宁国府的长房媳妇?为何她去世的时候,用的是王爷等级的棺木同时北静王亲自设路奠?秦可卿的出身真的如刘心武所说可能是落难王族的弃婴吗?
再如,选理科的学生往往较难走入书中角色,较难以书中人物的眼光去看待故事的发展。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文本细读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场景,让学生产生与书中人物的情感共鸣。《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府过元宵节盛宴喝酒时,有一段宝玉斟酒的描写:“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她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这段文字属于该书的典型描写,如果学生只是简单读过去,只会得出吃饭喝酒的简单信息。教师这时候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贾宝玉、林黛玉等众人,通过扮演就会发现在一个家宴的场合,黛玉是在有意炫耀自己和宝玉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种炫耀固然显示出她本身的真诚率性,却也让宴会的众人大为尴尬。因此,下文马上写到,王熙凤劝宝玉“别喝冷酒”,来打破这种饭局上不合时宜的“秀恩爱”的尴尬。
第四,调查结果显示,即使稍微读过、看过影视作品的学生也会比完全没看过的学生有较高阅读兴趣。这可以让非常没有兴趣阅读的学生先从影视作品开始,邓彤老师就建议影视作品资料是可以引入来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而在现实教学中,较多教师也用影视资料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可以把《红楼梦》与课本其他文章进行关联比较,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窦娥冤》与其对比,就会发现《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同时人物本身也没有完美化、英雄化,开始塑造性格复杂变化的“浑圆人物”。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研究”一本书,而是如温儒敏认为的,让学生稍微有一本名著完整的阅读体验就很好了。因此,阅读兴趣和动机往往是该书阅读的重要问题。在该书的导学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把表面零散的段落深度整合,让学生能够对书本有较为清晰的梳理,而且要用各种策略鼓励学生在高中繁忙的时间里有足够的兴趣和动机去开始阅读、坚持读。